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重建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时间:2022-09-23 08:30:57

盆底重建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探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高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护理经验。方法:21例患者全部应用Prolift盆底悬吊系统行全盆底悬吊术,合并阴道膨出者部分采用阴道修补术,合并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采用改良后的TVT-O方法行尿道中断无张力悬吊。结果:33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均于术后2~5d拔出尿管。术后随访结果表明,预后良好。结论:盆底重建术围手术期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

关键词 盆底重建;功能障碍;围手术期;护理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以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包括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妇科病症。盆底损伤和机能退化造成的盆腔脏器膨出(POP)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发生率40%,其中60%发生于绝经后。传统的手术方式是阴式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后复发及再次手术率高。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不仅创伤小、手术中出血量少,而且不易复发,通常是中、重度盆底器官脱垂(POP)的较好的手术治疗方法。本研究通过分析总结我院对高龄患者施行盆底重建手术的治疗及护理经验,以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高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9月-2014年1月收治女性盆底障碍患者33例,年龄48~76岁,平均58岁,产次1~6次,平均3次,病程5~20年,患者表现为在大笑、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增高时尿液不由自主从尿道外口排出。33例患者均为Ⅱ~Ⅲ度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前壁Ⅲ度膨出9例,合并阴道后壁Ⅱ度膨出8例,合并阴道前、后壁膨出4例。合并压力性尿失禁12例。其中合并高血压5例,合并冠心病4例,合并糖尿病3例。

手术方法:21例患者均采用Prolift盆底悬吊系统行全盆底悬吊术,若合并阴道膨出则部分采用阴道修补术,合并压力性尿失禁者可采用2003年Delevaig改良后的TVT-O方法行尿道中断无张力悬吊。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手术治疗,术后2~5d拔出尿管,其中发生排尿困难2例,重置尿管与尿道扩张后均恢复正常排尿,平均8~11d出院。定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33例患者阴道前后壁膨出、子宫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等症状全部纠正,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护理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长,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由于部位特殊难以启齿,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抑。再加上对新技术不了解,担心手术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以及预后,再加上手术过程中使用的网片价格高,并且属于自费项目,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是患者心理所担忧的问题之一。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差异,向不同的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时应注意患者的接受能力。鼓励家属给予支持与关怀,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保证充足的睡眠迎接手术。②术前评估:手术危险性预测是降低手术风险,创造安全围手术期管理的有效方法,因此,应做好术前各脏器功能的评估。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术前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治疗,保证手术顺利进行。a.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24h血压监测,按时给患者服用降压药,术前血压应控制在120~140/60~80mmHg。b.合并冠心病患者:请心内科会诊,积极采取药物治疗,并根据心电图及心脏超声,评估患者心脏功能能否适应手术。c.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糖尿病饮食,密切监测血糖,维持血糖稳定。手术当天,早晨应停用任何降糖药物,以防止低血糖反应的发生。③阴道准备:许多子宫脱垂时间较长的患者,阴道及宫颈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擦伤或溃疡,术前阴道准备关系到手术的成败。绝经后妇女阴道壁萎缩,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降低,积极治疗阴道炎症。术前3d用0.25%聚维酮碘液300~500mL冲洗阴道,2次/d。冲洗后局部涂雌激素软膏,1次/d,以降低阴道黏膜脆性,减少术中和组织损伤及术后感染。嘱患者穿着宽大棉质内衣,减少局部摩擦。④皮肤及肠道准备:术前1d行会备皮。术前3d少渣半流质饮食,术前1d流质,术前晚20:00时和术晨6:00各灌肠1次,术前8h禁食水。

术后护理:①一般护理:术后去枕平卧6h,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给予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6~8h,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入普通病房。营造一个安静、清洁的病房环境,定时对病房进行通风消毒,防止患者因呼吸道感染产生咳嗽及其他增加腹压的动作。术后8~10h少量饮水,无腹胀者在手术后第2天可以流质饮食,排气后可逐渐变成普通饮食。应摄入一些纤维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定时排便,防止便秘。②留置尿管的观察及护理:尿管通常留置3~5d,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定时观察尿管是否固定通畅,观察尿量及尿液颜色,每天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2次/d,每天更换尿袋,防止泌尿系感染。嘱患者下床时尿袋位置不可高过膀胱,以免尿液倒流引起逆行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2000~3000mL/d,术后第2天对导尿管进行定时夹闭,定时排尿,以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拔除尿管后重视术后第1次排尿情况,帮助提供私密环境,督促及时排空膀胱。对再次留置尿管者严格无菌操作,必要时行膀胱冲洗。③会阴护理:严密观察阴道和切口处有无出血和血肿,并用0.5%碘伏棉球擦洗外阴,2次/d,禁止冲洗外阴。常规在阴道内填塞碘仿纱条,若无出血24h后取出纱条。术后3d需对患者外阴进行红外线烤灯照射。护士巡视患者时,发现伤口处渗血等现象,要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④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该手术最常见并发症为网片侵蚀和感染,术后6个月内网片侵蚀的发生率2.3%~12.3%。术后注意观察阴道分泌物有无异味及颜色加深等情况,做好会阴护理,以防逆行感染影响阴道内切口的愈合。在阴道前壁置入网片时,容易损伤膀胱与尿道,分离直肠阴道壁时易损伤直肠,术后注意观察尿液量、性状。经过定期复查,本组33例患者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⑤疼痛护理:高龄患者通常对各种应激的耐受性降低,应主动询问和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配合心理疏导,以降低其疼痛敏感性,必要时需报告医生使用止痛药物。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阴式手术患者术中取膀胱截石位,导致下肢静脉受压,回流不畅,加之老年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血液黏稠度上升,术后卧床时间长,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术后6h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下肢的主动与被动运动,指导家属按摩腓肠肌,促进血液循环。抬高下肢20°~30°,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同时注意观察下肢有无肿胀、活动障碍、感觉异常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出院指导:①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个体化指导;②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方法:做收缩的动作,收缩≥3s/次,连续进行10~15min,2~3次/d;③出院后注意个人卫生,每天勤换内裤,预防泌尿系感染;④3个月内注意休息,可参加轻微活动,预防便秘、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咳嗽、长时间站立、提重物、久蹲等增加腹压的动作;⑤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及盆浴;⑥1个月、3个月、6个月定期门诊复查,如有阴道出血及异常分泌物及时来院就诊。

讨论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盆底重建术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维护了中老年女性的身心健康。这部分患者由于年龄偏大,机体的各器官系统功能衰退,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降低,而且往往合并各种内科疾病,因此,全面、系统的术前和术后护理是决定该手术是否成功的关键。

上一篇:PICC导管异位诱发心律失常1例的护理对策 下一篇:神经内科患者院内感染因素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