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要懂“三缺一”

时间:2022-09-23 12:07:45

创业要懂“三缺一”

峰瑞资本的李丰和嘉御基金的卫哲,是各自创投基金的创始人,巧合的是,俩人分别发明了一个“三缺一”理论,很有趣,可以说对99%的创业公司都适用,甚至这两套理论都属于:不用是等死,用错了是找死。

先说李丰的。他认为,一家创业企业,在“目标市场足够大、发展足够快、早早就赚钱”这三者之间,必须缺一样,是为“三缺一”。 比如你开个连锁小面馆,很可能具备早早就赚钱和发展足够快,但目标市场并不会太大。而给你送外卖的“饿了么”呢,目标市场足够大,发展也神速,但赔了N多个亿是吧?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恐怕还得继续赔很久。

基本上,绝大部分VC的作用,就是看清楚一家企业的未来,市场足够大和发展足够快,然后给钱。可是反过来说,很多做品牌的生意,真的需要拿VC的钱么?因为绝大部分做品牌的生意,生意模式是无需探讨的,上来就可以赚钱。那么你需要问自己,这个品牌所在类目,目标市场足够大和发展快,你需要舍弃哪个?

为什么没有一个商业模式,三者同时具备呢?具体放在今天的商业环境看,如果同时具备这三种状态,那基本上就轮不着创业者来做了,无数不缺钱的大企业直接伸手。你想,他们之所以暂时观望,无非就是要么嫌弃市场太小,要么发展太慢,或者是烧个无底洞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所以,今天的创业者总得放弃上面一项甚至两项,要么选个小而美,利基市场赚个好利润但不求速成。要么像无数拿了VC钱的企业一样,朝着悬崖高速进发,不但行驶中换轮胎,甚至还得在悬崖尽头前把飞机翅膀造出来。

好,既然说到拿了VC的钱来烧,就顺道进入卫哲的“三缺一”。所谓企业财务三张报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总得有一张暂时不能烧。

可能不少初创业的小盆友还不太了解这三张表干嘛的?没关系,雕爷当年也完全不懂,但我玩过“大富翁”游戏啊,就知道一件事:甭管您拥有几条街的房子,当手头现金为零时,“倒闭”两个字就砸在了头上。

你看当年微博上当当李国庆整天嘲笑刘强东快要破产,因为京东卖东西毛利太少,自建物流成本太高,几乎快到了卖一件赔一件的地步。但是,李国庆只猜到了京东损益表难看死,却忘记了,“快收慢付”这个妖招――只要京东的增长率足够高,加上账期足够长,没错,卖一件赔一件,但是,卖给消费者是当时见到钱,而给供应商结算时,是三个月以后。按理说,这三个月赔了不少钱对吧?没错,“损益表”上钱是赔了,但这三个月我的销售额一直在增长,所以,三个月后,实际上我账上的现金更多了。

曾经和京东一时瑜亮的凡客,咋就突然不行了?至少从这个理论看,三张表一块烧了。陈年反思中多次提及,凡客搞了太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从拖把到菜刀,但是卖不掉啊,这些死库存把资产负债表给拖累死了。蛋疼的凡客并非代销,全是贴牌生产,一旦入库,就成了“死资产、真负债”,资产负债表光荣牺牲。损益表呢,想都别想,一件T恤才赚几块钱啊?然后,崩盘于现金流量表的败露,无法“快收慢付”,供应商纷纷堵门讨债……凡客当年如果能够像滴滴一样,一路融资下去,当然没事,不过历史不能假设,总之没能继续融,只好断臂求生。

这时有人中途插话:滴滴不就三张表一起烧了?哦,回答很简单:那是命!无数的因缘际会,导致滴滴逆袭打乱一切法则。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代价也不是没有,就是管理团队的股权比例早就沦为无足轻重,创始人继续天才就成苹果乔布斯,万一伤仲永则变新浪王志东。

回到现实,绝大部分企业,还是选至少一张不能烧啊!有些成熟些的企业,是可以烧现金流量表的,比如为了讨好资本市场,直接给供应商先结钱――既然这么体贴,那我得更低价格进货,每件商品毛利变多,所以损益表立即好看,当年利润则大增。如果您提前半年看清楚中国房市,豁出去了,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都不要了,把所有钱都买成房子,这轮房价暴涨,您的资产负债表简直都要闪闪发光了好吧?

千万记得,如果你有野心,所在领域还高增长,三张表还是该选择烧一张或两张的,因为你不烧,而你的对手烧了且控制得当,那你就属于“等死”状态。但三张同时烧呢,要么你祈祷自己的八字比肩程维,要么你就和绝大部分这几年倒掉的初创企业一般,纯属自己“找死”来的。

上一篇:保房价还是保汇率是一个伪命题 下一篇:《刀塔传奇》更名上线,为何各种改版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