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师范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

时间:2022-09-23 01:17:27

二本师范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李茂菊(1992-),女,汉族,四川泸州,大学本科,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目标对人的一生起着指导性的作用。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等方法来对二本师范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二本师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不容乐观,而且在不同性别和不同科类的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无明显差异;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最后,我们无论学校还是学生,要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起相应的重视,学校引导学生制定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付诸实践。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启示

在这个竞争相当激烈的社会,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找工作越来越困难,因此,想要成为人人眼中的精英才干的大学生们,大学期间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只有做好了职业生涯规划,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开发自己的潜能,并为着目标努力,更好地把握人生的船帆,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成功。很多事实证明,有着清晰职业生涯规划的人,他们就会少走很多弯路,找到离目标最近的那条直线。所以,对于当代的大学生,尽早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势在必行。职业生涯规化在获取成功的路上起着关键性作用,同时也是职业生涯的起点。

一、职业生涯规划认识及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按照所指向的对象不同分为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我们把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分解开,职业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生涯指人的一生中职业和各种生活角色;规划是指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问题而设计的整体综合行动方案。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或组织把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相结合,分析自身条件,在综合外部环境的基础上,设定一定时期的职业目标,为此目标不断制定计划和方案,通过努力实现职业目标的过程。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的对象不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属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范畴。那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根据大学生自身所学专业、兴趣、能力、性格和社会需求等因素确定一个职业目标和大概的职业范围,同时依据所选职业要求的基础知识能力、素质等,详细规划自己大学期间获大学毕业后短期内的学习以及生活,并对如何获取这些素质、能力、知识不断制定目标、适当修改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过程①。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目标对激励人奋发向上、克服困难等有主导性作用。大学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期,在大学期间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之而努力奋斗,最终实现其目标,那有可能在大学期间就会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与动力,大多时候过一天算一天,以致于大学生活索然无味,甚至很有可能影响之后的一生,一生都碌碌无为。根据我与同学们的交谈,除了少部分的同学有着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多都是对自己未来想从事或者能从事的职业很模糊,没有明确的规划,这个问题在大一学生身上表现尤为明显,有些同学到了大三也没有明确的规划,甚至有少部分同学完全没有目标或者只有一个非常短期的目标。

这样的现状实在令人担忧,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没有明确的规划,最主要的问题是会让同学们懈怠,不努力,只知道享受大学的美好生活,在认知上就觉得大学生活就是为了玩耍而来。这样的状况让我产生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等方法来让师范院校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引起重视,目标的导向作用得以在大学生之中起到应该起到的作用。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或者随着自己的疑问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或者职业。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西华师范大学的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共400人,回收问卷370份,剔除回答不完整或者影响统计的问卷,有效问卷有360份。其中男生64人人,女生296人,文科生292人,理科生68人,独生子女73人,非独生子女287人,学生干部291人,非学生干部69人,大一105人,大二90人,大三101人,大四64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在课题研究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通过在西华师范大学大学图书馆查找相关书籍,在中国知网等网络检索资源上查找与相应研究课题的有关的资料,整理出相应的研究成果,供本课题的使用。

2.问卷调查法

本人通过参考老师上课讲解的问卷制作的方法,参考别人制作的权威问卷,然后按照制作问卷的步骤,根据课题和自己研究的目的、需要得到的信息尽可能地设计出问题,多方面考虑,并询问学院相关专业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然后在同学们中进行预试,对不足的地方进行相应改动,最终确定问卷,并在大一至大四随机选取同学发放到各个同学手中进行填写。得到有效可参考的数据。

3.访谈法

通过与不同年级的同学进行访谈,询问一下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情况,了解他们最真实的想法,为问卷得到的数据提供比较。

4.课堂观察法与投射法

通过对课堂的观察了解男生、女生上课情况进行分析,从这里可以推测学习是否有目的性。了解男生女生在目标上的差异。

5.数据统计、处理法及分析总结

根据统计学学习的数据处理方法,算出相应的百分比,准确地反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并对其进行客观分析,总结出相应的规律。

三、问卷结果与分析

(一)二本师范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总体状况与分析

根据访谈和问卷的数据显示,有清晰且比较长远的目标状况的占有16.67%,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目标有46.67%,目标比较模糊的占有25%,完全没有目标的占有11.67%。

总的来说有目标的同学比重还是比较大,但是没有明确目标的同学还有37%,还是一个相当大的比重,而且有目标的同学大部分是只有短期的目标,这就意味着目标有可能随时都在改变,这对于我们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二)根据学生类型:不同性别、文科与理科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分析

1.不同性别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差异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有明确长期的职业规划的女生占16.7%,男生占16.7%;明确但比较短期的职业规划的女生占47.4%,男生占43%,目标模糊的女生占24.1%,男生占33.3%。相对来说女生的情况比男生乐观一些,造成这样的原因很大一可能是师范学校的女生远远多于其他的理工科学校或者综合性大学,女生之间的竞争压力增大,而男生占据了比较有利的地位,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因此优越感比较强,这样反而没有给自己一个明确规划与定位。不过女生相对男生目标模糊的比例少得多。不过整体来看没有的差异。

2.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差异

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也没有明显的差异,和总体状况差不多,文科、理科学生有明确但比较短期的职业规划的比例分别是53.7%和60.2%;有长期比较清晰的目标的比例分别是18.5%和20.4%,目标模糊的比例分别是25.9%和19.7%。从以上的数据显示,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的职业规划没有明显的差异。只是理科生相对来说要乐观一些。因为在师范院校的理科生也还是大部分是女生,而且根据我们曾经做过的理科生的课堂观察,男生在班上所占的比例20%,并且男生的座位分布从教室前面到后面呈现的是男生逐渐增多,并且上课大多都在玩手机,看小说或者和同桌聊天等。从这些方面都可以得出女生比男生职业规划较好与文科生职业生涯规划较弱是不矛盾的。

(三)根据学生层次:不同年级、学生干部与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差异与分析

1.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差异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大一到大四有清晰且长期的职业规划的比例分别是10.3%,21.4%,26.7%,54.6%,从数据显示,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一个递增的趋势,也就是随着知识阅历的增长,目标逐渐清晰化,相对来说也比较持久。大一到大四有着清晰但比较短期的职业规划的比例分别是79.3%,42.9%,26.7%,19.2%。这时候有着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却呈现出一个递减的趋势,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刚刚从高中出来,目标都还处于高中水平,相对来说比较短浅。随着知识的增长,越来越明白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大一到大四目标模糊的比例分别是10.3%,35.7%,40.0%,23.3%。从数据的显示来看,目标模糊的学生呈现一个递增趋势,但是到了四年级就瞬间变得更加的清晰明了,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就有了比较明确的想法,这也许是到了大四,大家处于实习阶段,在实习结束后就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比较深刻的思考,了解了师范专业的学生可以向哪些方向发展,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初步判断,自己可以向哪个方向发展,并为之而尽最后的努力。

2.是否是学生部的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差异

曾经担任过学生干部和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曾经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大学生有清晰且比较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规划、目标模糊、完全没有规划的比例分别是18.4%,61.2%,25.3%,4.1%;而曾经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在这四个方面的比例分别是9.1%,36.4%,45.5%,9.1%。从以上的数据不难看出,曾经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同学在这四个方面都相对的比曾经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好很多。这也反映了学生干部在进行学生工作期间可以学到很多对自己职业规划甚至是人生规划的启示,可以更快去适应社会,在思考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或者其他的生活目标。

(四)根据学生家庭背景:是否是独生子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差异与分析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站在职业规划上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非独生子女在有没有清晰长期的职业规划、清晰但比较短期的职业规划、规划模糊、没有目标四个方面的比例分别是12.8%,68.1%,17.0%,2.1%,独生子女在这四个方面的比例分别是25.6%,15.4%,53.8%.5.2%。从这个数据可以分析出,无论长期短期,不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的有目标的比例远远高于独生子女。这很明显地反映出独生子女在家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对自己的规划大多都依赖于自己的父母或者其他人,很少对自己的规划进行深刻的思考。而不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而且还是二本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大多都是来自于农村,从小条件艰苦,读大学的目的就会比独生子女的目的更明确。

四、二本师范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策略研究初探

从以上得出的数据和分析,二本师范院校整体来说有目标的同学50%左右,这这样的状况在高校扩招后的校园里,人数算起来就是就不会像比例那么乐观,这就非常需要引起高校的重视。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尽早的职业规划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存在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所有的高校都应该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给与应有的重视。

(一)从国家政策角度:政策指导促进高校与中小学校合作

首先,政府应在政策上进行指导,促进“产学研”合作,成立相关协调部门协调高校与对应学校合作,制定适合我国的人才培养计划。首先,应加强高校与中小学的合作,根据一线教师标准定向培养人才,使人才培养有依据可循。其次,公开招募推进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项目,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再中小学见习、实习,得到应有的职前教育。第三,鼓励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在财政、人力等方面加强资源配置,设立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基金等专项资金,鼓励高校、中小学积极参与,让学生有条件参与实践锻炼。最后,指导完善师范生职前教育培训系统,课程设置合理、资源配置有效,制定专业的教师素质要求。

(二)从高校角度:应给与该课程应有的重视,引导学生正确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

作为学生人生最重要阶段培养基的高校,应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给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有的重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尤其是刚刚进入大学的还似在高中的大一同学充分的引导。

1.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由专门的老师进行讲解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由班主任或辅导员任课的高达59.18%。很少由专门的老师来讲解,这对于学生们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相对来说,专门的老师更有经验,对学生的情况分析更透彻,更明白学生可以从哪些方向发展。

2.课程是必修还是选修有争议

对人生起引导作用的职业生涯规划,那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到底该放在什么样的位置,53%的同学是以公选课的形式完成课程,必修课开设仅占20%,这对于大学生来说不能充分地引起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所以,我个人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应已公共必修课开设。

3.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材和内容设置应当中实践

根据调查显示,73.2%的学生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都没有教材,仅靠老师的课堂讲解。在我个人看来,这是不专业的,不科学的,决定人将何去何从的职业规划竟然没有教材。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应该从最显眼的教材开始抓起,而且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家想在课程中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职业礼仪、形象指导,求职、面试技巧、说话的艺术;职场中为人处世的原则等。反映出课程的内容应该以学生的需要为前提进行设置,以免讲授的内容没有实际的用处。

根据以上的分析,总的来说,不管是学生还是学校,都应该给与该课程应有的重视,并多多进行教育实践,让学生在根本上改变对职业规划的观念,知其重要性,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并为之而付诸实践。

(三)学生角度:改变认知,知其重要性,并付诸实践

1.从根本上改变对职业规划的认知,知其重要性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一定要从根本上认识到职业规划对于大学生活的重要性,甚至有可能影响到毕业后一两年的生活。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对自己现在的专业的满意程度只有30%,还有10%左右的同学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自己的专业适不适合自己,不太确定的同学高达50%,这些数据都表明了一个问题,现在的很多大学生不明白自己上大学的目的,自己学现在所学习的专业有什么用。看似只是一个不明白自己是否喜欢自己的专业的问题,但却折射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目标该起到的导向作用就完全不复存在。

根据深度对一个大一学生的深度访谈,他们听到自己的前辈或者上几届的同学说,大学的考试都是很简单的,主要靠后面一个月努力学习就可以应付所有的期末考试了,有些课完全可以不用上。在笔者自己看来,有些课不用上这个观点我还是相对比较赞同,但是,要想真正学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只是考试前一个月真的能学到吗?这得打一个问号!另外,根据调查结果,60.66%同学认为考虑自己的就业时,最重要的是发展空间,但是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自己适合哪个方面的工作,而且不要眼高手低,初出茅庐,没有任何经验,就算有也只是皮毛,一定要看准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努力奋斗后才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很大的晋升空间。并且在大学期间要知道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只有规划好,才可以为了清晰的目标前进,少走弯路。

2.对自己的规划付诸实践

当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有了比较清晰的规划之后,这里所说的比较清晰的规划也不是一到大学就必须有,可以随着知识的增长与课程的开设等相互影响,做好一个合理的规划。这样之后,你就得为着心里的那个目标努力奋斗,慢慢去付诸于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适当调整自己的目标,最终确定最合适自己的职业方向。

也根据数据显示,46%以上的同学愿意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消费300元以上。这折射出职业的选择非常困难,能找到工作就很好了。人们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点都不假,实践才可以让你发现问题,调整状态,慢慢地克服问题。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注解:

①张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第九页。

上一篇:美国职业运动员保障体系研究 下一篇:高职院校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