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跛行,警惕脉管炎

时间:2022-09-23 02:10:48

间歇性跛行,警惕脉管炎

走路过多会造成腿脚酸痛,这是最正常不过的表现。然而,当这种酸痛感发生在你走路不多时,同时伴随着某侧肢体(指、趾)的疼痛、麻木、烧灼,甚至是针刺感。走路不久就出现下肢的酸痛,而后休息一段时间症状缓解,再行走,再酸痛,如此反复。你就要当心你的腿了,可能是脉管炎在作祟。

脉管炎,全称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又称勃格病,是一种慢性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血管炎症病变,多发生于下肢中、小动脉及静脉,常因血栓形成而导致血管腔闭塞,肢端失去血供营养,出现溃疡和坏死,多发生于男性青壮年。因脉管炎的危害具有致残性,故我们应该掌握其相关基本知识,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目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吸烟、寒冷潮湿、外伤、感染、营养不良;必需氨基酸、维生素B1和维生素C缺乏;激素紊乱,前列腺功能紊乱或前列腺液丢失过多,血管神经调节障碍;遗传、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都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临床表现四要点

1.疼痛:患肢出现疼痛、针刺、灼烧、麻木等异常感觉。

2.皮肤呈苍白色、发凉、皮温降低。

3.后期会出现溃疡坏死,甚至截肢的后果。

4.患肢浅静脉炎游移性发作。

临床进展分三期

早期 肢体末端发凉、怕冷、麻木、轻度疼痛,间歇性跛行。趾(指)部皮色变苍白,皮肤温度低,泛红试验阳性。末梢动脉波动减弱或消失,部分患者可反复出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因此,间歇性跛行可谓是血栓性脉管炎的一大典型症状,出现此症状,应立即就诊。

中期 患肢发凉、怕冷、麻木、疼痛和间歇性跛行加重,有静息痛,夜间疼痛剧烈,抱足而坐,终夜难眠。

后期 由于病变肢体严重缺血,肢端发生溃疡或坏疽,常从足趾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坏疽呈干性或湿性,大多数局限在足趾或足部,也可累及足踝部或小腿。单独足背或足跟发生坏疽者,多与外伤、外用刺激药物有关。坏疽合并感染,肢体溃烂,则出现疼痛剧烈难忍,体温升高,意识模糊,食欲减退。坏疽的足趾脱落后,遗留溃疡面经久难愈。

临床治疗四大法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原则是防止病变发展,改善患肢血供,减轻患肢疼痛,促进溃疡愈合。

1.一般治疗

戒烟,大量临床资料显示,脉管炎的发生和复发与吸烟有密切关系。同时,要避免寒冷、潮湿、外伤,注意患肢适当保暖。另外,患肢运动练习(Buerger运动)有助于促进患肢侧枝循环建立,增加患肢血供。

Buerger运动方法为:患者平卧,抬高患肢45度,维持1~2分钟,然后两足下垂床旁2~5分钟,同时两足及其趾向四周活动10次,再将患肢放平休息2分钟,如此反复练习5次,每天数回。

2.药物治疗

(1)中医中药辨证论治,使用温经散寒、清热利湿、清热解毒、补养气血等药物治疗。

(2)使用血管扩张药可有效解除动脉痉挛,扩张血管。其中以前列腺素效果良好。

(3)使用可降低血液黏滞度、增加红细胞变形性、提高组织灌注量的药物。常用的有西洛他唑、己酮可可碱、低分子右旋糖酐(平均分子量2万~4万)、蝮蛇抗栓酶。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只适用部分患者,具体情况应视个人而定。目前临床常见的术式有交感神经节切除术、肾上腺部分切除术、动脉血栓内膜剥除术、动脉旁路移植术、静脉动脉化将闭塞近端的动脉与静脉吻合术等,具有一定的缓解静息痛和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远期疗效尚不肯定。

4.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能够暂时提高血氧含量,从而减轻患肢疼痛,促进溃疡愈合。

积极预防三事项

由于本病病因未明,某些因素能诱发本病,并促进病情的发展,故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1.生活习惯 绝对禁烟是预防和治疗本病的一项重要措施。保持足部清洁与干燥。特别要注重防寒保暖。

2.变动与足部运动 劳动时应随时变换,以利于血液循环。平时可进行足部运动(Buerger运动),以促进患肢侧枝循环建立。

3.合理膳食

对血瘀阻络型者,宜食具有活血作用的食品如生姜、鸡、鸭、山楂、藕、栗子、荔枝等,宜热服,忌生冷、涩味收敛之品。

热毒型者,宜食清热解毒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梨、西瓜、百合、苦瓜等,可饮用茶、金银花露,或用荷叶、竹叶煎汤代饮。忌食辛辣、烧烤、肥甘厚味及鱼腥发物等助湿生热之品。

气血两虚型,宜食营养丰富的滋补之品,如瘦肉、海参、牛奶、鸡蛋等,可用党参、黄芪、当归炖鸡,或用党参、当归、熟地、白术、大枣等炖牛肉食用。

阴寒型患者,宜进食温热滋补之品,如羊肉、狗肉、山药等,忌食寒凉生冷食物。

(作者每周四上午在仁济医院东院有专家门诊,每周五上午在仁济医院西院有专家门诊)

上一篇:射频消融: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利剑” 下一篇:热点话题 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