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运用电教媒体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时间:2022-09-22 05:44:37

浅议运用电教媒体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不难看出,现行的语文教材大部分是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但不少作品所描绘的社会时代、地理环境、人情风味,却为今天汲世不深的孩子所感到疏远、陌生。比如,山区的孩子学不懂《观潮》,沿海的孩子学不好《草原》,内地的孩子较难理解《海滨之城》。再加上在传统的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凭借文字教材在大脑中引发表象,并进行信息加工、储存,达到认识事物的过程。但学生对于有些教材仅能从阅读中获得一些模糊的概念,甚至是虚假而违反真谛的错误概念。而在阅读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电教媒体,不仅能为孩子们提供并创设了一个认识观察的良好条件,还起到了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作用,为优化阅读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的思维往往是借助于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的。科研资料表明,人们学习,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这说明视觉在学习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创设一个色、形、声俱全的情景,对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而借助于现代电教媒体来创设这样一种教学和思维情景又是非常可行的。如教学《草原》一课时,教师先播放一段配有轻柔音乐的草原录像;连天碧绿的草原上散布着星星点点的牛羊,开阔无垠,无遮无拦。并配合文字教材的讲述:“哪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随后让学生说说草原的景色,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学生仿佛置身于那穹隆式的天幕之中。这样,既让南方学生熟悉了我们北方的草原,又为学生创造了这种愉快和谐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段打下坚实的伏笔。

二、运用电教媒体解决教材的重点难点

每篇课文都有突出中心和可以用来体现训练重点的词、句、段,也有意思比较深或内容离学生实际比较远的词、句、段。在阅读教学中,当教材内容记叙的人或事远离学生时,当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捉摸不透时,当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或关键处需要学生理解掌握,而学生难以掌握时,教师抓住时机恰当运用电教媒体来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飞夺泸定桥》一课中,“夺桥”是课文的重点,要求学生能理解夺桥的经过,体会并学习红军战士不怕牺牲,英勇战斗的精神。在教学时,我先播放战士们夺桥的录像片,随后让学生说说战士们是怎样夺桥的?再让学生找出描写战士们夺桥经过的段落读一读,并画出描写战士们动作的词语,并讨论这段中描写战士动作的几个词“拿、背、冒、攀、冲”能不能用别的词换下来。讨论时,让学生再回忆录像中的画面。这样学生借助录像既理解了课文的难点,又真实地看到红军战士在激烈战斗中的英勇表现,进而用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熏陶着幸福生活在和平时代的学生的稚嫩心灵。

三、运用电教媒体,进行阅读思维训练

所谓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以增强学生理解课文词、句、段、篇的能力。电教媒体有鲜明的形象性、直观性,聚声、形、色一体,在阅读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读懂课文中的词句的基础上,适时地展示课文内容的声图画面,在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客观事物,然后再读课文,边读边在头脑中展示刚才的画面,在他们的头脑中展示刚才的画面,在他们的头脑中进行再造想象。由于已在低年级利用电教媒体对学生进行了形象思维的训练,到了中、高年级利用电教媒体则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阅读抽象思维能力。如教学《颐和园》一课,先让学生看电教影视,看的同时听录音朗读课文。那么学生在边听边看的同时,既在脑子时呈现出三幅颐和园的美景图,又理清了文章的层次。这样学生划分起段落来就容易多了。

四、运用电教媒体,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从小学语文教材看,大部分篇目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凝聚着作者的心血与生命,充满着丰富的思想感情,是陶冶学生情感的典范之作。因此,阅读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情感教育的因素。情感的形成要经过酝情、入情、动情的自然过程,而思想教育便在情感的起伏变化中同步进行着,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着。阅读教学中运用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电化教学,根据教学时序、教学内容和学生情感变化的需要,运用相应的电教媒体,提供新颖的、奇特的、趣味的音像教材,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深入挖掘教材中情感教育因素,更有效地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文章的内容,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为了让学生体会“小女孩具有美好的愿望,然而却逃脱不了悲剧的结局,从其‘美好’中更见其生活下的社会制度的黑暗”这一主题思想,我在教学中根据课文的情节,抓住时机运用电教媒体,展示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看到的美丽幻象,让学生感受小女孩的美好愿望。在学生一次次地感受小女孩愿望的同时,学生的认识、情感也在升华,他们从生动形象的画面中产生与小女孩共同的情感――那只是幻想,美好的愿望会在火柴熄灭的一瞬间消失。这样,更激起了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也激发了学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无比憎恨。

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先进的电教手段,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能更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上一篇: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激励性策略 下一篇:浅析初中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