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的策略

时间:2022-09-22 07:19:04

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的策略

摘要:随着国家《初中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新课程的逐步深入的实施,我国音乐基础教育已迈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笔者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对初中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音乐课作为考察科目,学生重视程度不够,上课精力也不够集中,更不用说理解音乐的内涵,加之学习任务繁重,他们不可能花费很多时间对音乐做深入的了解,因此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较差,基于这种状况,要求教师充分利用音乐课时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欣赏水平,达到音乐课的教学目的。

一、音乐教师成为课程决策者

传统音乐课程致使教师成了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这样较多的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和教师个人知识的展示。现在的新课程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性,比如:允许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元价值取向的表现;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较大的创造的空间,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得分点不在起支配作用,教师要费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内容;不使用统一规格或评价标准,提倡个别化教育;可以增加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可以增加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可支配因素等。这样以来,教师就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主体而存在,教学具有了多样性,生成性,它要求教师成为课程和教材的决策者,从而为教师根据条件和需要创造新内容,创造新形式,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生命价值留下了广阔空间。

二、设计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教师要不局限于课本,把课堂设计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如“小小音乐会”活动可以使学生尽情发挥歌唱水平及表演能力,融歌曲、器乐、舞蹈于一体,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最喜爱的一首歌的小讨论”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喜欢的歌曲、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等,在讨论中提高了音乐的欣赏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还有象“实话实说”的欣赏活动,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对音乐的感受,给学生提供发表、评价、感受的机会,形式新颖,学生放松,参与积极;“设计MTV”活动,学生们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设计自己的MTV,有的还能利用节假日,把电影剪辑、图片、画面结合起来,兴趣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老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活动中,引导他们去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地去动,去唱,去跳,真正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真正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

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个性、自信心,把音乐放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信地在他人面前表演,这似乎和音乐没有联系,但它体现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培养21世纪人才所应具备的一种品质。例如:在七年级音乐课《阳关三叠》情景剧教学中,设置为一人扮演诗人、一人扮演诗人的朋友、一人吹萧、一人扮演酒保、一人或几人伴舞,模仿诗人和朋友在阳关话别的情景,在教室前面表演。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可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中,因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以音乐为工具和手段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四、音乐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课内到课外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等。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中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的音乐。

(2)从本学科到跨学科。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如在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

五、开放教学评价,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来给学生进行评价,有的教师甚至凭主观臆断和对学生大体的印象给学生打分。这样做会让学生认为音乐课就是唱几首歌,不必学其它知识,学习音乐的兴趣会越来越低,甚至引起学生反感,教师也不能得到正确的教学效果及信息反馈,对提高教学质量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了克服这种弊端,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采用了平时积累法:即把学生平时在课堂中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作为重要成绩给予记载,期末再加上特长展示评价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表演以综合评价,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高,平时的音乐课也能保证他们的学习兴趣,效果比较显著。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李善峰;新课标理念下音乐教师的角色转换[J];吉林教育;2006年09期

[3] 吴少芹;浅谈新课标下的中学音乐课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06期

上一篇:PLC教学改革之感想 下一篇: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体现课程改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