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雄 第10期

时间:2022-09-23 02:23:32

北京有多家卡丁车俱乐部,赛道与休息区的条件各不相同,室外赛道场地由于受到长期风吹、日晒、雨雪的洗礼,赛道及两侧的轮胎墙均有不同程度的损毁,而室内场地则完全不用考虑这些问题。优速卡丁车馆是京城首家主打室内卡丁车的品牌场馆,在京城共设有两家店面,分别是位于东四环四元桥东北角的优速卡丁车馆四元桥店,还有我们《家用汽车》杂志社卡丁车竞赛活动的地点,位于平乐园附近的优速卡丁车馆劲松店。

窗外秋雨绵绵,室内热火朝天。恶劣的天气条件并不能阻挡我们这群汽车爱好者对竞速的渴望,得益于优速卡丁车室内场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里进行卡丁车狂飙不受天气条件的限制,四季皆宜。

驾驶卡丁车看上去似乎很容易,但开起来却很费体力,1:1不带转向助力的方向盘,卡丁车4cm的离地高度让玩家开起来会感受到2~3倍的提速感,只要你敢踩油门,你会体会到一种贴地飞行的。此外,4cm的离地高度同时也为卡丁车带来了较高的稳定性,倘若过弯时速度过快,最坏的可能也就是与两侧的轮胎墙进行一起亲密接触,即便是过弯时猛打方向,低重心的卡丁车也绝无侧翻的可能。

Tips:每两组轮胎墙之间均有8~10根铁丝串联起来,坚固程度毋庸置疑,能有有效的缓冲卡丁车的撞击。

这次活动共有15人参赛,分成3组,每组最多可以上6个人,一组跑6分钟,前两组没跑过瘾的同事也可以加入到最后一组的交战之中。由于此次参赛人员有男有女,而且实力相差悬殊。

第一组采用的是三男三女的组合,上赛道后,第一圈大家都放慢了速度熟悉赛道,而小插曲也是不断的出现,有的同事就因为不熟悉赛道而把车开进了维修区。三圈过后,开的猛的男同志很快就将我们开的最慢的女同志套圈了。弯道是最容易超车,也是最容易发生小碰撞的区域,多人进行卡丁车游戏的乐趣就在于如何超越前方的对手,而超越的过程,以及过后的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不,我们的某个男同事就在发卡弯处使坏,将开的最慢的女同事挤的蹭上了轮胎墙。随着比赛的进行,大家的圈速也是越来越快,而在场外观战拍照的我们,也能从休息区中的电视屏幕上看到每位玩家所跑的圈数、累积最快圈速以及目前所跑的圈速,电视下方的电子显示屏也在提示下一组玩家做好准备。

第一组6分钟的比赛结束了,六位同事虽然都跑出了一身汗,但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微笑,似乎都没有玩过瘾。最终,第一组的冠军产生,我们的测试总监徐老师当仁不让的拿下了第一名。

第二组上阵的均为《家用汽车》杂志社的女将,年龄稍大的田姐也加入了战斗,这一组的圈速较第一组相比很慢,大家由于都是第一次驾驶卡丁车,都在慢慢地热身寻找感觉。6分钟的比赛时间很快过去了,虽然大家的成绩都很一般,但驾驶卡丁车的惊险与刺激对于她们来说却是前所未有的。

由于要对前两组同事们进行的拍摄原因,记者被分在了第三组。由于之前已玩过多次,虽然没有接受过特别专业的赛道培训,但熟悉赛道的记者,对于正确的走线入弯还是不在话下的。

第三组也是采用男女混搭的方式,两男四女的组合。对于喜欢追求超车的记者来说,选择第三个车位出发是最理想的,这样既不会让圈速太慢,也不会丧失超车的。同组另一名男同事是王骏,他对于驾驶卡丁车经验也是相当丰富的,选择在我身后的第四个车位出发,并扬言要让我吃灰,对于记者来说,这也是整个比赛的另一个乐趣所在。

很快,绿灯亮起,大家顺序出发了,一般来说第一圈为熟悉赛道加热身,速度不用太快,但对于熟悉赛道的记者来说,迅速超越前方的女同事,创出最快圈速才是关键,毕竟身后还有一个经验老道的追兵。很快到了第一个发卡弯,记者采用外一内一外的过弯战术,谁知后面的老道的王骏开始使坏,狠狠地撞了我一下,好在我守住了内线,才没有给他可乘之机。由于前面的两名女同事们驾驶时有些保守,让我很轻松的超越了她们。不过后面的王骏似乎也和我一样,紧追不舍。再甩开两名先行出发的女同事后,记者开的也十分小心,深怕给后面的王骏以可乘之机。缠斗终于在第三圈结束了,在通过一个S型弯道时,由于我刚刚超越的彭松“帮”我守住了内线,迫使王骏被“卡”。对于记者来说,此时要做的就是加紧时间逃离现场,没事偷着乐去了。很快,6分钟的比赛结束了,记者拿到了第三组的冠军,王骏紧随其后,而之前上场过的女将们圈速也较第一次有了提高,大家都享受到了优速室内卡丁车带来的快乐。

上一篇:众泰汽车,值得尊敬 下一篇:第二辆汽车消费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