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情感,感动你我

时间:2022-09-23 03:12:50

捕捉情感,感动你我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那么,如何真正牵引学生心灵,领会文本意蕴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选准动情点、创设美情境、采取好方法。

关键词:情感教育;动情点;创设情境;教学方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的确,语文教学就应该使我们的学生得到“激励、唤醒和鼓舞”,语文教学的过程也就应该是情感活动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教育主题性原则的基本确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越来越引起语文界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事实证明,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成功而有效的情感教育,必然会使作家、教师、学生之心,心心相印,情情相通;教学场景呈现出强烈的情感共鸣状态,知识的传授,听说读写的训练,也就自然而然地在情感教学活动中很好地完成了。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贯穿情感教育,怎样最大限度地把语文学科中的情感转化成学生的思想和能力呢?下面结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有关课文谈几点看法。

一、选取准确的动情点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学中“情”从何处来?从教材中来。语文教材是美的天地,情感的火山。离开了教材,课堂教学的情感感染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必须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把作者寄寓在作品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思,从而选准动情点,借以调动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使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动情点往往在主题词上,画龙点睛的关键句上,修饰性的词语上,文章的高潮上等等。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写景散文《济南的冬天》流淌着一种如诗如画的美感,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无不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教学中找准关键词作为动情点,可算是把握文本的一条捷径。例如,在文本第一段中,作者写了济南冬天的天气,教学时可把握关键词――“宝地”,然后再探究原因――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因此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特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这个动情点,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语境,品味和感悟文本的核心内容,体会文本的韵味。

总之,选准动情点就是选准了课文的突破口,可以最经济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习热情,进入学习的亢奋阶段和最佳状态。

二、创设和谐的情境

“情”,就是教材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境”,就是教材中所描绘的形象及景物画面。语文教学要巧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创造和渲染气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创设情境的关键在于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感官,启发学生的思维,唤起想象,沿着作者行文思路的轨迹,入情入境。如教学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春》时,首先播放以“早春”为主题的影像片段――“屏幕上这一幅幅画面,使我们陶醉,我们被这热情洋溢的诗情所感染,被这盎然的生机所激励。春天是多么的美好啊!”接着,打出《绿》《荷塘月色》《背影》的三幅画面,并进行解说――“瞧,一位采着《绿》、赏着《荷塘月色》《匆匆》走来,又给我们留下《背影》的文学家踏着《春》来了,他是谁呢?”最后教师出示课题,将学生引进文本之中。这样,在导入情境的渲染下,学生与美丽的自然展开多感官的对话,从而初知初春景致,为课文的学习作好铺垫。这就是一种情境,一种有利于启发学生形象思维、唤起想象的情境。

三、采用富有情感的教学法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朗读教学中,如果不是在对词语产生具体感受的基础上进行,而是照字读音,毫无表情,那么就很难触动学生的心灵。一篇感人至深的作品,如果带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就会音情贴切,令人荡气回肠。如教学叙事散文《散步》,为扣住学生的情思,牵引学生的心灵,我深情地向学生讲到:“人们常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感动着我们所有的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无私的爱和不懈地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舒适。可是,等到他们变老了,两鬓变白,两眼浑浊,身体不再灵便,孱弱的双肩已担不起生活的重负,他们如同风中飘荡的落叶一样,预测不了明天的行程,如同即将熄灭的烛火,把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该怎样做呢?今天学习了《散步》后,我们将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并同时获得一些启示。请同学们带着对父母的这份感恩深情去朗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会读得情真意切。”事实也的确如此。

情感是心灵的窗口,情感是一个人从事工作和学习的一种内在强大动力。语文教学实践一再表明:只要教师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以情感为教学纽带,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就能引起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情感,去努力学习,就能促使学生在爱学、乐学中逐渐理解真、善、美,追求美好。我们语文教师,应当跟上教育改革的大潮,用“一份严格的水”,再加上“九份情感的蜜”,酿成甘露,滋润学生的心田,迎接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孙绍振.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孟凡军.散文教学第一关:导语[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17).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雄州初级中学)

上一篇: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下一篇:如何提高物理课堂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