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烧包 第6期

时间:2022-09-22 10:33:51

上海早点有“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粢饭、豆浆,香港早茶也有“四大天王”——虾饺、烧卖、叉烧包、蛋挞。这其中的叉烧包是有一点故事的。

当小蒸笼里热腾腾、白净净的叉烧包被端上桌时,我们仿佛见到三个“开口笑”。不过,并不是油汆、香脆的那种,而是白净、素雅的,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只见白净的包子上端,豁开了几道口子,分成三四瓣,仿佛白莲花般。在那裂开的缝隙处,微微露出深红色的叉烧酱汁。用手将包子掰成两半,中间的蜜酱汁还在滚烫地流动,而块状的叉烧馅早已融合成细腻的肉馅,叉烧香味扑鼻而来,令人垂涎欲滴。而叉烧包的皮,则是松软适度,决不粘牙,且与叉烧浑然一体,香甜合一,软硬默契。

这样的叉烧包,尝百遍而不腻,成为人见人爱的“天王”级点心也就不足为奇了。

叉烧包很常见,但是,要做得名符其实,够得上“天王”的头衔,那必定在面粉和叉烧这两方面别有一功。叉烧包,主要原料不外乎面粉和叉烧。

那面粉,十分讲究,是一种面筋含量较低的面粉,亦称“低筋面粉”,这样才容易产生“豁口”。而且,在和粉时要加入少许白糖,因而称为“糖皮”。有经验的师傅还特别告诉我,传统工艺制作叉烧包,要用到“面种”,也就是前一天做发酵时留下一块发好的面团不用,放着任其发酵;第二天再把这块面团放进新面粉里揉,这样,不必放酵母就可以发酵了。这样做出来的叉烧包,质地细腻而香醇,胜于一般发酵的出品。师傅坚持用这种古老做法来做叉烧包,才能体现应有的质地。

那叉烧,也有讲究。虽是猪肉所烤制,但要求取自里脊或腿部,肉质必须肌理匀称,没有经络,配料蜜酱也要用得合宜。烤制时的火候要掌握准确,达到“透而不焦,嫩而不生,甘香可口”的境界,这样的叉烧才是上品。

除此之外,形状或造型也很重要。一个共识是,叉烧包应是“高身雀笼形,大肚收笃,爆口而仅微微露馅”。要达到如此造型,蒸煮的工夫十分重要。而要让包子表皮光滑,在蒸煮时,还要用水壶喷上一层细水珠。在香港茶楼里,师傅常用蒸叉烧包作为考核徒弟技术的一道试题。

叉烧包发展至今,又有“蚝皇叉烧包”、“蜜汁叉烧包”等细分品种。这蚝皇叉烧包,馅料得用上等蚝油、糖等调制,叉烧馅也要选用新鲜、肥瘦相间的,面皮则需优质“面种”发酵6小时,然后加入白糖搅拌,并混入蛋清等。这样制作的包子会让人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叉烧包还有堂兄弟——叉烧酥、叉烧肠等,也是以叉烧作馅料而变化出来的。叉烧酥的酥皮好似千层饼,表皮金黄锃亮,香气四溢,入口即化,其中的叉烧馅料也差不多成了酱状,咀嚼时满口喷香。

叉烧包在香港乃至广东一带的食文化中,已不仅仅是一种点心,而是一种象征。它象征着团结、和谐、包容,也象征着富有内涵、修养的意思。甚至有人将叉烧包与汉堡包作比较,把叉烧包称作爷爷,将汉堡包称作孙子。

叉烧包在当代年轻人眼里,又被赋予另外的意思,用来形容某人木讷、迟钝。

叉烧包因为常见,又深受喜爱,于是也被编进了影视作品中。有关叉烧包的歌谣也满城飞:“叉烧包,叉烧包,谁爱吃刚出笼的叉烧包,谁爱吃刚出笼的叉烧包”,“上海包、黄蓉包,我最爱吃叉烧包”。

上一篇:川菜的独特技法——干煸 下一篇:夏季养生六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