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时间:2022-09-22 05:35:52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摘要】以本人在化学教学中的经验为佐证,论述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将所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

【关键词】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化学教学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现。能力是指人们运用有关知识顺利地完成某项任务的一种机体活动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通过练习而获得,是在大量地反复地练习中得以形成和巩固的。

1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是能力的源泉,丰富了知识有利于能力的提高;反过来,能力提高了又会促进知识的掌握。知识和能力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体。掌握知识技能与发展能力应该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就不可能拥有出色的能力;能力的大小又决定知识的高度,只有有较广泛的知识面,并且将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最终拥有能力。

2知识与能力的转化

知识不等于能力,有了知识不等于有了能力。要使各种不同的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能力,就必须进行能力的培养。没有正确的知识就谈不上转化为能力的问题,没有能力的培养,知识是不会自动转化为能力的。能力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能力的发展又促进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教学中要注意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化学知识融汇貫通、横纵整理、有序贮存的学习能力。学生能对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如何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里用自己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实际作法作为上述的佐证。

2.1在观察实验现象、解决实验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尽可能联系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多提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多观察、多分析,并启发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养成联系实际勤于思考的习惯;学会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经过思维加工使感性材料能上升到理性认识,总结出化学的规律性。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一种知觉过程。观察对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在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最主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它对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促使学生离校后继续学习或进行创造性的劳动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2在讲新课中培养学生分析和阅读教材的能力。

化学教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这个系统有它整体的目的和运行规律,无论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教学,还是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的教学等,都得按照一定的顺序连貫地、有计划地、有步骤地进行教学。“读”是各个环节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没有“读”作基础,“讲”就不能达到水到到渠成的的目的,也就不能将知识点梳理、将规律交代明白。只有在学生读的基础上对教材有所感知,才能得到老师的点拨,才会实现质的飞跃。

在教学中,我注重给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交给学生学习化学的“钥匙”,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这样知识才能与能力不脱解,知识才能转化为能力。在教学时不仅让学生阅读,让学生掌握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必不可缺的,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学会获取知识的本领。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把所要讲的知识点一一列出,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去阅读教科书上的内容。这样学生通过阅读,才能有意识地领会到书本上所讲的内容。如:《化学平衡》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改变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①对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和特点,②外界条件对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内容。教材对①这部分内容,是以反应为例子,分析了在一定条件下,当V正=V逆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进而揭示出化学平衡状态的“动”、“定”、“变”三个特征。对于②这部分内容,教材是通过学习几个实验帮助理解化学平衡原理的。通过这样的阅读使学生很自然的领悟到本节教材讲述的内容是什么,领悟到化学知识是从生活实践和化学实验中获得,又以此为基础再提高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分析和认识的。从而使化学知识得到深化,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研究化学的方法。

如果学生只会在课堂上听、记教师所讲的内容,则这位学生就象一部录音机和录像机,不仅学的知识死,而且容易忘掉。因此必须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这就是分析教材和阅读教材的能力要跟上去。

3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

这里所阐述的失调,就是学生的思维仅仅局限在教师在讲课中所举的事实的圈子里。这种关系失调的后果,就是反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变成了一堆僵死的,不再发展的东西,因为这些知识不能迁移,不能被新的事实所丰富,不能用来解释新的事实。这里我把它称之为知识的僵化。当知识处于这种状态时,就会遇到一些乍看起来令人觉得奇怪的现象。例如,学生背会了关于物质有4种状态的概念,但是他在实际生活中却不去注意大量的这类事实,不去利用这些事实来从新的、以前未知的角度去解释这一概念。于是,在检查知识时,学生遇到了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气态的事实,这种事实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可学生们却茫然失措,不能理解和解释它们的实质。

为了使学生学会自觉的把概括的东西运用于生活实践,必须让他们独立地搜集大量的事实,思考这些事实,并对它们进行系统整理、对比和分析。对事实的搜集和加工,这本身就是一种知识的状态,即能动的状态——从课堂上获得的知识体系中自觉地挑选出必要的规律性、特性和定义的状态。使知识进入这种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搜集和加工事实是一种特殊的技能,有了这种技能,就能使知识经常地处于发展之中,而这种发展又是具有深刻的特性的:学生运用自已的思维分析他周围发生的事物,坚持下去学生就掌握了一定的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所谓能力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失调,表现为学生还没有具备作为掌握知识的工具的那些能力。可是教师已经把源源不断的新知识硬塞给他,快点掌握,别偷懒!这样的学生就好比没有牙齿的人:他们被迫地把没有咀嚼的食物囫囵吞咽下去,开始时感到胃里不舒服,以后就生起病来,以至无论什么也不能吃了……。”苏霍姆林斯基用一个非常形象的比方来说明了能力和知识之间的失调。

教师不在乎教学生多少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的知识能够合理地运用多少。教材本是架在学生与课外书籍之间起一个桥梁,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学会教材,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的运用,使他们对所学知识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应该将对课本的讲解变成我们教学的全部内容。知识与能力的能否失调,就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

凡是正确的知识都必须转化为能力,能力必须用正确的知识来丰富和指导。用一句话来说,正确的知识通过能力的训练可以转化为能力,能力又可以丰富正确的知识,二者结合起来就会产生新的飞跃,将正确的知识变为真正的有用的可靠知识。再用这个被能力丰富了的知识去再一次指导实践(再次能力训练)又会产生第二次飞跃——使知识变为更可靠更有用的创新知识。这是完全符合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的。

上一篇:《税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合理定位与路径选... 下一篇:点拨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