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学期间“请恋爱一次,无论成败”

时间:2022-09-22 03:40:19

浅议大学期间“请恋爱一次,无论成败”

摘 要 爱情是大学校园里的热门话题,也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发展,渴望爱情,想谈恋爱已成为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的心理状态,但是,由于大学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的一些因素,许多人在承受学习压力的同时也承受着恋爱与性有关的各类问题的困扰,必须帮助大学生学会正确的恋爱,实施真正的人性化教育。

关键词 大学生 恋爱 恋爱观 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长久以来对于在大学里面该不该谈恋爱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随着新学期3000名新生踏入校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报到时,一张贴在学校宣传栏上的海报“亮”了,其中第七条写着:至少应该恋爱一次,无论成败。使得这个问题再一次被摆在了大学新生们的面前。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人生有两次出生:头一次是在开始生活的那一天;第二次,则是在萌发爱情的那一天。伴着成长,爱情逐渐脱去神秘的外衣,开始悄悄地降临到我们的身边,一对对青年男女手拉着手,肩并着肩,互相依偎走在校园小径上,构成一道浪漫的风景线。大学生群体正值青春期,相比中学阶段,大家已从艰辛的高中步入轻松的大学校园,没有了学业的重压,没有了父母的管束,没有了老师的叮咛,就如同打开了鸟笼的小鸟,在蔚蓝纯洁的天空中自由飞翔,有了可供自由支配的充足时间、完备的设施、优美的环境,谈恋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因此,对于大学生的恋爱问题,高校早已不再明文禁止,转而采取“不禁止、不鼓励”的中立态度。以笔者之见,对于大学生恋爱,校方中立即可,鼓励学生、让学生“至少应该恋爱一次,无论成败”,则未免太过荒唐。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北京益派市场咨询公司,对150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7.9%的受访者大学时谈过恋爱,37.6%的受访者赞同大学生将恋爱列入大学生活计划。受访者中,大学在校生(包括本科生与研究生)占15.3%,大学毕业生占53.8%,其他身份人群占30.9%。大学谈恋爱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调查中,27.8%的受访者认为利大于弊,26.4%的受访者认为弊大于利,45.8%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具体而言,44.8%的受访者认为大学谈恋爱有利于个人更好地应对以后可能出现的情感问题;45.2%的受访者认为大学谈恋爱可能会帮助年轻人找到理想的终身伴侣;43.4%的受访者认为这有利于年轻人学会体谅和关心他人。其它益处还包括:充实大学生活(36.2%);培养健康人格(32.0%);尽早解决个人问题,避免被剩下(26.9%);提升自信(26.2%);学会理财(13.0%)。

同时,64.7%的受访者认为大学恋爱可能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63.8%的受访者认为大学恋爱影响学业;59.5%的受访者认为谈恋爱的学生可能会因失恋遭受重大打击;16.3%%的受访者认为大学恋爱可能影响人际关系。

上述数据充分反映了一方面大部分同学对着爱情都有或多或少的向往,谈恋爱很正常,是人生成长的必然环节,在恋爱中能体验人生,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与尝试,或许正因如此,宁波理工学院公开鼓励大学生“至少应该恋爱一次,无论成败”。我们确实可以为这所大学的勇气赞叹,为这所大学的人性教育光辉鼓掌。当然,另一方面上述调查的数据中发现,还是有较大反对的声音,还需要配套之正确的恋爱观树立。我们的大学不妨设立恋爱讲座,帮助大学生学会正确的恋爱,这才是真正的人性化教育,如果只是一味强调请恋爱一次,还无论成败,有把恋爱“技术化”之嫌。

首先,它传递的观念是“恋爱是大学生活的必需品”。须知,恋爱固然美好,但它绝非大学阶段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因为,恋爱需要缘分,而缘分这个东西不是想有就有的。如果学生笃信“至少应该恋爱一次,无论成败”的宣传,在缘分未到的情况下盲目跟风,“为恋爱而恋爱”,那就不是恋爱而是“练爱”了。如此“练爱”积累的不过是不负责任的感情经历,轻则削弱学生正确的婚恋能力,重则给学生造成难以修复的感情创伤。每个人的境遇不同,究竟会遇到几段恋情,也许谁都无法提前决定,但每个人至少都应该做到,每一次都认真对待,而不是游戏爱情。大学生千万不要把爱情当成一门“作业”,把谈恋爱当成一项需要掌握的技术。让感情发乎本心,有爱就爱,没有爱就不爱,这才是正确的恋爱观。

其次,它传递的另一个观念是恋爱一次只是“保底”,多多益善,且要看淡结果。须知,真正的恋情应是双方确立关系之初就该把结婚、建立家庭作为目标,就该注重结果,把对方视为此生唯一伴侣。“至少应该恋爱一次,无论成败”等于把恋爱与结婚割裂开了,只是强调了学生爱的权利,而忽略了学生爱的义务和责任,只是告诉学生应该通过“练爱”积累感情经历,本质上等于“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多次拥有”。

再次,大学生虽然各方面日趋成熟,但毕竟还不够成熟、理智,尤其是大一新生。盲目地鼓励学生恋爱,容易使学生模糊恋爱与学业的边界,使其“热衷”于恋爱而淡化学业。同时,恋爱耗费的不仅是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也会加重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严重的还会诱发犯罪行为。此外,如果学生对于爱情没有明晰的认识,也容易出现未婚同居、堕胎、婚外恋等“过激行为”。

所以,对于大学生恋爱,高校的当务之急是进行有针对性地正确引导,通过开设《爱情与婚姻》选修课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婚恋观、性心理、性生理、性道德教育,使学生不跟风、不盲从,在抓住恋爱机遇的同时,也能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远离不文明、不健康行为。

上一篇:浅析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下一篇:浅析政治课成为使学生聪敏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