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零食化”让客单价翻倍

时间:2022-09-22 11:47:30

各行各业的商家,都敏锐地捕捉到市场的改变,餐饮行业也在悄悄改变。在餐饮界,产品都由大变小。诸如此类现象,就是餐饮的“类零食化”,一种继产品“单一化”后的新套路。曾经风靡的大串烤肉“整容”,转变成一串一小口;过去还是一份一大盘“油焖大虾”的天下,如今,单个的虾尾、蒸虾、卤虾、油爆虾等,出现在各大虾店的餐桌。

我们大致可总结为,小吃业态的“类零食化”,是减少单品的分量,形成一口一份的特性,让其越来越像零食。传统餐饮业态的“类零食化”,是将大份产品进行拆分,然后重新组合,或提供给消费者自由组合的变化。

产品“小而精”。身边的美食都在变

为什么烧烤比原来贵了?

作为普通消费者,身边的朋友发现:现在的烧烤不仅变小了,而且人均消费提高了。

实际上,烧烤变“贵”的根本,是由于营销模式的转变。

商家在缩减单串烧烤分量的同时,制定了新的结算方式,实现了从按“串”算到按“份”算的转变。

例如15元一份的羊肉串,消费者能吃到6串,核算下来单价不变,却由于单品分量的减少,使得打包销售变得“特别的合理”,也是单次消费复购率提高的表现。

洋快餐的小食拼盘

作为中国洋快餐的巨头,麦当劳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主打单品“巨无霸”汉堡,却在2015年推出“小食分享盒”,将套餐内的单品品类增多、分量减小。

无独有偶,紧接着肯德基推出的“小食拼盘”也是一种“类零食化”现象。

“类零食化”现象正在普及:例如将大锅鸡汤拆分成小盅,让从来都喝不完的鸡汤,很容易就喝光。

曾经整鸡销售,如今为吸引消费者进行拆分部位的消费,减轻了消费者吃的压力,也体现了传统餐饮的“类零食化”转变。

消费升级,吃得好比吃得饱更重要 “零食化”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单品分量减小,成本随之降低;顾客单次消耗率提高,销售额快速增L;营销方式的转变,实现全新的盈利模式等等。

对于消费者而言,尤其是以女性为主导的餐饮市场,“零食化”带来的体验感,是基于味觉感受之上,更舒适的物理感受和心理感受。

物理感受

指“小而精”的产品更符合女性消费者的喜好。

在一个颜值至上的时代,菜品在做小的过程中,呈现出更精致讨喜的外观,大众都更愿意接受。试想为女性点餐时,满眼的菜品全是大串烤肉、大骨头时,她们内心一定是拒绝的。

心理感受

“吃”对女性来说既是天性又是负担,怕长胖、怕不美,她们在美食面前拼命控制与纠结。 于是,“零食化”产品就可以成为女性的优先选择,她们既能够轻松地享用口欲,又不会有“吃太多”的负罪感。

餐饮“零食化”,就是对女性消费者最贴心的心理安慰。

因此,“吃得好”是一个综合的定义,也就是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零食化”可以提升消费者的综合用餐体验,促使产品获得广大女性顾客的喜爱。

“类零食化”的4大优势

除了消费体验的提升,让消费者觉得“值”了之外,“零食化”仍具备4点理性利益上的优势。

单价优势

“零食化”考虑的是单人单次消费,在某些特定的消费场景中,由于产品分量的拆分,使得单次消费的价格缩减。

例如原本必须38元买一整只叫化鸡,现在花8元就可以买到“迷你”装,某种程度上来说,降低了消费者付出的价格成本。

试错成本

好奇心是驱动消费的重要因素,消费者在面对新产品或没有吃过的产品时,往往会有“尝试”的欲望。

“零食化”很好降低消费者的“试错成本”,当他们想尝试某种产品的时候,不会担心花太多钱买到难吃的东西。

多样性需求

多样性需求是顾客餐饮消费时考虑较多的因素之一。消费者普遍的心态,是既不想付出太多的成本,又不想太容易吃饱,总想吃的品类更丰富一些。“零食化”无论是将产品拆分组合,或是减小分量形式,都可以实现顾客的多样性需求。

轻松体验.

从吃饱到吃好,有时候成为消费者的一种负担,本质上外出就餐已经不是满足身体的基本需求,过去尝鲜是偶尔为之的选择。

而现在年轻人尝鲜才是正常的饮食习惯,而固定的、大量的、单一就餐体验变成了消费者的一种负担。

因此,消费者不用花太多的钱,或者花同样的钱,就可以吃到更丰富的美食,在他们眼中,这就是“类零食化”所实现的高性价比。

上一篇:自备电厂热电联产运行策略探究 下一篇:面向科研服务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图书馆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