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制约因素与发展策略

时间:2022-09-23 03:32:27

安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制约因素与发展策略

(注: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安徽省教育厅2006年度人文社会科学一般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6sk264)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韩玉婷(1978- ),女,汉,安徽霍邱人,文学硕士,皖西学院艺术系讲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和艺术设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Developing Strategy of Artistic

Design Education in Colleges of Anhui Province

HAN Yu-ting

安徽省属的93所高校(包括独立学院,其中本科25所、高职高专院校56所)中开设艺术设计教育有48所(本科22所、高职高专26所),专业在校生已突破15000人。然而,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根基相对薄弱,势必存在一些影响快速发展的具体问题。

一、安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制约因素

(一)考试科目和录取办法的科学性不足

近年来,安徽省高考美术类专业(艺术设计和美术学)考试科目内容一直为素描和色彩(满分各100分),2008年又增加了速写(满分30分)。考生在专业课考试合格后,凭合格证在户口所在地报名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的文化课考试;录取时,依据考生的报考志愿,从文化课成绩达到所在省划定的艺术类最低分数线的考生中按照专业课成绩排名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研究认为,艺术设计在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内容等方面都不同于美术学,招生时美术学专业意在考察学生基本的造型能力和艺术素质,而艺术设计专业则应更多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另外,设计艺术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它需要其它相关学科知识作铺垫,或者说以其它学科知识来丰富设计者的修养。可见,安徽省艺术设计专业招生的考试科目和录取办法过于偏重专业基础,没有从考生的专业技能基础和文化知识结构两方面综合考虑。

(二)师资的学历和职称等结构不够合理

对安徽省26所高校(本科15所、高职高专11所)的调查显示: 416名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中,35岁以下的人数比例为78.13%,非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人数比例为31.73%,省属综合院校毕业的人数比例为65.38%。另外,在15所本科院校的287名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中,本科学历的人数比例为92.33%,讲师以下职称和高级职称人数比例分别为42.17%和17.77%。教育部评估时要求本科院校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人数比例的C级(合格)指标为30%,对单纯的艺术类本科院校相应要求是25%,对高职类院校也要求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的合格相应要求是15%。同时,教育部评估时还要求一般本科院校教学中所授课程的主讲教师(指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教师)占有比例的C级(合格)为85―90%,高级职称人数比例的C级(合格)指标为30%;对高职高专院校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人数比例的C级要求指标是15%。显然,安徽省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专业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水平距离教育部要求的最低标准相差甚远。另外,安徽省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专任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美术学专业的,而且大部分教师都是省内院校毕业生。虽说美术学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的联系较强,但必定是“隔行如隔山”,影响了艺术设计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再说,安徽省早期有工艺美术或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高校就那么几所,有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或某一年引进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全是省内某一所高校毕业的,这极不利于教师之间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交流和相互补充,对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将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

(三)专业设置偏少,培养层次偏低

研究表明,安徽省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本科共有5个专业29个教学点,其中艺术设计方向有20个教学点,而动画、环境艺术设计、广告学和平面设计等其他方向的4个专业只有9个教学点。安徽省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专科共有15个专业60个教学点,其中电脑艺术设计9个、艺术设计8个、装潢艺术设计和广告与制作各7个、环境艺术设计个5、视觉传达艺术设计4个和其他专业(9个)20个。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专业方向多达近40种,相比之下,安徽省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专业设置明显偏少。将安徽省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本科专业方向与专科专业方向相比较,专科专业方向相对较多,而本科专业过于集中、单一。值得注意的是,本科专业设置的名称多用“艺术设计”表述,方向模糊且特色不明,不利于学科教育发展以及考生择校和单位择才。同时,安徽省属高校设计艺术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尚处空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也只有1所高校。另外,还有10所本科院校依然进行艺术设计专科教育,虽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艺术设计专业的热门,但也能客观地反映出部分高校该学科教育的办学条件不高。

(四)省内外高校相互招生的人数悬差过大

2006年全国艺术类报考规模已超过100万人,艺术专业招生人数也达20万人以上。安徽省艺术类考生人数也随着高考考生人数的逐年增长而不断增加,2005年艺术类考生人数由2004年的12000人突增至26000人,2006年又增加到29000人;与此同时,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人数也是逐年增加,三年来的招生人数分别为3900人、4500人和6200人。可见,安徽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招生的生源较为丰富。值得关注的是,安徽省较为丰富的艺术类考生资源不仅为本省艺术专业招生提供了充裕的生源,同时也为省外院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带来了契机。2006年全国有170多所高校对安徽省招收艺术设计专业考生,其中高职高专院校就有近百所,每年招生人数2000余人,而调查显示,当年安徽省只有几所高校对省外招收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每年招生人数也就是100人左右。现在虽说对外招生人数有所增加,但招生人数远远不及省外高校对安徽招生的人数,这必然会导致了安徽省艺术类考生,特别是优秀考生的外流,不利于艺术设计及其他艺术类专业教育在安徽省的长远发展。

二、安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策略

(一)改革招生考试科目和录取办法

针对安徽省美术类招生考试科目相同及录取时按专业成绩(文化课成绩只要求达线)排序择优录取的现状,相关部门和高校应组织专家外出考察和论证,从考生的文化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基础两方面考虑来寻求一种适合于艺术设计专业长远发展的考试科目,并在录取时应将文化课和专业课成绩综合考虑,甚至文化课成绩好的可优先录取,以保证和提高考生的文化素质。虽说安徽省也将艺术类考生的数学成绩全部计入文化考试成绩总分,但这还远远不够。只有通过较为完善和彻底的改革,寻求出适应现代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招生考试科目和录取办法,并进行长期的努力和坚持,才能扭转人们轻视文化课和走“文转美”捷径之观念,从而真正提高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文化素质,才能真正提高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扩大招生人数和范围

当前,拥有6461万人口的安徽省,艺术设计专业在校生本、专科人数也只有15000余人,这与人口仅为4000万的韩国却拥有90所高校开办艺术设计教育且每年能向社会输送13000名设计专门人才;另外,日本、美国等国家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规模也都远远中国之上。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也在逐步改革,国家之间的相互承认学历,高校之间相互认可学分,招生对象也逐步趋向跨省份、跨国界,这对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将带来很大的冲击。从当前实际和长远发展的需求看,安徽省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高校应进一步扩大艺术设计专业在省内的招生人数,同时还要拓宽艺术设计及其他专业对省外招生范围。这一方面有利于选拔优质教育“原材料”和扩大专业教育规模,同时也为安徽省高校艺术设计及其他学科专业教育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

(三)改善师资结构,提高办学层次

改善师资结构,首先应从其他学校或社会上聘请一些行业专家、学术专家等作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对于一些专业性或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如专业摄影、印刷工艺、材料及加工工艺等),可以请专家学者来讲学或和社会生产一线的技术师来授课;其次应加大对艺术设计专业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引进力度,并注重吸收省外综合院校和艺术类专门院校的毕业生,增加教师外出专业进修和学术交流的机会,进一步提升艺术设计教育专业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业水平以及教师之间教学观念和设计意识、风格上的互补性;再次应通过劳务分配和人事制度改革,使低学历和低职称教师产生一定的压力甚至是危机感,积极主动地去提升自身学历和职称层次。当然,在艺术设计教育规模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更应该科学规划学科体系,认真研究办学层次问题。安徽省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研究生教育层次还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本科教育招生的人数也远小于专科教育招生的人数。这种人才培养层次偏低的局面虽说与该学科发展的时间较短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主要还是因为办学条件距离国家的相关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只有加大投入,提高专业办学条件,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才能适应高等教育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

(三)拓宽专业方向,找准办学特色

目前,安徽省本科院校中艺术设计教育专业方向多以艺术设计命名,办学专业特色不够明确;专科院校虽说相对较好,但也是平面设计、装潢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和服装艺术设计计等相对偏老的专业。艺术设计教育有着较为宽广的专业方向,如电脑、环境、影视、服装、装潢和广告等,一些传统的、不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工艺品和手工制品也有极好的市场前景。对安徽省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而言,一方面是要拓展新专业(如媒介艺术设计、雕塑艺术设计和形象艺术设计等),另一方面是应充分利用一切资源优势构建特色专业。安徽省是旅游大省,是徽商文化的发源地,艺术文化有较好的发展优势,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旅游品策划设计等新型专业。总之,在艺术设计教育规模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只有在专业上办宽、办强、办新,办出特色,才能保证专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责任编辑:高笑云)

上一篇:中国山水园林景观中的禅宗思想及其文化内涵 下一篇:从学科角度看二级学科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