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法洛四联症手术前后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2-09-23 01:49:16

小儿法洛四联症手术前后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摘 要】目的:探讨TOF修补术前后超声心动图(UCG) 及心电图(ECG) 的变化。方法:2009年01月-2013年03月在我院给予56例法洛四联症患儿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手术前后及6个月心电图、彩色超声心动图的变化及评价手术效果。结果:TOF手术前RLVSD、RLVED比术后、6个月增大(P < 0.05) ,RLVEF减少(P < 0.05)。电轴右偏、右室大、心律失常在患儿手术前、后、6个月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传导阻滞和早搏发生在患儿手术前、后、6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OF修补术后,室间隔缺损消失, 肺动脉狭窄解除, 畸形矫正满意。手术对心脏有一定损伤,以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为主要表现。

【关键词】小儿法洛四联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878―02

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是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2%~14%。目前大多数患者均在婴幼儿期得以手术根治。手术效果得到很大提高,病死率也降到0-5%以下【1】。有资料显示,TOF患者出生后1岁内如不接受手术治疗,病死率达25%;肺动脉狭窄严重者在3岁内病死率可达40%、10岁内达75%、40岁内达95%。因此评价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UCG) 及常规心电图( ECG) 检查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01月-2013年03月在郑州人民医院经X 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其他相关检查证实法洛四联症患儿56例,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3个月~9岁,平均(3.12±0.1)岁,体重4~28kg。观察手术前后、6月复查UCG及ECG各参数变化相关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右心室流出道狭窄。TOF患儿不包括TOF伴肺动脉闭锁、肺动脉缺如、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

1.2 研究方法

手术前2天内、手术后3~7天、及术后6个月后复查描记UCG和ECG,按儿童诊断标准进行诊断【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采用美国ACUSON 128 XP型,探头频率为315 MHz。分别测量患儿: 右心室收缩内径(RLVS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LVED)、右心室每搏输出量( RVSV)、右心室射血分数(RLVEF)。心电图描记:采用美国GE公司MARS 8000型 24小时动态心电动态分析系统分析。心电图分析参数包括正常及心电轴右偏、右室大、早搏(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律失常(房早、房速、房颤、房扑、短阵房速、室早、短阵室速)。传导阻滞(窦房阻滞、房室阻滞,室内阻滞)。必要时加做V3R~V4R及V7~V9 导联。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6. 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 x ±s) 表示,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法洛四联症手术后56例中除3例术(死亡率为5.3%)后 3天内出现低心排血量心包填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等原因死亡。心电图显示右心室肥大者53例(98. 8%) , 是法洛四联症心电图特征性表现【3】。术后6个月后仅1 例心电图表现完全正常,合并右心房肥大有16 例(28.5%)。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各种激动起源异常的心律失常共20例(35.7%),传导阻滞及心室内传导阻滞10例,多数患者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

2.1 TOF手术前、后、6个月后UCG各参数比较 见表1。

TOF手术前RLVSD、RLVED比术后、6个月增大(P < 0.05) ,RLVEF减少(P

2.2 TOF手术前、后、6个月后心电图变化结果对比 见表2 电轴右偏、右室大、心律失常在患儿手术前、后、6个月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传导阻滞和早搏发生在患儿手术前、后、6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法洛四联症患者术前心电图以右心房、右心室肥大为主要表现。该患者行根治手术后,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解除,右心房、右心室肥大现象消失,血流动力学接近正常。本研究有3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导致患儿死亡。大量研究表明小儿TOF 纠治术后,长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4】。晚期猝死发生率为1 %~6 %【5-6】, 而手术造成患者心肌损伤所引起心律失常为患儿死亡重要原因之一,而室性心律失常又是晚期猝死的重要因素,其它还包括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房结功能不全【7】。产生这些心律失常的因素可能与心肌灌注与保护不良, 术中或术后低氧血症, 酸碱平衡失调等有关。有研究认为法洛四联症术后心室内阻滞的发生率可高达20% , 但也有报告发生率极低。本组术后6月后有10例表现传导阻滞及心室内传导阻滞。

有研究认为TOF患者右心室心肌的病理变化过程一般在3 年以上,包括弥散性心肌纤维化及局灶性坏死【6】。因此,推迟手术年龄也意味着术后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加。Katz等【8】认为如30 岁时手术,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5岁时的17 倍,5 岁时手术为2 岁时手术的1. 4倍。因此,随着体外循环技术不断进步、心肌保护、术后监护及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对TOF患儿进行早期根治术是防止患儿猝死发生。同时加强术后长期随访,必要时采用Holter 监测,对发现高危室性心律失常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温树生,庄建,陈欣欣,等.一岁以内法洛四联症外科根治手术[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7。28(8):403―407.

[2] 陈玲,苏肇伉,丁文祥. 小儿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后远期效果.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4 ,10 :109-111.

[3] 郭继鸿主编. 心电图学[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245.

[4] 陈玲,苏肇伉,丁文祥. 小儿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后远期效果.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4 ,10 :109-111.

[5] Vaksmann G, Fournier A , Davignon A , et al. Frequency and prognosis of Arrhythmias after operative correction of Tetralogy of Fallot . Am J Cardiol , 1990 , 66 :346-349

[6] Kobayashi J , Hirose H , Nakano S , et al. Ambulatory electrocar2 diographic study of the frequency and cause of ventricular arrhyth2 mia after correction of Tetralogy of Fallot . Am J Cardiol , 1984 ,54 : 1310-1313.

[7] Chandar J S , Wolff GS , Carson J r A , et al.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in postoperative Tetralogy of Fallot . Am J Cardiol , 1990 ,65 :655-661.

[8] Katz NM , Blackstone EH , Kirklin JW, et al. Late survival andsymptoms after repair of Tetralogy of Fallo , Circulation. 1982 ,65 : 403-410.

上一篇:经三角肌锁定钢板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下一篇:探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