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缺失途径初探

时间:2022-09-23 03:41:20

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缺失途径初探

[摘要]留守儿童与务工父母之间日常亲情互动的缺失或不足,导致了留守儿童严重的心理焦虑,为了弥补亲情,我们从这么几个方面作了较有成效的探索:一是依托现代科技,为这些留守儿童开辟绿色情感通道;二是挖掘学校潜力,通过拓展途径和开展活动来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缺失;三是组织社会活动,加强感恩教育。

[关键词]弥补 亲情途径初探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目前拥有留守儿童346人,占学生总数的63.5%。因工作性质等原因,其中70%的留守儿童家长已有2~3年没有回家了。苦于手头经济的拮据,加上亲情的日渐丧失,我校有44%的留守子女和外出务工父母之间存在着心灵沟通陌生化的倾向,造成留守儿童与务工父母之间日常亲情互动的缺失或不足,从而导致了留守儿童严重的心理焦虑。工作中我们得知,13.2%的留守儿童担心学习成绩不好,30.8%的留守儿童则不愿与父母进行感情沟通。静里寻思,我们不难发现“担心学习成绩不好”并非留守儿童群体特有的问题,而是大部分农村儿童群体所面临的普遍的心理焦虑现象。但“不愿与父母进行感情沟通”则属于留守儿童群体特有的心理焦虑,也是留守儿童作为农村儿童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所表现的首要弱势特征。诚如湖南省团委书记吴奇修所说:“在家庭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强有力的综合性社会体制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建立一个以基层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为中心的留守儿童监护体系,特别是加强农村社区建设,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偿缺失的亲情,”为此,我校以《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为指针,在实施《2001―2010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弥补亲情,让留守儿童拥抱亲情方面作了较有成效的探讨。

1 依托现代科技,开辟绿色通道。总的来说,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境相对是贫困的,作为留守子女的父母,他们在外也可谓“不如意事有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滞留在家的孩子不能不说是他们始终难以忘怀的一块心病。对于年幼的留守儿童而言,长年累月和监护人一起生活,不自觉地滋生了一种被父母遗忘甚至遗弃的可怕心理。我们在与留守儿童的接触中体会到他们对亲情的渴望。四(一)班的温欣欣(化名)在日记中公然写道:“我已不再象以前那么想爸爸妈妈,因为他们爱的不是我……”难怪心理学家说,没有亲情的教育是一种残酷的教育。在心灵的震撼中,学校决心依托现代科技,为这些留守儿童开辟绿色情感通道。

1.1 设立亲情信箱,开启尘封记忆。学校与地方的邮政部门取得联系,从公用经费中拿出一笔款项,以少先大队牵头在校园内设立了近十个亲情邮箱,采用邮资总付的方式免费为留守学生收发信件。汉语言丰富的内涵使得许多在口语中不便交流的情感能洋溢于字里行间,尤其是高年级的同学喜欢这种情感沟通方式。近几年来,学校每期为留守儿童收发信件200多封。像五(一)班张雨烟(化名)等许多情感自闭的学生在亲情的滋润下日渐开朗,学习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社会反响良好。

1.2 开辟亲情热线,演绎血肉亲情。随着社会的发展,固定电话在农村相对普遍,鼓励留守儿童特别是中年级学生在双休日多与父母进行情感沟通,享受亲情的温暖。对那些经济困难,没有安装固定电话或难以支付长途话费的贫困生,学校在“绿色家园”这个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安装了电话,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他们利用学校架设亲情热线演绎血肉亲情,三(二)班的付啸天(化名),开始几次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泪流满面地出来了。尔后在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的开导下,他终于走出了自卑自弃的逆反心理,热线给他带来的快乐内化为学习与生活的动力,重现了阳光少年的精神风貌。

1.3 点击亲情视频,融入父母情怀。我校留守儿童中不乏稚嫩的一二年级学生,他们苦于不具备文字表述的根底,也没有十分丰富的交际口语,但他们刚刚离开父母的怀抱,比起中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来说更需要亲情的呵护。为此,我们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通过点击亲情视频让他们尽情地融入父母情怀之中。这样不但让留守儿童在亲情的体味中感觉到了父母的关爱,而且还能使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长安心工作,何乐而不为?一(二)班学生萧小晓(化名)的父亲来信说:“老师真伟大,学校了不起!”

2 挖掘学校潜力,弥补亲情缺失。学校尤其是寄宿制学校是留守儿童生活与学习的主阵地,要想让他们生活在亲情弥漫的世界里,光靠有限的书信来往、电话联系以及视频聊天是不够的,还必须发挥挖掘学校自身的潜力,通过拓展途径和开展活动来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我们的做法是:

2.1 筹建绿色家园,提供活动中心。学校经费再紧张,也决不吝惜留守儿童活动中心这笔费用。近几年来,我校为组建绿色家园投入的经费达3万多元。绿色家园里开辟了阅览角、亲情热线角、亲情视频室、才华展示室、心理咨询室和健身室等。各教室的建立,成为了留守儿童向往的中心,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造了一个优良的平台。

2.2 充当家长,奉献人间真爱。要让寄宿制学校的留守儿童体会到他人对自己的关爱,鼓励教师充当其家长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留守儿童的心理是十分脆弱的,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必须在征求本人意见的前提下确保将特别的爱献给所有的留守儿童,不然他们会在“被再度遗弃”中愈加自卑甚至自残。走读学校的家长既可把留守儿童接到自己家中学习生活,也可以定时到留守儿童家中履行其职责。要当好家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关键是要忘掉自己是家长这一角色,视为己出方为真爱。我校的徐丽缦(化名)老师爱生如子,以至二(二)班留守学生杜鹏程(化名)暑假也不愿意离开徐老师。作为学校要高度重视家长的培训工作,在管理中及时地了解职责履行情况以便调整工作思路。

2.3 开展各种活动,丰富业余生活。人只有在单调无聊的时候才最容易产生寂寞孤独的感觉,因而通过开展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尤为重要。如在中高年级中开展“我跟爸爸妈妈写短信”的比赛,在低年级中进行泥塑等手工活动的竞赛,观看甚至排演有关父母亲打工艰辛的短剧等。六(一)班学生刘柳(化名)撰写的短信情真意切,得到了同学们的首肯:“清水流,鱼儿游,爸妈在外别忧愁。儿在家,会听话,品学双优有人夸!”

3 组织社会活动,加强感恩教育。家长外出务工,大都是为了子女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俗话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可尚未懂事的孩子却实难知晓这些。羔羊不忘跪乳之恩,乌鸦终记反哺之情。中华民族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民族,如何诱导学生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导之恩、国家的培养之恩,理应是学校感恩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相对留守儿童来说,如何理解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怎样报答他们含辛茹苦的养育极为重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以下活动,对留守儿童加强感恩教育:

3.1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陶冶自我情操。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本着自愿的原则,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夏(冬)令营活动,通过团队生活的磨练与活动的亲身体验,陶冶自我情操。如红色夏(冬)令营活动既能帮助他们理解今天生活的幸福,更能加深他们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珍惜,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加强自律,报效社会。四(二)班的留守学生高鸣(化名)2007年在父母的要求下,参加了前往西部贫困地区生活体验夏令营活动,感触颇多,变化颇大,学习发奋了,生活节俭了,对爸爸妈妈的怨恨也全没了。

3.2 组织亲情探访团,可怜天下父母心。留守学生盼望回到父母的身边不言而喻,可大部分留守儿童家长或疲于生计或苦于经济窘迫无力而为。在此情况下,学校可通过妇儿工委牵头,争取社会资助,在获准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组织亲情探访团。家人团聚、实地体验、真情表白、衷心祝福等活动环节让孩子们不仅能了解了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苦,更能增添他们奋发图强、报答父母的感恩情结。

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带着我们来到了这万千红尘之中,我们不停地奔波着、劳碌着,为的是一种生活,一种活着的质量。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能帮助这些留守儿童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使他们健康成长,即使疲惫也照样快乐着!

上一篇:浅谈幼儿良好品德教育的培养 下一篇:心理素质教育在语文课改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