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发神父”维瓦尔第:在孤儿院的音乐生涯

时间:2022-09-23 08:59:20

“红发神父”维瓦尔第:在孤儿院的音乐生涯

凡是喜爱小提琴的朋友都聆听或演奏过一首叫做《四季》的小提琴乐曲。这首作品分为“春、夏、秋、冬”四个乐章,借助小提琴优美的音色与出色的技巧,与乐队相映生辉,通过对鸟鸣、号角与雷雨以及生活情景的模仿,描绘出大自然一幅幅生气盎然的美丽图画。

这首作品是由300多年前,17世纪的意大利伟大作曲家、小提琴家维瓦尔第创作的。作品在当年就受到热烈的推崇,时至今日,历经如此久远的岁月,仍然盛演不衰,足见其隽永深厚的艺术魅力,可与日月同辉。

维瓦尔第是巴洛克时代最为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一生创作有大量声乐、器乐和宗教作品,以及一些歌剧和奏鸣曲。在巴洛克时代早期,协奏曲只是为人声与乐队而作的被称之为大协奏曲的作品,维瓦尔第却发掘了多种乐器作为独奏的协奏曲形式,同时作为一名出色的小提琴家,他对小提琴协奏曲的贡献尤为突出。维瓦尔第创作有500多首协奏曲,其中有300多首是为小提琴而作的。其他的是为大提琴、双簧管、长笛、大管等乐器而作。在这些作品中,有大部分是为独奏乐器而作的,他特意为独奏乐器创作了更为有趣和激动人心的片段,并赋予了独奏乐器更多的演奏技巧。维瓦尔第创立了“标题音乐”的先河,特别是确立了三乐章(快-慢-快)的协奏曲形式,对同时代及其后的协奏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与众不同的是,维瓦尔第的音乐生涯及其丰厚的音乐创作,与他在一所孤儿院的漫长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与不解的渊源。

维瓦尔第,1678 年3月4日出生在意大利威尼斯康波格兰多附近的一个住所。他的父亲曾学习过理发技艺,也是个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后来终于成了一名职业的音乐家,在孤儿院教授小提琴,并成为教会乐团的成员和当地音乐家协会的创建人之一。“红发”(红色的头发)成为他的主要特征,当然这一特征也遗传给了他的儿子。

无疑,父亲成为了幼年维瓦尔第称职的小提琴教师。后来父亲将他送进圣马可教堂的公爵小教堂,18岁时他被任命为那里的小提琴手。1703年3月23日维瓦尔第成为神父,负责带领众僧侣做弥撒。一天,维瓦尔第在念弥撒时,突然想到一首赋格曲。他离开祭台记下主题,然后才回去继续念完弥撒。为此,他被送上宗教法庭,以后不允许他再主持弥撒。虽然维瓦尔第的神父生涯就此宣告结束,但他的别号“红发神父”却流传了下来。

在维瓦尔第生活的那个时代,有一所始建于1346年的仁爱孤儿院,它经过多次的扩建,收容了很多孤儿和弃儿。1701年6月5日,仁爱孤儿院里的弗朗切斯科·加斯帕里尼被任命为“合唱指挥”。1703年8月,他通过决议聘用了三名新教员教中提琴、小提琴和双簧管,维瓦尔第被聘为小提琴教师,后来还兼任中提琴教师,以及负责乐器购买与修理的工作。

“红发神父”在新的职位上尽心尽力,凭着高超的技艺在仁爱孤儿院站稳了脚跟。当时,维瓦尔第作为小提琴手和作曲家已经声名远播。1705年,维瓦尔第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作品《12 首奏鸣曲》。

在其后的近30年间,维瓦尔第的音乐创作一直与仁爱孤儿院息息相关。他的大多作品都是为这个孤儿院的孩子们和乐队而作的。

一份有关维瓦尔第1735年8月再次被任命为仁爱孤儿院的乐队指挥的材料记载:他有义务对“学员的”所有乐器演奏提供指导;孤儿院的女孩子们“演奏小提琴、长笛、管风琴、双簧管、大提琴、巴松管——总之,任何乐器也不会难倒她们。”他为她们“创作了除300多首—把或多把小提琴协奏曲之外,还有15首长笛的,2首竖笛的,3首短笛的和1首两支长笛的;8首协奏曲由管风琴演奏;20首双簧管的和3首两支双簧管的;27首大提琴的和1首两把大提琴的;39首巴松管的;此外,大约50首协奏曲中这些乐器互相结合或与其他独奏结合。”他的音乐创作与孤儿院的联系,由此可见一斑。

1739年,威尼斯发生经济危机,孤儿院由于费用紧缩,许多职位成为空缺。1740年,垂暮之年的维瓦尔第离开了留下一生辉煌的威尼斯,前往维也纳谋求出路。天不假年,这位受人尊敬的音乐家于穷困之中在维也纳去世。后来,在维也纳圣斯特凡大教堂的亡者登记簿有载:“尊敬的安东尼奥·维瓦尔第,世俗牧师”于1741年7月28日逝世,安葬在“贫民墓地”。

(莫文)

上一篇:穿越生命与时光隧道,静待彼岸花开 下一篇:精彩,不只属于独角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