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牛牛懂事记

时间:2022-09-23 12:25:48

缺少同伴交往的宝宝很难改变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形成的自我中心状态,心理容易脆弱,容易产生自卑,孤僻、破坏行为、攻击等心理问题。

像牛牛这样的宝宝确实不少,爸爸妈妈们也为宝宝的自私感到担忧。其实,找到产生自私心理的原因,对症下药,就能医治好宝宝的“自私”毛病。

宝宝自我意识发展的自然结果

宝宝的自私心理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岁多的宝宝处于自我意识的萌芽期,随着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的增强,到两三岁,宝宝逐渐懂得区分出“我的”和“你的”,开始出现占有欲,产生自私心理。这时期思维发展的典型特点是“自我中心主义”。处于自我中心思维的宝宝只会从自身的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在他看来,一切东西都是“我的”,不允许别人碰自己的东西。也正是由于这种“自我中心”,使宝宝在与同伴的最初交往中“随心所欲”,不会克制自我,不会协调办事,因而出现抢夺别人的食物和玩具的现象。

当你看到宝宝不舍得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别人的东西却总想据为己有时,别想多了,这是十分正常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自然会逐渐去除这个“自我中心”,减少自私行为,学会谦让与克制。

错误教养方式的结果

现在我国的宝宝大多是在4―2―1的家庭模式中成长,处于“中心”地位,这样的家庭模式和错误的教养方式可能造成宝宝自私心理。祖辈的呵护强化了宝宝的自我意识观念,家中没有能与其分享物质和情感的兄弟姐妹,宝宝又缺乏集体生活的体验,因而导致不会处理自己和同伴的关系,不关心他人利益,往往会出现自私的一面。你甚至会发现,宝宝每次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回来就显得更加自我中心,这就是祖辈对宝宝的溺爱造成的。

自私的牛牛变懂事了

牛牛的爸爸妈妈在咨询了相关教育专家之后,经常给牛牛讲关于分享的故事,通过一些日常小事加以引导,帮助牛牛克服自私心理。比如,在公交车上,主动和牛牛一起给老奶奶让座:吃饭的时候,做到“好吃的东西要大家一起吃”,让牛牛知道了好东西不是他的特权,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也是喜欢吃好东西的。久而久之,牛牛养成了分享的好习惯。

同时,牛牛的爸爸妈妈还专门和爷爷奶奶进行了沟通,让他们意识到“溺爱”对宝宝的不良影响,要求爷爷奶奶和他们对宝宝的教育达成一致意见,以免宝宝对爷爷奶奶过多依赖,降低父母的威信。渐渐地,邻居们都发现牛牛变了,懂事了,身边的小伙伴也越来越多了。

上一篇:铜和娅娅的生日会 下一篇:小气变大方的魔法宝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