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菜―慈姑/荸荠水旱轮作高效种植模式

时间:2022-09-23 08:34:26

青花菜―慈姑/荸荠水旱轮作高效种植模式

目前我国大多以集中连片和蔬菜园区的形式进行设施蔬菜栽培,种植的蔬菜种类比较单一,进行科学轮茬的难度比较大,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问题日益凸显。导致旱生蔬菜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有①较长时间的连作使土壤及周边环境中的虫口基数增加,虫害发生严重;②长期旱作使土壤中遗留的残枝败叶增多,其不仅产生自毒作用,而且还携带大量病菌;③长期使用化肥、复合肥使得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影响蔬菜生长。设施栽培环境相对密闭,使这一情况更加严重,成为目前制约设施蔬菜产业化发展和产品无害化的最大障碍。实行水旱轮作,形成截然不同的水旱生态,破坏了病虫源的滋生环境,同时可形成土壤物理、化学性状等优势互补的变化,促进土壤环境的修复。水生蔬菜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利用它作为轮茬作物不仅可有效减轻连作障碍问题,还可改变设施蔬菜―水稻这一单调而又低效的水旱轮作模式,使设施大棚的种植效益得到充分发挥。2010年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进行了青花菜―慈姑/荸荠水旱轮作栽培模式的研究和生产示范,经验证,该模式减轻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的效果明显。现将该模式及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茬口安排及效益分析

青花菜于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育苗,3月上中旬定植,5月收获,每667 m2产量可达750 kg,售价6元/kg,667 m2产值4 500元;慈姑于3月下旬育苗,6月移栽,11月开始采收,每667 m2采收

1 500 kg,售价3元/kg,667 m2产值4 500元;荸荠一般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播种,苗龄约50 d时定植于大田,11月底采收,每667 m2产量1 000 kg,价格3.6元/kg,667 m2产值3 600元。

2 栽培技术

2.1 青花菜

①选用良种,适时育苗 选择绿洲、蔓陀绿、优秀、绿带子等适宜于春季栽培的品种。1月下旬进行温室育苗,苗龄50 d左右。每1 hm2大田用种量750 g,需苗床面积75~90 m2。将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与园土按1∶1混合过筛,并加入适量的速效肥混匀作为苗床土,土厚10 cm,浇足底水,均匀播种,再覆盖0.3~0.5 cm的细土,并加盖1层薄膜,出苗后及时揭除。幼苗2~3片叶时分苗,苗距8~10 cm;5~6片真叶时定植,定植前1周适当控水炼苗,定植前1 d充分浇水,以减少起苗伤害。

②整地定植 每667 m2施入腐熟有机肥4 000~

5 000 kg,深翻入土,整地作平畦。3月上旬定植于设施大棚内,株行距40 cm×50 cm。

③田间管理 早熟品种的生长期短,又多在温

暖季节栽培,对营养的需求迫切,因此要施足基肥,适当追肥,追肥以速效肥为主。定植后3~5 d可随缓苗水追施稀粪水或腐熟饼肥水以促幼苗生长,整个生育期可分期勤施追肥,以促为主。青花菜为喜湿蔬菜,需水较多,定植后应每5~7 d浇水1次,忌大水漫灌;莲座期适当控水,防止植株徒长。在青花菜采收前1~2 d浇1次水可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有利于延长产品贮藏时间。

④病虫害防治 青花菜生长期易发生霜霉病、软腐病及小菜蛾、菜青虫、菜蚜等病虫害。霜霉病发病初期及时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甲霜灵400~600倍液喷雾防治。软腐病可于发病初期及时喷洒硫酸链霉素、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 000倍液防治。虫害发生前期可用诱虫灯、诱虫黄板进行物理防治,同时可用甲维盐阿维菌素、辛硫磷乳油防治小菜蛾和菜青虫,用吡虫啉、啶虫脒喷雾防治菜蚜,采收前10~15 d停止用药。

⑤采收 青花菜采收期短,采收过早影响产量,过迟则影响产品商品性。一般在花球表面的花蕾紧密平整、花球边缘略松散、花球有一定大小时采收。采收时将花球连同下部10 cm左右的肥嫩花茎一起收割并附带3~4片叶以保护花球,采收时间应选在早晨和傍晚。

2.2 慈姑

①选用良种,适时育苗 选用高产良种宝应紫圆。3月上旬、气温回升到15℃时开始育苗,选常规水稻育秧田即可,株行距10 cm×10 cm左右,以栽稳、微露芽尖即可。生长期内保持一定的水层,不可干水。

②整地定植 青花菜采收结束后,及时清理田块,作好田埂,理顺沟系。慈姑喜肥、耐肥,需肥量大,结合整地施入基肥,一般667 m2施农家肥2 000~

3 000 kg,氮磷钾三元复合肥30 kg(N∶P∶K=15∶15∶15)。

6月初开始移栽,栽植时拔起秧苗,摘去老黄叶片,以利于秧苗成活。栽植时,田间保持2~3 cm水层,秧苗根入土10 cm,以栽稳即可,栽植距离视土壤的肥力而定,一般株行距45 cm×70 cm,同时在田边插少量预备苗,作为缺棵补苗之用。

③田间管理 前期追肥应以氮肥为主,后期则要补施磷、钾肥,以利于球茎膨大。一般可追2~3次肥,第1次在活棵后,667 m2施尿素15 kg或碳铵30 kg;第2次在生长中期,667 m2施三元复合肥20~30 kg,尿素15~20 kg;第3次在生长中后期,667 m2施三元复合肥20~30 kg(根据苗情而定)。慈姑属水生蔬菜,整个生育期苗田不宜干水,需根据慈姑的生长阶段调节水位。一般栽后约30 d内(生长前期),保持3~5 cm的浅水层,有利于慈姑苗的定根和根系生长;以后随植株的生长(旺盛生长期),将水位逐渐加深到10~15 cm;生育后期,天气转凉,水层逐渐下降到7~10 cm;最后保持田土湿润而无水层,以利球茎成熟。

小暑(7月7日)时结合中耕除草、施肥,剥去外叶和老叶,每株仅留3~4片叶,有利于行间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一般只剥叶1~2次。立秋(8月8日)以后慈姑抽出大量的匍匐茎,此时不宜进行农事作业,以防伤及匍匐茎和植株。

④病虫害防治 为害慈姑的病害主要有黑粉病、基腐病,以预防为主,即选用抗病品种,并结合药物防治。种球和种芽可用50%多菌灵、甲基托布津,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消毒,在育苗期和定植后,再用50%多菌灵、15%粉锈宁(三唑酮)或72%农用链霉素喷雾1~2次防治。慈姑最易遭受蚜虫为害,可用40%乐果乳油或3%啶虫脒防治。

⑤采收 慈姑生育期为6~7个月,采收不宜过早,因为慈姑茎叶刚枯黄时,其短缩茎中的养分仍可继续向球茎输送,使球茎继续膨大,从而提高产量,所以其采收期一般可从11月中旬持续至翌年

3月。

2.3 荸荠

①选用良种,适时播种 可选用苏州荠、余杭荠等皮薄、肉甜、适合加工和鲜食的品种。苗田施足基肥,带水耙平,选择鲜亮、饱满、一致的种球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株行距15 cm×20 cm,于6月苗龄约50 d时定植。

②整地定植 前茬采收后,每667 m2施入腐熟有机肥1 500~2 000 kg,硫酸钾25~30 kg。带水耙平,保持3~5 cm浅水层,即可定植。一般株行距30 cm×60 cm或40 cm×50 cm,每穴1株,以栽稳为度。

③田间管理 荸荠不耐氮肥,一般在活棵后每667 m2追施三元复合肥15 kg;当植株开花、地下开始结球时,应施入三元复合肥30 kg,以促进球茎膨大。荸荠全生育期宜保持浅水层,尤其是生长前期应保证充足的水分,保持3~5 cm浅水层;旺盛生长期保持6~9 cm水层,但不超过10 cm,以防止植株徒长。丛数封行至开花后期,可湿润作业。收获前

20 d(霜降左右)断水落干,此时叶片开始转黄,并逐渐干枯,准备采挖。在叶片封行前,应除草2~3次,后期减少操作以防踩伤匍匐茎。

④病虫害防治 荸荠的主要病虫害有茎枯病、锈病、白禾螟等,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5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50%腐霉利1 000倍液防治,每7~10 d喷雾1次,3种药交替使用,共喷3~4次。

⑤成熟采收 荸荠11月即可采收,但12月以后,平均气温大多已降至5℃以下,球茎中的淀粉多转化为可溶性糖,球茎皮色转为深红,此时球茎味甜,采收食用最好。采前1 d排水,当土壤不粘锄头时就可采挖。

上一篇:沛县大棚西瓜三膜覆盖嫁接栽培技术 下一篇:塑料大棚杂交辣椒制种栽培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