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给埃米莉的玫瑰》中“向后看”的历史意识

时间:2022-09-22 11:15:32

《一支给埃米莉的玫瑰》中“向后看”的历史意识

作者简介:王萌萌(1989-),女,山东烟台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

【摘要】“向后看”的历史意识贯穿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始终。文章从《一支给埃米莉的玫瑰》入手,研究威廉・福克纳小说中“向后看”的历史意识。主要分析了在北方资本主义制度冲击下作为南方庄园主后裔的福克纳小说中“向后看”的意识形成的原因、“向后看”的意识在福克纳一系列小说创作尤其是文章的研究对象《一支给埃米莉的玫瑰》中主要表现以及福克纳本人在小说创作中对于这种意识的批判性反思。

【关键词】《一支给埃米莉的玫瑰》;福克纳; “向后看”的历史意识;批判性反思

【中图分类号】I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050-02

威廉・福克纳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多反映美国南方的社会和生活,着力构建了一个“约克纳帕塔法”的神话王国。他的《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押沙龙,押沙龙》等一系列作品在描述南方兴衰荣枯的同时,蕴含了福克纳强烈的对旧南方传统依依不舍的情怀。《一支给埃米莉的玫瑰》是福克纳第一篇发表在全国性刊物上的,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历来的文学评论家从写作方法、话语技巧等不同的角度解析过这篇小说,文章则从思想意识的角度分析这篇小说。

1 南方庄园主的后裔

福克纳出生于1897年美国南方的一个庄园主家庭。他的曾祖父,人称“老上校”的威廉・克拉克・法克纳是当地有名的庄园主,直到福克纳出生前后。家道中落。但正是从祖辈多年形成的南方庄园主们那种特有的任性、执拗和怪癖的精神传统给福克纳性格的形成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也为他以后小说创作中的特殊感彩提供思想基础。

瑞典科学院院士古斯塔夫・哈尔斯特龙在授予威廉・福克纳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词上指出,南方人在美国内战失败之后,面对商业化的资本主义制度“他们对这种生活既感到陌生又充满敌意,然而却不得不慢慢去适应,心甘情愿地去适应。福克纳的小说持续深入地描写了这一痛苦的过程;对于这种痛苦他自身也有体验并且感觉强烈。”由于美国内战带来的影响,北方资本主义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对南方奴隶制度产生强烈的冲击。资本主义经济打败奴隶主经济,庄园制度破产。受资本主义影响的人们变得自私、堕落。“南方人不但在政治上、经济上丧失了抗衡能力,而且成了道德替罪羊和文化另类。战争的失败使南方退守自己框定的心里区域。”[1]“福克纳对于整个北方工业社会这部复杂的机器充满了憎恨。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对历史念念不忘,他们用历史的透镜去观察现实,总觉得格格不入。”[2]福克纳作为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有独立思想、独立意识的文学家,在他的作品中,寄托了自己对南北方经济文化、思想意识的独立思考,并将这种思考融入到作品中去。他曾说“在作品中,反复讲述着同一个故事,那就是我自己和这个世界。”[3]

福克纳的笔下埃米莉是“传统的化身”和“责任的象征”。小说中勾画出这样一幕“身着白衣纤弱的埃米莉小姐在背景里面,他的父亲叉开两腿站立的侧影是前景,背对埃米莉,手执一根马鞭,一扇猛然向后开的大门勾勒出了他俩的身影。”埃米莉的这种对父亲所代表的南方旧传统的屈服。透露了福克纳本人和许多南方人对旧传统的憧憬和怀念。

2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纵向延伸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就是福克纳构建的以约克纳帕塔法县为地理背景所产生的一系列故事的描绘,反映出自从南北战争以来美国南方社会的广阔生活场景,以及生活在那里的各种势力、阶级、集团的兴衰变迁过程。

《一支给埃米莉的玫瑰》不过是这宏大历史画卷的一角。在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代表福克纳小说“向后看”历史意识的当属康普森家族的昆丁,昆丁因无法为遭抛弃的妹妹凯蒂报仇和分担家庭责任,加之他与妹妹之间变态的、的爱情关系而自杀。昆丁的悲剧实际上是一个已经死去的旧传统的继承人的悲剧。他的致命问题是,他还生活在过去。“他身上向后看的历史意识使他无法在现实中生活。”“他沉湎于过去,因为他看不见未来;他抓住旧传统不放,因为他无法接受新的价值观,只有旧传统似乎还能在这个日益混乱的世界中给他以某种秩序感。”[4]

昆丁只是福克纳塑造的一大批生活在过去的阴影中、性格软弱的理想主义者中的一个。《沙多里斯》中沙多里斯兄弟、《圣殿》中谭波尔、《喧哗与骚动》里的康普森先生……这些都是福克纳所塑造的重要艺术形象。他们无法接受传统观念解体后在他们眼中已经陷入混乱的世界,不敢面对现实,只能逃避到自己制造的各种自欺欺人的幻觉之中。这些人物形象反映出深藏在作者心中“深受传统影响、具有向后看的历史意识的理想主义者”[5]福克纳塑造的这些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形象化。而福克纳自己也承认“我就是《喧哗与骚动》里的昆丁。”[6]

在旧制度无限怀念的同时,福克纳还巧妙地运用在新旧之间进行对比的方法,讽刺、嘲笑和批判了新生的工商实力以及其价值观念。《一支给埃米莉的玫瑰》中“思想更为现代”的新一代的镇长和参议员、《喧哗与骚动》中代表新南方思想的冷酷自私的杰生、《我弥留之际》本特伦一家。福克纳用大量笔墨描绘了工商资本主义下人们的丑态。

3 福克纳的批判反思

感情上的认同并没有影响到福克纳在理智上对他塑造人物的批判。恰恰相反,正因为他的批判特别深刻中肯。在塑造这些人物时,福克纳实际上也是在进行深入地自我剖析。

《一支给埃米莉的玫瑰》中,父亲死后埃米莉拒绝给他下葬,当人们来

到她家拜望,她“在家门口接待她们,衣着和平日一样,脸上没有一丝哀愁。她告诉她们,他的父亲并未死”。在霍默背叛她之后,她仍想尽办法留住他,于是选择了最可靠的方式就是杀死他并和他的尸体相伴永远。小说中的埃米莉沉浸在过去中,甚至对那个“赶走所有年轻男子,使她一无所有的”父亲,她仍是“跟人们常常所做的一样,死死拖住了那个抢走了她一切的人”。福克纳对于旧思想的批判可见一斑。埃米莉是无数个不肯改变、固守传统的南方贵族的代表,她是昆丁、是康普森、是贺拉斯……正是因为他们的不肯改变,造成了自身的悲剧。因为福克纳与他们类似的身世背景,他对他所塑造的主人公有着深深的同情与谅解。这也就是福克纳小说中“向后看”的历史意识最直接的表现。我们看到的福克纳的确是对旧制度无限的怀念,他用哀伤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个“埃米莉”的悲剧的同时,毫不吝惜的对工商资本主义者展开批判。但正是因为福克纳对“埃米莉们”赋予的是悲剧,我们才能看到他对旧制度深切的反思。

虽然与那些主人公身世背景类似,但是我们从福克纳的一生经历中可以看到他的反思求变精神:他接受新文化,欣赏马克・吐温的幽默、冒险精神;他渴望参军,实现自己的价值。或许正如福克纳在接受诺贝尔奖金的演讲中所说“我深信人类不但会苟且地生存下去,他们还能蓬勃发展,人的不朽,不只是因为他在万物中是唯一具有又不衰竭的声音,而是因为他有灵魂――有使人类能够同情、牺牲、忍耐的灵魂。”

参考文献

[1] 朱振武.在心灵美学的平面上――威廉・福克纳小说创作论.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5

[2] 王长荣.现代美国小说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256

[3] 杨金才.新编美国文学史第三卷.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352

[4] 杨金才.新编美国文学史第三卷.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349

[5] 杨金才.新编美国文学史第三卷.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350

[6] 杨金才.新编美国文学史第三卷.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350

[7] 朱振武.一支给埃米莉的玫瑰.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浅谈学业成就评价 下一篇:谈谈“登堂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