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举重运动员比赛时不良心理现象及克服方法

时间:2022-09-23 01:25:08

谈举重运动员比赛时不良心理现象及克服方法

一、赛前心理紧张

运动员在比赛前对环境因素及本人参赛水平做出了具有威胁的评价,从而产生紧张的心理反应。心理过度紧张,使大脑皮层对植物神经系统和皮层下中枢的调节活动减弱,呼吸短促、心跳加快,严重者四肢颤抖、尿频,造成运动员心理活动失常,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比赛上,对动作知觉和表象模糊不清,对教练员的布置和嘱咐听不进去,失去控制自己行动的的能力等,以致影响比赛发挥。克服赛前心理紧张的方法:

1、表象放松法。使运动员想象他通常感到放松与舒适的环境,让运动员在脑子中置身于这种环境中,使身体得到放松。

2、自我暗示放松法。开始由教练员指导运动员依次放松身体的各个肌肉,同时增加呼吸,反复几次后由运动员自己独立完成。

3、阻断思维法。运动员利用大吼一声,或向自己大喊一声“停止”去阻断消极意识的影响,以积极思维取而代之。

4、音乐调节法。收听不同的音乐可使人兴奋,也可使人镇定。恰当的音乐可以消除大脑产生的紧张,也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使思维井然有序。

5、排尿调节法。人在情绪过度紧张时会产生尿频现象,如果能及时排尿,会使运动员产生愉,使心理和肌肉得到放松。

二、心理胆怯现象

心理胆怯使大脑皮层的控制系统陷入混乱状态,引起机能失调,使运动员在比赛时不能发挥正常水平。克服胆怯的方法是找到运动员胆怯的原因,从而解除思想负担。造成运动员胆怯的原因有:

1、运动员不相信自己的实力,对比赛缺乏取胜的信心。

2、运动员对比赛的胜负看得过重,造成压力过大,从而不自觉地产生胆怯心理。

3、惧怕实力强的对手。

4、参加大型比赛、重要比赛,造成运动员压力过大,从而产生胆怯。

5、对环境不适应,感到一种特别的刺激气氛心理产生胆怯感。对运动员胆怯现象的克服方法,必须找准原因,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

三、情绪消极心理

情绪消极现象是运动员在激烈比赛中,对超限心理负荷所产生的一种失常的心理体验。表现为心理不安、有恐惧感、紧张过度和情绪失常,造成比赛时智能下降、知觉迟钝、行动死板,对比赛失去信心。克服消极心理的对策有:

1、激励法。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的个性心理与客观的影响,激发运动员的比赛激情,鼓舞斗志。

2、转移法。运动员的恐惧、不安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往往是特定的思维定势和注意定向所引起的。对此可采用注意力转移方法,使用一些刺激物去消除引起情绪消极的诱因,从而减缓和排除消极情绪。

3、升华法。在比赛中时常出现运动员的某些“能量”在一定场合下释放得恰到好处,可是在另一种场合下适得其反的现象。如勇气是运动员必有的品质,可是有时在某些场合下有的运动员也可能干出一些凭蛮劲而盲动的事情。这时,可以通过升华法,使运动员提高认识,增加克制力,规范自己的行为。

4、暗示法。利用客观刺激物对运动员的心理进行调节,如在比赛中运动员看到教练员的从容表情、轻松的语言及和蔼的态度等都会得到鼓舞,消除消极情绪。运动员也可通过自我暗示,运用指导语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从而形成一系列反射活动,使消极情绪得到控制。

5、体验法。有消极情绪的运动员通过参加比赛去体验比赛,提高运动员对恐惧、紧张的免疫力,控制消极情绪的产生。

四、情绪激动克服现象

有些运动员在赛前情绪过分激动,表现为呼吸短促、心跳加快、四肢颤抖和心神不定,在行动上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动,知觉和表象不连贯、注意失调、遗忘与比赛有关的重要因素、记忆力下降等。

赛前过份激动状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刺激物引起运动员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减弱,兴奋过程升高,致使大脑皮层下中枢和植物神经系统调节作用减弱。克服情绪激动的方法:

1、运动员产生情绪激动与运动员的训练程度和比赛经验有关,应提高运动员的训练程度,丰富运动员的比赛经验,对少儿运动员,或初次参加重要比赛的运动员更应如此。

2、运动员产生情绪激动也与运动员的个人特点有关,有的运动员个性倾向比较突出,易冲动,在赛前很容易激动,对这样的运动员要加强自我调节能力的训练。

3、提高运动员的动机水平。参加训练与比赛的动机与倾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动机支配着行为,是直接推动运动员参加训练与比赛的内部动力。热爱事业,为祖国争光等高尚动机可以使一个运动员在参赛时的心理处于良好的战斗准备状态。而希望通过比赛出名获利,或显示一下自己的个人狭动机,则常常会在比赛中发生包括情绪激动在内的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在平时,教练员应加强对运动员参加比赛动机的教育,使他们树立高尚的动机。

上一篇:摔跤运动员疲劳产生的原因与恢复手段的研究 下一篇:浅析跳远运动员比赛心理状态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