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游泳馆运营现状及发展策略

时间:2022-09-22 06:32:48

高校游泳馆运营现状及发展策略

摘 要:高校游泳馆主要用于学生的课余游泳练习和体育教学,这也就决定了高校体育馆的经营方针必须是以满足学校为主。但与其他体育设施相比较,游泳馆需要更多的日常维护费,在我国高校经济状况普遍紧张的条件下,高校游泳馆必须寻求更为有利的发展策略,以保证自身的正常运转。对我国高校游泳馆的运营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高校游泳馆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游泳馆;运营现状;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7-0188-02

在我国,游泳一直是一项全民健身运动,各大高校也基本普及了对游泳馆的建设,以为全校师生的游泳活动提供直接的服务。高校游泳馆要保证自身的运营发展,实现最大限度的节能环保,并控制投入成本,必须要对游泳馆的发展策略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

一、高校游泳馆运营现状

我国很多高校游泳馆在建设时,首先考虑到的是高标准、大规模,而这种建设背后也给高校带来了很大的运行压力。这种后续的压力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人员配置上和设备损耗上,而大面积游泳馆如果使用率并不高,其造成的亏损是不可预估的。同时,高校游泳馆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还体现在需要承担巨大的日常维护费用,导致始终运营,始终亏损。所以,在建设游泳馆时,高校必须对其使用率加以估计,考虑到教学的需求来进行实际容量的建设。另外,社区义务也是高校游泳馆建设时需要考虑到的问题,比如一些大学城附近,紧邻多个大学,这种前提下,各高校游泳馆就分担了周边社区的义务压力,对外经营的需求也可以得到缓解。所以,高校在设计游泳馆时,不需要过于追求档次和规模,这会给后期运行造成难以负荷的亏损可能。

高校游泳馆是由国家投资的体育场所,其主要任务是利于学校教学,而不能仅仅当成是无本经营,其应当让每个学生对这个平台进行利用,这才是高校游泳馆的主要工作任务。高校作为游泳馆的管理主体,必须发挥出它的主要作用,通过游泳教学和相关社团活动等来调动每个学生的运动热情,让学生们都乐于加入到游泳运动中,养成健康的运动行为。总而言之,目前很多高校游泳馆的经营方式都是合二为一的,即经营权和所有权,这种模式主要由高校游泳馆教学的实际目的决定。

二、高校游泳馆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校游泳馆经营理念。实现全校师生的游泳教学是建设高校游泳馆的主要目的,而其作为高校学生游泳比赛和教学的主要场所,高校要实现经营上的转变是非常困难的。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的很多体育设施,包括游泳馆在内的发展方向也开始朝着多元化方向,而有偿服务成为高校游泳馆经营的主要目标。这要求游泳馆管理员必须要改变传统游泳馆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提高管理效率。

第二,高校游泳馆管理经验和方式。由于高校事业型单位的缘故,导致高校游泳馆在转变经营型的过程中,其政策导向较为模糊。高校游泳馆在管理政策上还属于初级阶段,其政策相对较不完善。而在管理体制上也出现同样问题,很多高校都是多种体制共存的,再加上管理经验方面的欠缺,导致其在承包游泳馆问题上可能出现不同的意见。比如高校游泳馆采取承包政策,而高校没有正确认识到违约责任,导致管理效率并不高,对游泳馆的经济效益造成很大影响。同时,很多高校游泳馆实施企业制度的管理方式,但在固定资产折旧上却并未按照规定进行,继而出现运营资金短缺的情况。所以,高校游泳馆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管理经验欠缺,政策导向不明确,最终导致无法及时解决游泳馆所涉及到的一些经济问题和管理问题。另外,高校游泳馆在市场化运作中还普遍存在经营模式混乱的情况,对于具体的责任承担也没有明确的划分,这种漏洞还存在于权力的划分上。随着高校的发展,游泳馆也在不断增强其管理意识,为了对教学经费进行补偿而进行了相应的一些手段,但由于游泳馆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之间沟通不到位,加上一些教师没有实际掌握到游泳馆的经营理念,造成游泳馆存在资金管理上的问题,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没有统一经营方式。

第三,高校游泳馆管理结构。管理规定没有明确统一是高校游泳馆存在的主要管理问题。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游泳馆都采取的自主管理经营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针对性的管理设计。但高校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管理经验的欠缺,导致出现明显的不合理现象和不规范现象。同时,很多高校游泳馆管理人员为教师家属和亲戚等,基本属于学历低和年龄大的情况,部分管理人员没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也没有及时地管理和维护游泳馆的相关设施,种种因素都导致高校游泳馆的管理结构严重不平衡。

三、高校游泳馆的发展策略

第一,完善游泳馆的管理方案。目前,开放式管理方式是很多高校游泳馆的主要方针,但在多样化的管理方式下,其管理方案还需要完善。由于不明确的管理方案,导致高校游泳馆没有发挥它最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作用,对于所投入的建设成本没有得到正比。虽然很多高校都有专门的游泳课程,但部分学校没有自己建设游泳馆和运行的能力。所以,高校游泳馆的建设大多为国家资助设施,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质,这也导致高校游泳馆要转变经济化会面临一定的困难。高校要实现游泳馆的自主发展,如果得不到政府的支持,会导致游泳馆的资金维护十分紧张,甚至无法正常运行。所以,一些高校为了缓解资金缺乏的压力,不得已实现“以馆养馆”的管理方案,这种方式是目前很多高校游泳馆的经营方式。但是,很多人还是对高校游泳馆这种有偿服务持有排斥态度,这也会对游泳馆的经营造成不小的影响。如果高校游泳馆的规模比较小,其运营成本也相对较低,要对其实现合理的管理操作,效果也会有所保障。在经营模式上,可以利用假期来进行外包经营,实现补充游泳馆经济投入的目的。如果高校游泳馆的规模较大,且属于高档次级别,则需要面对更为艰难的管理任务,其所面临的财务压力也会相对增加。与社会游泳馆的不同,高校游泳馆的主要任务是以教学为主,这其中产生的教育承担将有国家的支持。但在总体上来看,要缓解高校游泳馆资金紧张的情况,对外经营无疑是个良好的决策,其也能将游泳馆看成一个个体,将其收支情况通过现金流来判断。这种情况下,高校游泳馆的收益将得到一定的补充,这是一些高标准游泳馆发展的必然性。游泳馆如果由高校直接经营,其产生的情况将使义务与权力出现失衡,很容易出现腐败贪污等情况,并会对学校的管理工作造成负担。所以,高校可以作为外包方来对游泳馆的经营收取一定费用,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游泳馆经营的主要方式。

第二,加强游泳馆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为了保证高效游泳馆的正常运行,专业管理人才的配备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转变高效游泳馆经营模式的情况下,高校在与专业管理人员进行协商时,可以采取有利双方的协调条件和利润分红等制度来进行。而高校游泳馆在转变为经济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服务意识的强调,提升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等,其是维持游泳馆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高校可以安排管理人员中的优秀者共同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所以,高校应当对游泳馆管理人员加强各方面的培训,不仅要保证其个人的管理能力,还要不断对其政治思想加以灌输,让其能够明白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和所需承担的责任,以积极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总之,高校游泳馆的管理策略不管是哪一种,专业人才的配备都是主要条件,只有专业的判断和管理方式,才能正确地判断当前管理现状,再加以实施合理的管理方针,以促进高校游泳馆的规范性发展。

第三,加快游泳馆的经济化进程。为了加强高校游泳馆多样化的运营模式,高校可以采取相关的措施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比如开展公益性的游泳比赛。同时,在组织公益性活动时,高校可以与一些赞助商进行合作,而管理人员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有效的沟通作用,在不断加强内部建设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以为今后的其他组织活动打下基础。在组织项目活动的时候,高校不一定选择较为激烈的比赛,可以是较为自由娱乐的舆情项目,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向社会提升学校游泳馆的知名度,以保证其能与社会有效地结合,利于今后的经营发展。在这种健康的组织活动下,还能有效促进参与者的消费热情。另外,高校还可以对外加强游泳益处的宣传,并充分展示出高校游泳馆的设施优势。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运动的参与度,水上项目本身具有较高的认可度,这能对促进高校游泳馆经济化产生有利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总之,游泳作为一项重要的水上运动,其已经成为我国很多高校的主要课程之一,其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良好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游泳馆由于管理不到位、经营理念落后和资金缺乏等情况,导致游泳馆的管理效率并不理想。所以,高校要审时度势,根据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游泳馆的持续发展制定良好的应用策略。在保证游泳馆运营规范、正规的前提下,现经济化的转变,以保证其资金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 陆诗亮,郝秋实.游泳馆可变设计研究[J].华中建筑,2014,(6):41-45.

[2] 李阳.我国高校大型体育馆运营模式研究――华南师范大学游泳馆案例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25):70-71.

[3] 王光武.大学游泳馆经营管理与开发的可行性分析[J].现代商业,2015,(15):277-278.

[4] 金彦,吴强.高校游泳馆市场化运营之探索――以浙江工业大学游泳馆为例[J].运动,2014,(13):144-146.

[5] 李华.高校游泳馆经营管理策略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2):116.

[6] 金珂屹.大连高校游泳馆与商业游泳馆经营现状对比[J].当代体育科技,2013,(27):99-100.

[7] 段沁林,张洪军.昆明地区高校游泳馆经营管理现状分析[J].体育时空,2016,(15):91.

上一篇:私营企业档案管理与经济效益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高校人才培养中心理咨询的功能性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