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教批辅考新谈

时间:2022-09-22 10:53:00

【摘 要】新课程改革推进到今天,教师的备教批辅考常规工作,应该形成完善的工作体系,全方位地把理念变成实践中的常态行为。备课应该做到以生为本,课堂教学应该做到以学为本,批改作业应该做到激励为本,辅导学生,应该做到以情感为本,考试应该做到以培养自信心为本。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过一种有意义的幸福的童年生活。

【关键词】备 教 批 辅 考

新课程改革推进到今天,和新课程一起成长起来的教师的备教批辅考常规工作,在经过了学习探索、实践研究阶段后,应该各自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工作体系,使新课程的理念落地生根,成为一种常态。

一、备-以学生为本

教师首先要关注三个体系的构建,一是小学六年学生需要形成的知识体系,二是小学六年学生应该形成的能力体系,三是小学生可以在语文课上形成的丰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系。学期开始,教师应该把一册书中的知识、能力、情感放在六年应该形成的体系中思考,了解其所处的位置以及与前后的联系,建立一个框架,再具体到每一单元每一课的备课中,有效地使用教材指导学生学习。

在每一课的备课中,一般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二是怎么学。关于”学什么“,主要是根据教材所承载的知识能力培养上的特点,从学生学习经验出发,确定恰切的课堂学习目标。”学到什么程度“,主要是根据学情分层来确定的。

二、教-以学习为本

每一位教师都知道:任何人的任何技能都得依靠自己习得,谁也没有办法代替他人的成长。但自觉与不自觉中,教师还是相信自己的替代能力,经常剥夺学生课堂学习的机会和能力,而让学生沦落为听和看的学习奴隶。

教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还学生课堂学习的权利。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按照合适的学习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目标不完全相同),在已有方法的指导下,自己学习。充分知道自己学得怎样,哪些地方需要老师的帮助,出现了哪些问题。

其次,要给学生同伴之间交流的机会,同桌、小组、全班,总之是在交流中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提出自己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再加以追问、点评,帮助学生提升。这样做的目的,既可以让学生从同伴处获得知识与经验,又可以让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分享收获,更重要的是可以督促学生先前的自学。

三、批-以激励为本

批改作业,历来是教师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布置-写-上交-批改-反馈-更正,常规的流程中,学生写作业的唯一目的是要交给老师,因为怕写不好老师批评,本性认真或者胆子小的会认真写,但那些不爱学习的同学,自然会常常找理由不写或者不交,因为他写的作业,仅仅教师一个看,动力不够强大。仔细想想,学生不写作业也情有可原,因为学生年龄小,写作业和自己的将来什么关系,他根本不可能变成行动,而且统一的作业要求,有些学生也不会写。这也就导致作业成为学生的负担,成为导致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

四、辅-以情感为本

辅导学生,常规的是辅导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帮助学生学会当堂当天没有学会的知识,但残酷的现实是:教师的信心受到打击,学生更加厌学。最有效的辅导办法,是教师在辅导学生时要以情感为本。

一是树立课堂关注学生情感即时辅导的观念。在每一节课上,都要关注困难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任务明确后,要及时跟进,运用"相信你能完成,一会儿讲给老师听""有困难吗?需要帮助吗?"等语言激励学生;在巡视的过程中,还要全面了解他的学习进展情况,及时进行帮助;在检测环节,要让他们充分暴露学习情况,在呈现学习事实。

二是要做到因人而异,注重情感沟通。对于需要辅导的学生,必须研究了解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从情感上进行辅导。对于懒惰的孩子,就要激发其斗志,提供机会帮助他战胜懒惰,让他体验勤奋的愉悦感;对于不喜欢学习的孩子,要帮他找到造成他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帮助他体验学习的乐趣,安排同学对他施加积极地影响等,一旦他转变态度,学习上不需要辅导的。对于那些缺少关爱而落后的孩子,就要从关爱入手,帮他树立自己管理自己的信心,关注他的习惯养成。

五、考-以自信为本

考试,是任何一位教师绕不开的话题。如何对待考试,彰显着一位教师对教学的认识程度。教师不但自己对待考试要有良好的心态,而且要让家长和学生都具备良好的心态,把考试当做提高学习状态自教师反思与成长的途径,甚至还会让一部分学生喜欢上考试,在考试中培养出了良好的自信心。

心态一:考试是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效,让自己知道哪些学会了,哪些还不会,然后把不会的学会。所以考试之前,一般可以和学生一同梳理知识体系,让学生明确标注出自己已经会的和不太熟悉的,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考试过后,学生要进行再次的分析,用图表或者文字,标示出自己还不会的,在老师帮助下明白不会的原因,并且努力学会,同时记录下来,作为下次考试检验的标准之一。

心态二:考试是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习惯,好的习惯坚持发扬,坏的习惯坚决改正。考试,除了知识能力上的区别,还有很多习惯上的区别,有些习惯其实是心理因素的外显,都值得关注。比如考试中审错题、时间分配不合理、演草纸不会使用、漏掉一些题目等,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信心。所以考试过后,指导学生找出得分高和失分多的题目,和习惯建立联系,通过分析,进一步肯定自己的良好习惯,比如认真审题、认真书写等,找出影响自己发挥水平的不良习惯,比如粗心马虎,心浮气躁等,制定对策,在平时进行培养与纠正。

六、评-以发展为本

评价,是撬动整个教学行为的杠杆,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教与学的状态。评价,既包括课堂的评价,又包括日常和期末的综合评价。

课堂评价,最主要的就是形成即时评价的氛围,始终让评价激励学生课堂保持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质量。一是评价语言具体形象,不夸大事实,公平公正公开;二是小组捆绑评价,每一个人都是评价的主体和被评价的对象,促进学生在集体荣誉感的激励下投入课堂;三是建立长久的稳定的激励机制。

日常评价,主要是一周或者一月的评价,首先要组织学生参与制定制度,其次要根据时间组织学生针对制度进行自评和互评价,教师坚持做到放手不干涉,只在旁指点与提升。每一次的评价,都将是学生对自教师表现的一次回顾与反思,也是学生自觉成长的过程。

六个为本,是新课程教育理念在常规工作中的具体体现,随着课程标准的再次修改,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观念,在具体工作中有效实践,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上一篇:努力适应新课程,搞好教学改革 下一篇: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意志品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