新课程标准下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的再认识

时间:2022-10-19 05:16:35

新课程标准下对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的再认识

【摘 要】本文从分析有效提问入手,提出了如何设计及实施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提问 原则设计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4-0144-01

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本文从分析有效提问所遵循的几个原则入手,探讨如何设计及实施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 抓住提问点

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使课堂教学中每一次提问都成为有效提问,使其既激发学生的兴趣,沟通师生信息的传递,又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探究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要实现上述目的,就要准确地抓住以下五个提问点进行提问。

1.抓住兴趣点提问

抓住兴趣点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应用问题”时,可以结合“涨价少卖、降价多卖”的销售问题设计如下提问:(1)以原销售价格,可以获得多少利润?(2)如果你是老板,销售的价格会一成不变吗?那么,你会采取什么方式进行销售?(3)若涨价1元少卖10件,降价1元多卖20件,试着判断一下,怎样销售获得的利润可能最多?(4)动手算一算,交流一下,验证你的想法。(5)你是怎样计算的?

激发兴趣,通过交流评价可以让学生在顺其自然的情况下了解到运用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值的方法。

2.抓住疑难点提问

抓住疑难点提问,既可以化难为易,又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在进行提问设计时,整个问题链的层次分明,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飞跃,加深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同时,通过经历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还能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3.抓住发散点提问

抓住教材中最能引起学生发散思维的发散点提问,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本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十分有利。如在教学“实际问题最值”一课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矩形的周长为60,其中一边长为10,求这个矩形的面积。”学生回答后逐一出示问题链:若其中一边长为15/20/25,矩形的面积是多少呢?边长还可以取其他值吗?什么时候面积最大?若设面积为S,其中一边长为X,S如何求?通过列出的式子,你发现了什么?画出函数的图像,你有什么发现?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由浅入深,由已知探求未知,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思考和交流,教学效果明显。

4.抓住矛盾点、模糊点提问

抓住数学学习中的矛盾来提问,使讨论的中心向新课方向逼近,讨论时,可以加以试验或举反例来打开学生的思路,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准确捕捉学生认识上的模糊点,并针对这些模糊点进行提问,引发思考或讨论,可有效地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数学本质,理解数学的内涵。

二 有效提问策略

1.有效提问要求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

提问应从学生的认知结构、技能结构,以及认知能力出发,有的放矢,让学生有所思有所得,因此提问要有创意,要有一定的思维负荷及生成思维的驱动;提问要符合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原理,给学生提供发现新知识的可能性。

2.有效提问要求提问要适时、适人

课堂提问既要立足于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又要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提出的问题,一定要适应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提问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要与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相一致,努力抓住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的最佳时机,进行提问。提出问题的最佳时机往往是生成性的。如新课前提问——明确学习目标;课中提问——弄清研究重点,培养创造性思维;新课后提问——深化思维,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3.有效提问要求提问要适量、适度

提问的数量要具体分析、周密计划,教师既不能满堂问,也不能满堂灌,提问难度大小对课堂学习效率影响很大,问题过难,学生容易产生畏惧感;问题过易,会导致学生思维的倦怠,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处于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问要切中要害,少而精,应抓住关键性和本质性进行提问。

4.课堂提问要有的放矢

备课时,教师必须反复推敲、精心设计。提问时,必须语言精简,目标明确,指向性清晰。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参与探索和创造的过程。

5.课堂提问要灵活多变

提供每一位学生表达想法的机会,教师可采取追问、反问来试图理解学生的回答,灵活创设提问情境,引导学生说出想法的理由和依据。如对学生的回答不准确,特别是由于缺乏知识或理解不深、不透、不细造成的失误,应采取提供线索、放大错误等方式进行矫正性、承启性追问,以便让学生自己发现答问中的疏漏,自纠其错,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自识庐山真面目。

6.课堂提问要合理点评

教师点评提问时,不能强求答案统一,更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于学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适时的教学停顿是增强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使学生反应思考时间增加,回答时间延长,答题正确率提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创造性思维活动更加活跃,思维结果更为完善。

三 结束语

总之,要使提问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中更有效,仅设置有效的提问是不够的,对于提哪些问题,在何时提出,提问哪些同学,期望得到怎样的结果,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和处理办法等都要有明确的通盘设计。有效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勇于探索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与作用,从而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此外,增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上一篇:浅析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 下一篇:强化学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