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资对河南省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9-23 02:36:00

最低工资对河南省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 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者基数较大,人工成本所占比重高,行业利润整体较低,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将对其就业产生影响。对最低工资对河南省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得到,最低工资提高使农业就业减少,使建筑业和制造业就业增加。

Abstract: For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the number of labor is bigger, labor cost accounts for a higher proportion and the overall industry profit is lower. Increasing minimum wage will affect its employment. Impact on empirical analysis the minimum wage to the labor-intensive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employment, the increase of minimum wage reduces employment of farming and increase the employment of construction and manufacturing.

关键词: 最低工资;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

Key words: minimum wage;labor-intensive industry;employment

中图分类号:F24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5-0047-02

1 河南省最低工资标准变化趋势分析

河南省是从1995年开始实施最低工资制度,至今已经执行21年。1995年最低工资标准为170元/月,2015年7月1日调整均值为1450元/月,年均增长约40%。图1反映了河南省1995-2015年最低工资标准趋势变化(数据来源河南省政府人社厅文件)。

从图1可以看出,河南省最低工资标准整体上成不断提高的趋势,且增幅不断扩大。特别是2012年以来,河南省最低工资调整的幅度和频率较以前更大,几乎每年调整一次,每次增幅超过10%。

2 面板模型和数据的选择

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投资省,单位投资吸收较劳动力多,技术操作要求较低,资金周转快的特点。笔者选取了1999-2013年河南省15个城市的经济统计数据,三个典型具有代表性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业、农林牧副渔业(以下统称为农业)以及制造业,分析历年河南省最低工资的变动对这些行业就业的影响。影响其就业的因素很多,如平均工资、GDP、最低工资等。笔者在此重点研究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笔者选择就业量(Yit)作为被解释变量,最低工资(X1it)、平均工资(X2it)、人均年GDP(X3it)作为解释变量,εit为期望为零的随机误差项。其实证模型为:

In(Yit)=C0+C1In(X1it)+C2In(X2it)+C3In(X3it)+?着it

i=1、2、3……15; t=1、2、3……15

i=1、2、3……15表示模型选取15个截面数据;t=1、2、3……15表示1995-2013年共15年的时间序列。

所选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和《河南省统计年鉴》,此官方数据以保证数据运行过程中的真实可靠。笔者还根据1999年的不变价格对最低工资、平均工资和人均GDP数据进行价格对数处理。

在面板数据选取及回归分析中,利用p-值检验来检验数据的平稳性。通过检验判断可判断各个经济变量为一阶单整,他们之间可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面板数据模型中,对于参数估计不同学者选取的估计值不同。笔者选取t-值检验以及相伴概率p,这两个指标是判断模型中变量拟合度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t检验值越高,p值越小,参数估计的置信度越高;反之,t检验值越低,p值越大,参数估计的置信度越低。

3 最低工资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影响的计量分析

3.1 最低工资对建筑业就业影响的计量分析

通过对河南省1999-2013年总体就业量、最低工资、平均工资、人均年GDP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协整回归结果如下:

In(Yit)=1.4078In(X1it)+0.6930In(X2it)-0.5993In(X3it)-7.7974

t值 ―― (4.17) (2.01) (-3.43) (-8.66)

p值 ―― (0) (0.04) (0) (0)

从回归的结果来看,最低工资(X1)的t值为4.17,相伴概率p值是0;平均工资(X2)的t值为2.01,相伴概率p值是0.04;人均GDP(X3)的t值为-3.43,相伴概率是p值是0。最低工资对河南省建筑业就业具有正效应,其变量系数为1.4078,即最低工资每提高1%,就业将增加约1.4078%。之所以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建筑业就业产生正面影响,可能是由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偏低或者没有很好的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所致。平均工资的变量系数为0.6930,说明平均工资的提高促进就业的增长。河南省人均GDP的变量系数别-0.5993,说明GDP的变动与就业量的变动成反向变动,这可能是由于河南省企业不断改革、提升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精简人员,提高劳动效率从而降低人力资本成本的结果。

3.2 最低工资对农业就业影响的计量分析

通过对河南省1999-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体就业量、最低工资、平均工资、人均年GDP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协整回归结果如下:

In(Yit)=-0.3823In(X1it)-0.0665In(X2it)-0.0080In(X3it)+3.0213

t值 ――(-2.2339) (-0.4026) (-0.0864) (7.4579)

p值 ―― (0.0266) (0.6877) (0.9313) (0)

实证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水平提高1%,农业劳动者就业水平下降0.38%,可以看出,最低工资对农业劳动者就业的负面影响比较明显。农业从业人员收入是农村劳动力职业转移的机会成本。如果外出打工收入不能补偿机会成本上升的部分,农民劳动者的转移意愿和供给数量就会出现下降,故其对就业水平的影响是负效应。负的弹性系数说明,广大农业劳动者认识到该行业工资水平过低,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频繁调整,最低工资水平不断提高,部分农业劳动者开始向其他行业进行转移。同时,较低的最低工资也阻碍了新的劳动力进入该农业,最终导致负的弹性系数出现。

3.3 最低工资对制造业就业影响的计量分析

通过对河南省1999-2013年制造业总体就业量、最低工资、平均工资、人均年GDP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协整回归结果如下:

In(Yit)=0.3628In(X1it)+0.0221In(X2it)-0.3072In(X3it)+

1.8445

t值 ―― (2.95) (0.17) (-4.32) (5.99)

p值 ―― (0.0035) (0.8656) (0) (0)

制造业就业量与建筑业就业量相似,与最低工资和平均工资正相关,与人均GDP呈负相关关系。制造业最低工资的变动对就业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即最低工资提高1%,就业量相应提高0.3628%。近年来,河南省以富士康为首的制造业发展较快,这类企业通常以提供食宿为由降低工资标准,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能增加劳动力的就业量。但由于制造业涉及第二、三产业的各个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多数制造业吸纳大量廉价劳动力。一线工人工资水平接近于最低工资标准,故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对其劳动成本影响较为明显,从而影响企业利润。

4 实证研究结果综合分析及启示

在分析最低工资对河南省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影响的结果中可知,最低工资主要影响农业劳动力的职业选择决策。对于劳动密集型的建筑业与制造业来说,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其就业影响是正向的。从总体上来看,最低工资在河南省的二、三产业就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而对第一产业农业就业产生了消极影响。

根据以上实证结果分析,针对河南省劳动密集型行业提出以下建议:

4.1 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细化最低工资标准

不同行业的劳动强度、劳动环境是截然不同的,如果采用相同或类似的最低工资标准,对各个行业的生产成本影响也会大为不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对某些行业的劳动力成本产生冲击,也就影响了相应企业的盈利状况。换而言之,最低工资标准对不同性质的行业的就业影响不同,这在最低工资对河南省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得到了印证。因此,一个地区的最低工资制度跟不同行业的就业应该是统筹协调的,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以实行地区标准为主要思路,建立基于“地区和行业性质”的最低工资标准分类制定机制,以便科学确定劳动力成本,提高最低工资制度的合理性与可执行度。

4.2 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制定体面最低工资标准

长久以来,只有个别地区把扣除社会保险费用后的净值作为最低工资标准。然而,最低工作制度实质上是一项严格的制度,所有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划定原则与内涵应该是统一或者一致的。社会保险基本覆盖所有行业的劳动者,为了真正的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社会保险费不应包含于最低工资之中。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应能够保障劳动者生存质量的同时,还能不断演化发展,这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劳动者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因此,河南省应在全国统一最低工资标准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现有的最低工资内涵,制定体面的最低工资标准。

4.3 建立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机制,保证就业率

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者基数较大,人工成本所占总成本比重较大,而且行业整体利润较低。因此,在保障低收入劳动群体的基本生活需要与生活质量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同时促进其更好地就业,政府对企业应执行一些放宽政策,比如税收减免、经济补贴等,以减少最低工资给这类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的财政压力。以税收减免政策为例,减少因执行最低工资标准而产生的成本压力,有利于维护企业稳定,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因此,最低工资标准的实施不仅要重视劳动者收入的提高,企业的长远发展与经营质量也极为重要,这两者实为互为协调的统一体。

参考文献:

[1]傅端香.中国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2]曹一雄. 最低工资制度对我国建筑业农民工就业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3]韩兆洲,安宁宁.最低工资与经济增长:一个新理论模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07).

[4]姚丽霞.简析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型[J].科技信息,2011(04).

上一篇:深化高校科研经费协同监管机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app的企业孵化器危险源动态安全管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