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如何走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误区

时间:2022-09-23 03:44:58

试析如何走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误区

1创设情境追求华丽,误导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维目标之一就是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了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很多教师在创设情境上煞费苦心。这本来也无可厚非,但若引导不当,白费功夫不说,还会让学生的思维偏离轨道,下面就是一个例子。

教“数100以内的数”时播放草原图: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青青的草,还有很多小羊。学生一下子被迷住了,好像自己真的进入了草原,闭上眼睛真是享受不尽的美景。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青青的小草。

生2:我看到了蓝天白云。

生3:我看到了小羊……

师:草原美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草原上去玩一玩。

生:我在电视上看见去草原骑马最有趣了。

(为了拉回学生的思维,教师不得不将学生引到“羊”的问题上来。)

师:咱们不说马,一起数数小羊,看你能不能数出这是多少只小羊。

从上面的片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本来想通过百羊图让学生感受100比20多得多。但由于情境创设得太完美了,学生反而产生了“想去草原”的情境体验。虽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却没有达到预设的目的。笔者认为,在处理教材的“百羊图”上,若放在新授之前可直接让学生估一估有多少只羊,感受“100比20多得多”不必涉及“草原美吗?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到草原去”的问题。若放在新授之后,可让学生通过圈圈画画来数一数。无论怎样处理,都不要偏离“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主题。

2过分追求学生自主,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自主学习的确有它独到的优势,但它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也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内容。举个例子来说:一个连13-7都不会算的学生,你让他如何自主学习43-7?又如:1角=( )分,实际生活中,学生本身对分的接触就少,教师却不通过讲解就让其兑换,现实吗?所以,我们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必须精心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好学习方式,加强指导。对学生忽略了的问题或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点拨。千万不要认为学生自主了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笔者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一位教师在讲“100以内数的认识”时,准备了数量是100的物品让学生数,结果有两个学生怎么数也数不清,原来一个学生拿的是豆粒,总滚动。另一个学生拿的是小棒,老搀和。这位老师显出很着急的样子,学生也有些手忙脚乱。其实这怎么能怪学生呢?明明是教师的指导不到位。这时作为教师可以引导:“我们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很快数清这些物品呢?”

3合作学习牵强附会,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力

合作学习旨在让学生的个人智慧融入到集体中来,或借助群体的力量来攻破难点。我们知道学生的兴趣不同,文化底蕴不同,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合作学习正是利用了学生的这些差距取长补短,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事实上,自课改以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虽然深入人心,但学生并未真正掌握这种方法。请看下面这个案例。

教师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而推导出的圆柱的体积公式。部分学生通过预习知道了圆柱的体积公式,但并未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这种认识是模糊的。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教师虽然让学生进行了合作学习,但并没有什么实效。很多学生是随声附和的。这样的合作学习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笔者认为教师若用如下思考题来启发、引导学生,效果会比较好。

思考题:①请同学们回忆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的;②讨论圆柱体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哪个立体图形;③怎样转化?利用学具设计转化方法。

合作提示:①请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②小组内轮流说,听不懂要问;⑨确定一个同学记录小组成果。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学生合作学习要想合理有效,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合作的次数不宜过多。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频频让学生讨论,而每次讨论的时间都很短,这样的合作学生哪有时间既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又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走进了“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误区,是很难收到实效的。第二,合作学习必须目标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知道本次合作让他们做什么,怎么去做。只有合作学习条件成熟时,他们才会积极参与,才会真正做到带着任务去合作,带着成果来交流。

4追求算法的多样化,忽视了算法的比较和优化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鼓励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改变过去“计算中算法单一,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弊端。针对学生出现的多种方法,我们要为他们提供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交流中优化自己的计算方法。下面是探究13-7的计算方法的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借助小棒摆一摆、算一算,然后交流算法。

生1:把13分成10和3,10-7=3,3+3=6

生2:从13根里头一根一根拿,拿走7根,就剩下6根。

生3:看减法想加法,因为7+(6)=13,所以13-7=6。

生4:把7分成3和4,13-3=10,10-4=6。

师:同学们算法真多,今后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

不难看出,这个教学片段虽然符合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的理念,却忽视了方法之间的沟通与优化,如果这位教师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就会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笔者觉得这位教师可以这样处理:你最喜欢哪种方法?请在小组内交流你们认为哪种方法好。然后可以从不同算法中选出代表,通过比赛的形式看哪种方法算得更快。

总之,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自主能力、合作意识、探究精神的学习的主人,教师就要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掌握其实施策略,不断总结发现,最终达到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的目的。

上一篇:基于风险资产权重指标的中国商业银行资本集约... 下一篇:谈一谈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