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2001―麻风病流行病学分析

时间:2022-09-22 04:13:11

遵义市2001―麻风病流行病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412-02

麻风病在遵义市得到了有效控制,患病率从2001年的0.0073‰,降至目前的0.0051‰.为进一步掌握麻风病流行动态,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现将遵义市2001―2010年麻风病流行病学分析如下:

1 资料来源

每年各县(市、区)疾控中心慢病科及桐梓县皮防所收集整理,年终由市疾控中心汇审。

2 结果

2.1 麻风病流行情况:

2001年底累计发现麻风病人1884例,治愈1076例,死亡657例,其它减少101例,现症病人50例,当年发现新病人6例,发现率0.08/10万,患病率0.0073‰。随着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及中央资金的投入,麻风病防治工作力度加大,到2010年底现症病人39例,患病率降至0.0051‰,发现新病人19例。发现率0.25/10万(见表1)。

至2010年全市患病率超过0.01‰的县有、凤岗县0.025‰、务川县0.0114‰、遵义县0.0101‰,发现率大于0.5/10万的有、遵义县0.67/10万、凤岗县0.69/10万(见表2)。

2.1.1 季节分布:全年均有病人发生,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2.1.2 地区分布 全市十四县(市、区),除赤水市近十年未发现病人外,其余十三个县(市、区)均有病人发生。其中以风冈县、遵义县、务川县发病较多,汇川区、绥阳县、正安县、道真县较少。

2.1.3 型别分布 2001―2010年累计发现新病人114例,其中多菌型87 例,少菌型27 例,型别之比为3.1:1。

2.1.4 年龄、性别分布 发病主要为成年人,年龄最大的74 岁,最小的 13岁,平均发病年龄40.8 岁;14岁以下儿童2例(均为13岁),占总病人数的1.75%。男性77例、女性37例,男女之比为2.08:1。

2.1.5 畸残分布 至2010年累计Ⅱ级畸残病人29例、占病人总数的25.4%,其中多菌型病人16例、占畸残总数的55.2%,少菌型病人13例,占畸残总数的44.8%。

2.1.6 职业分布:114例病人中5例学生、无职业4例、干部、工人、个体各1例,102例均为农民,占病人总数的89.4%。

2.2 治疗情况

2001―2010年累计现症病人338例,其中少菌型39例、多菌型229例,全部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广的联合化疗方案(MDT),覆盖率100%。除3例死亡,共完成治疗335例,其中2例复发。

3 讨论

从遵义市麻风病流行情况看:麻风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发病率、患病率大幅度下降,近十年来持续稳定在中低流行范围。2010年全市麻风病疫情显示,大部分县(市、区)已达到卫生部要求的基本消灭麻风病指标(患病率≤0.01‰),但仍有凤冈县、遵义县、务川县未达到。故加强深入发现病人,及时规则地进行MDT治疗,减少传染源,减少新发病人,及时正确的进行判愈,减少现症病人。使之达到基本消灭指标。

从近10年麻风病发病情况看:发病年龄最大的74岁、最小的13岁、平均40.8岁,98.2%为成年人,这与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和人群平均免疫水平提高,发病率持速下降,儿童在人群中感染机会减少,成年人流动性大接触麻风病人的机会较多有关;本次报告男女性别之比为2.08:1,这与男性外出机会多于女性,同时容易接触感染,生理因素等。从发病职业来看:114例病人中有102例为农民,占总病人的89.5%,这与报道的麻风病分布于山区居住环境、生活、卫生条件较差有关。

从近10年麻风病流行情况看:多菌型高于少菌型,型别之比为3.1:1,这是因为多菌型病人的病程长于少菌型病人,部分少菌型病人自愈,同时多菌型潜伏期长导致传染机会增多;麻风病的流行除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外,与生理、自然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其中社会因素对麻风病有着关键性影响。由于长期以来的恐麻心理,病人不愿暴露、社会对麻风病的认识不足,不能达到早期诊断目的,致使畸残发生,因此、广泛开展公众对麻风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对麻风病科学知识的知晓率,消除对麻风病人的歧视与偏见,树立“麻风病是可以防治”的观念,促进麻风病人主动就医,提高线索报告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畸残发生。

2001―2010年共有现症病人338例,全部采用联合化疗(MDT)方案,除3例死亡,共完成治疗335例,其中2例复发,复发率0.6%,充分肯定了联合化疗效果。因此、加强麻风病防治管理,提高麻防人员素质,深入开展宣传工作。发挥自报、互报及线索调查,以利早期发现病人,减少畸残,降低流行程度,最终实现消灭麻风病危害的目的。

上一篇:满意度调查在改进优质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 下一篇:一起由豆角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