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海上来――张爱玲的传奇一生

时间:2022-09-22 11:50:33

她从海上来――张爱玲的传奇一生

著名导演李安的电影《色・戒》,是根据张爱玲1979年收入《惘然记》的同名小说《色・戒》改编拍摄而成的。

张爱玲的作品已经有很多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连续剧了,比如《倾城之恋》《半生缘》等。据说《倾城之恋》,这部曾在1984年被许鞍华导演拍成电影的张爱玲的代表作,再一次被改编成30集电视剧,现在正秘密开拍。

“请允许我尘埃落定,用沉默埋葬了过去,满身风雨我从海上来,就隐居在这沙漠里。”

她是中国现代文坛一颗闪耀的星,她是一朵有着异端之美的曼陀铃,她是人们口中展转的张爱玲。张爱玲系出名门,祖父张佩伦乃满清大官李鸿章之女婿。不过她的童年是黑暗的,生母流浪欧洲,剩下她和弟弟在父亲和后娘的监管中成长。或许这是导致她后来的作品充满悲观跟势利的主要原因。她笔下的女性是实实在在的,经得起时间考验。有被黄金锁住一生的七巧,有从清纯的女学生堕落为风月场中交际花的薇龙,有在病中凄凄看着亲人和恋人一一远去的美丽女子川嫦。正是这些近人情的角色的永恒性加重了她文字里苍凉的味道,反复地提醒着我们所有现今的文明终会消逝,只有人性的弱点得以长存于人间。

中学时期,张爱玲已被视为天才,并且通过了伦敦大学的入学试。后来战乱逼使她放弃远赴伦敦的机会而选择了香港大学。在那里她一直名列前茅,无奈毕业前夕香港却沦陷了。关于她的一切文件记录尽数被烧毁。对于这件事,她轻轻地说了几句话:“那一类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罢……我应当有数。”大有一种奈若何的惋惜。

此后张爱玲返回上海,因为经济关系,她以唯一的生存工具――写作,来渡过难关。《第一炉香》和《第二炉香》却成为她的成名作,替张爱玲向上海文坛宣布了一颗夺目的新星的来临。继之而来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金锁记》等等更奠定下她在中国现代文坛的重要地位。她被认定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女作家。

张爱玲给她的第一部小说集取名《传奇》,里面的故事也很有些怪异的色彩,可是张爱玲曾不止一次地说自己是个俗人。其实,身在红尘中,谁又能免俗呢?只是她俗得更坦白、更爽快罢了。幼年的时候她就发下宏愿:“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十六岁我可以吃粽子汤圆,吃一切难以消化的东西。”中学时,她得到生平第一笔稿费,可她居然用来买了一支小号的丹琪唇膏。她甚至还说:“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看来真是到俗不可耐的地步了,就连她的姑姑也说:“真不知你从哪儿来的这一身俗骨。”可是究竟什么叫“俗”呢?“俗”的反面自然是“雅”,张爱玲不过是把现实看得分明,把人生看得清澈,知道什么才是常态,什么才是本质,不肯轻易相信所谓“传奇”,所谓“雅”罢了。她曾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许多人只顾赞美人生的华美,而张爱玲写的却是这华美之下咬啮性的小烦恼。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得如此精致却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感觉到!她告诉你,但是她不炫耀!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简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一九九五年中秋夜,曾经瞩目中国文学界的才女张爱玲卒于洛杉矶一公寓内,享年七十五岁。

她的逝世使她的名字在文坛上再一次复苏。这位沉没了多年的作家一夜间又浮上水面来,而且是前所未有的美。那刻的美是永恒的,因为张爱玲孤独的一生走完了,留下的一片苍凉与无尽叹息化成玻璃灵柩,守护着她过去的灿烂。隔着空间和时间的玻璃墙望回去,越光辉的成就也越凄凉。而用“传奇”来形容张爱玲的一生,是最恰当不过了。■

上一篇:卸了妆的小丑 下一篇:给“文化”披上一件时尚的“外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