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吴冠中先生谈画说美

时间:2022-09-22 11:53:36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还在浙江美院当研究生,有机会聆听吴冠中先生畅谈,受益匪浅。在和吴冠中先生相处的几天中,我们在浙江美院内的西湖边,边走边谈,或就画论画,或由画及美,话题广阔。吴先生很健谈,随时都有高论,没有固定的内容和范围。事后,我根据当时随意的谈论和交换意见,对他的一些观点进行了归纳整理。

一、关于抽象美

他看了我的一些习作,指出:部分作品往往不太注意或者说没有注意到,也不去讲究画面中的抽象因素,这抽象因素却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抹不去的。一张画最初出现在人们视线里的便是抽象因素。那是一种远效果,是你还没有看清楚之时,它就有了。所谓抽象,就是抽掉了具体的物形,并由点、线、面布局所产生的视觉美感。他说:我正在酝酿写一篇有关抽象美的东西,正式提出抽象美问题,呼吁一下。待以后文稿出来后,你可以去细细品读,对画面的抽象美感问题,会理解得深一些。

二、关于素质美

谓之素质美,也即是本质美,一段锃亮的钢铁,一块才出土的顽石,一片缥缈的云彩,一波波细浪,一截起伏微妙的躯体,这些都是天然之物,是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实体,但在客观上,在不同的环境下,会有许许多多的外加因素,有光、有雾、有气、有烟、有帷幔、有包装、有遮挡,由于这些外加物的增添,往往会使人忘了原有物,阻碍了人们的视听,转移了人们的目光,干扰了人们的识别能力。但所有的种种,都不能掩饰这些本来的形体原本存在的素质之美,所谓“返璞归真”,也就是这个意思。因此,画家面对形形的外界,时时要头脑清醒,不为外表的华丽所迷惑,而忘掉它原有的质朴无华的实质。

三、关于内在美

这问题与前面提的素质美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概念上的差异。提倡内在美,就是唤起人的本能认识,对本体的认知度,像原始艺术,就是人类先民最本能的对美的认知。现代艺术家狂热地爱上非洲黑人木雕,其角度,也即是观赏这些本能的手工产品。

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是包涵着本能的成分,只是越到后来,这种本能的认识越被慢慢冲淡了、模糊了、遗忘了。在画家头脑里,心目中,眼睛里,就是要保留和保持这种观察审美的本能成分。对于内在美,一般并不为人们所重视,或者说没有被意识到,就好像人体内存在细菌、病毒,这些微小东西大量地存在于体内,只是凡眼、肉眼所看不到,发现不了,而绘画之人,就是要耐心和敏感地去找出这些能体现内在美的东西来。

四、关于量感

平常,我们画画时,常陶醉于质感的表现,画素描时,什么石膏的粉白,黑绒布的丝质柔软,这些均只是物体表面的触摸感觉。对于量感一般人的理解仅停留在分量上的重量,而画家所注重的应该更侧重于容量,谓之“有容乃大”,一个画面便是一个整体容量,画面中有着虚与实的比重问题。除雕塑外,一般造型艺术是平面的艺术,是以两度空间来体现三度空间,这第三度的立体感是虚拟的,其深度是靠视觉意识反映来实现的。所以说,面积是画面里的基本因素,画面的分割也是以几何图像作计算的,不能以多余的无用的面积,来充斥画面。另外,其容量感也是以视觉平衡来体现的。

五、关于教师的作用

他说:教师,就是教头,当年林冲号称是80万禁军教头,《水浒传》里,还有许多耍枪棒的教头。当然,美院没有那么多学生,但某种意义上说,是你说什么,学生跟着做什么。我们做教师,光磨嘴皮,光说不练,不能算真本事,而要言传身教。作为美院教师,不但要能说善画,更应该具备善分美丑的慧眼。你带学生,像母鸡领着一群小鸡,有挑选地择食,发现美的因素,培养学生判断美丑的能力。一草一木,看似平常,你一旦深入,钻进去,就会慢慢发现个中意趣,别有洞天。经过一段时间的传帮带,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选择和判断。年轻教师初登讲台,第一次开课,免不了有胆怯,学生盯着你,是要向你讨教,老教师有责任为你们鼓气,底气足了,说话也就有分量了,逐渐积累了经验,就有信心了,再向因材施教跨步。

在中国,前几十年,大家思想紧张,不敢有丝毫越界的举动,现在一步步走向开放。文化艺术上有了比较心驰神往的气氛。现代艺术和艺术上的创新精神都以社会环境为前提。我们这一代,在上世纪的四十年代去西方取经,寻寻觅觅走过几十年,有新与旧、东方和西方的对比,如果需要,我愿意为开辟中国的现代艺术当个开路的先锋,就是有点头破血流,也是在所不辞的。

六、关于作画的状态

当画家最怕漠视一切,做冷冰冰的旁观者,而是要当恋者,留恋周围的人与物,要与所画物象有情感上的交流。一旦进入状态,要不顾一切地去抓住物象的要害,要作饿虎扑食之状。现在老虎和猫都驯化了,无缚鸡之力,这不行。要知道许许多多东西,也许都是一晃而过,回头再去追捕,已是明日黄花,白头宫女,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了。

每个画家,都有高峰期和衰退期,这是规律,有些人早,有些人迟些,但都无法逾越。因此,各人也只能有少量的得意之作,而且很可能是在不经意中产生,所以,画家要好好把握自己的创作有效期,不妨多有一些作为。

上一篇:上善若水 温婉如春 下一篇:新媒体环境下需要什么样的剧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