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管理”课程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09-23 03:24:51

“电力企业管理”课程建设的思考

【摘 要】 在广泛调查与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针对“电力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的电力行业改革现状与研究热点,从“工管结合”的教学改革角度提出了课程建设思路,并在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材建设方面给出了具体方案,为课程建设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电力企业管理;教学改革;课程定位;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2

前言:“电力企业管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在注重专业性的同时强调学科交叉性,教学内容上侧重于企业管理理论在电力企业中的综合运用。该课程是大多数高校电气类专业的必修课,也是电力院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之一。

自我国开始电力体制改革以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电力行业所处的宏观环境乃至电力企业本身的体制、业务、运营方式和管理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电力企业对于各类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电力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理念、内容与形式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满足课程的教学需求,满足社会对电力人才、电力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课程建设势在必行。

1 当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电力院校开设“电力企业管理”课程已有二十年左右的历史,经过电力教育几代人的努力,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课程风格与特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

1.1课程定位不清

调查显示,部分开设“电力企业管理”课程的电力院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将该课程定位为电力企业的业务与运营情况介绍,通过课程让学生了解电力企业的经营手段和运作方式等;另一部分开设“电力企业管理”课程的电气类专业则将课程定位为企业管理知识的普及与介绍,通过课程让学生了解企业管理的相关理论与知识。这两种类型的课程定位出发角度不同,但均略显片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师往往根据自身理解对课程重新定位并实施教学,使得课程定位愈显混乱。

1.2教学内容陈旧

我国正处在电力行业体制改革的进程当中,行业结构屡经调整,企业环境不断变化,电力企业管理的目标与手段更新较快。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往往过于陈旧,对电力体制改革形势与电力企业现状的介绍仍停留在改革初期,内容与现实脱节情况十分严重,将“三集五大”、“集约化管理”等电力企业改革热点充实到课程教学中的院校寥寥无几,由此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是学生掌握了陈旧的知识,既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1.3教学形式单一

由于“电力企业管理”课程涉及到企业运作的方方面面,需要运用大量的企业管理知识,涉及的概念、原则等理论性知识点相对较多,因此部分院校在教学中通常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另一部分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提供少量案例供学生分析,但所选择的案例往往是企业管理的通用案例,陈旧单一且不一定符合电力企业的行业特点,同样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1.4教材缺乏适用性

据统计,在讲授“电力企业管理”课程时各高校选择的教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现代企业管理》或相似的通用型企业管理教材,另一类则是《电力企业管理》专门教材。前者的内容覆盖面较大,通常涵盖了企业经营决策、战略、财务、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管理与决策,但缺少与电力企业的有机结合,忽视行业特点,不具备专业适用性。后者往往在对各种企业管理与决策方法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结合电力行业的特点进行扩充,增加电力生产过程、电网规划、发电管理、调度管理等技术性内容,缺点是部分教材技术类知识偏多、管理类知识相对较少,尤其部分教材知识体系陈旧,缺乏对最近几年电力企业改革现状的介绍。

2 课程改革与建设目标

2.1明确课程定位

“电力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介绍各类管理知识、技能、方法及其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在电力企业中从事基层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与实践能力。由于本课程的教学对象分布较广,包括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电气工程类专业,以及电力企业从业人员,因此课程定位与侧重点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设定。

电力院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开设的“电力企业管理”课程应定位于企业管理知识在电力企业的的运用与实践,前置课程应包括电力生产概论、管理学原理、现代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学、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等,通过前置课程培养学生基本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从事电力企业管理的实践能力。

电气工程类专业开设“电力企业管理”课程则定位于管理知识普及与职业技能拓展,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基础管理知识、方法和技能等管理能力、职业迁徙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前置课程应包括电力工程概论等技术类基础课。

对于电力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本课程则定位于企业人员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的提升,侧重介绍国内外电力行业的形势与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最新企业管理理念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等。

2.2更新教学内容

“电力企业管理”课程的知识体系设计应遵循“广、实、新”的原则。“广”是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含多种企业管理基础知识,涵盖电力企业的战略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力营销等多个方面。“实”是指教学内容必须体现各种管理知识与理念在电力企业中的运用。“新”是指教学内容应紧跟时展,尤其近几年的热点内容如国家电网公司的“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精益化管理、三集五大、特高压输电企业运作管理、智能电网管理等知识必须包含在教学内容之中,以使教学内容既不陈旧又不脱离实际。

2.3创新教学方式

“电力企业管理”课程综合性强,而且与电力企业的实际运作密不可分,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改变单纯讲授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加强案例设计与学习情境设计,在教学中尽力营造出真实的企业运营情境。根据不同章节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多个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相关情境中扮演不同的企业角色,如生产经理、财务经理等,培养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设计时,可以根据电力行业同业对标结果,选择适合教学的标杆企业作为案例分析对象,以真实企业的实际运作经验为素材,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结合现实问题综合运用。

2.4加强教材建设

通用型企业管理教材因缺乏电力行业特色,不适合用于“电力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结合本课程的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设计,考虑到授课对象的特点,突破现有《电力企业管理》教材的框架,重新编排课程的知识体系,可以将教材内容分为五篇,即企业管理基础、电力企业概论、发电企业管理、输电企业管理、供电企业管理。第一篇介绍企业管理基础知识,包括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组织、企业制度等,如果教学对象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本篇内容所占课时可以适当缩减。第二篇介绍电力体制改革、电力市场化运营等。其后三篇根据企业经营业务划分,分别介绍发、输、供电企业的管理实务。

3 结论

“电力企业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企业管理理论在电力企业中的综合运用,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本课程的特点与各开课院校的实际情况,结合电力行业发展的最新现状,提出“电力企业管理”课程建设的理念与设计思路,有助于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课程建设的下一步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体系、知识结构的详细设计,力求将“电力企业管理”课程建设成具备专业性、综合性以及广泛适用性,符合教学需求的“工管结合”优秀课程。

参考文献

[1]郝英杰,水志国,郭炜煜.我国涉电专业院校电力教育现状研究.理工高教研究,2007,(6),60-62.

[2]苏磊,李珞新,黄民发,等.“电力企业管理”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研究.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8-42.

[3]李景文.电力教育培训课程建设体系设计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11,(18),22-23.

上一篇:高中生物开放性实验考题归类解析 下一篇:小学音乐教学语言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