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略谈

时间:2022-09-22 11:50:14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略谈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教学方法;故事导入;动手操作;合

作交流;激励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9―0102―01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变得更加灵活自由,学生可以在积极的状态下接纳数学,学习数学,这是数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一方面,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观察生活,动手做一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新时代的学生接触多,成熟早,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教学模式。下面,笔者结合新课改的要求以及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就低年级教学方法,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他们都喜欢听故事。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把新课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编成故事,通过新颖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到愉快而又充满探究的问题情境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例如,在教学“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时,笔者编了这样的一个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5,司机小猴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给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学生们谈论之后,笔者适时加以引导,他们很容易就能掌握一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动手操作,探究学习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低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分析、综合、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摆一摆,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要求先摆和同样多的,再摆比多出的2个,之后让学生数一数共有多少个,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摆的结果。教师再在黑板上摆出以下图形:

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使学习内容由具体到抽象,学生逐步理解数量关系。实践证明,图和数的结合,可以一眼看出摆出来的6个,是由与同样多的4个和比多2个合起来的。当然也可以用学生自己做的小木棒,或者自己剪成的圆和小三角形代替。这样,学生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发现规律,有效获取知识。

三、合作交流,获取知识

俗话说:“一根筷子容易折,十双筷子难折断。”在数学教学应该发挥集体的作用,利用团结的力量。这就要求教师多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激发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低年级学生从小就要学会合作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内容时,笔者组织学生五人一组,开展观察活动。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站在中间,左胳膊夹着数学书,右胳膊系着红领巾,其他四人分别站在他的前、后、左、右四个位置去观察他。然后分别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再交换位置看一看,说一说。这样,通过小组活动,每个人都动起来,在人人都说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提高了训练效益。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发言可以激起听者广泛的联想。通过互相补充,互相激励,学生思维之间产生了碰撞,他们对教学内容深刻理解,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四、激励评价,培养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别人对自己的肯定”,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的赞美就是他们心里点亮的一盏明灯,可以燃起希望之火,唤起他们的进取心。每个学生都会有闪光点,教师要善于捕捉,适时加以表扬。在课堂上,笔者常用以生动、巧妙的语言吸引和激励学生:“你是小法官”、“谁当小医生”、“你真的是火眼金睛”,让他们兴奋不已,情绪高涨。实践证明,这样的评价,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喜学、乐学、好学。

除了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以外,笔者还经常借助丰富的体态语言进行评价学生。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时摸一摸他的小脑袋,学生问题回答正确时传递给他一个赞赏的眼神,学生课堂表现出色时鼓掌表扬,学生问题回答不出来笔者送上鼓励、期待的眼神等等。

上一篇:评价一节好课的几个标准 下一篇:众筹募捐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