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9-22 02:56:47

半干旱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摘 要] 运用玉米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玉米在半干旱地区栽培各个生育阶段的主要矛盾及栽培上的主攻目标,以便综合运用农业技术措施来调节玉米生长发育,实现玉米低成本的高产稳产。

[关键词] 玉米;半干旱地区;高产栽培

玉米是建平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占粮作物的70%。已成为建平县农业生产中的主导产业。

一、秋翻整地,施足基肥

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发达,要求深厚肥沃,疏松通气,蓄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适当深耕,加厚活土层是玉米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深翻一层土,多打一成粮”。由于建平县春季少雨多旱风,应秋翻秋起垄,耕深达25cm,以便积蓄秋冬雨雪,秋雨春用,熟化土壤;基肥以农肥为主,亩施农肥5000kg。“不施万斤肥,难打千斤粮”。农家肥经过冬春初夏的腐熟分解与土融合,增强了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能有效地供应玉米植株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二、冬灌底墒水,早春耙压保墒

建平县春季大多干旱少雨,凡有灌溉条件的,在冬前施足基肥深耕后,应灌足底墒水,沉实土壤,冻死越冬害虫;早春土壤化冻时及时顶凌耙压,使地平土碎,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土壤化冻通浆时,再镇压一次,蓄住化冻水,利于玉米适时播种,苗全苗壮。

三、选用优良品种,合理密植

选用适宜当地自然、生态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的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熟期适宜的优良品种,合理密植地建立玉米群体结构,使单位面积的穗数、穗粒数与粒重协调发展,是提高玉米单产的有效措施。

“稀植”,穗大粒多,籽粒饱满,单株产量高,但穗数少,亩产量不高;“过于密植”,亩穗数虽然有所增加,但因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好,单株发育不良,空杆多,穗子小,穗粒数少,粒重减轻,亩产量仍然不高。只有合理密植,使个体生育与群体的发展协调起来,才能提高玉米的产量。

合理密植的原则:肥地,水肥条件好的宜密,薄地,水肥条件差宜稀;株型紧凑、叶片上冲、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宜密;植株高大、叶片平展、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宜稀。地势高、气温低,玉米生长矮小密些反之稀些。梯田比平川地密些。如建平南部选用晚熟的品种东单90、富友99,亩保苗3000~3200株;北育288,亩保苗3800~4000株;建平县北部选用中熟品种辽单565,亩保苗4000~4500株,郑单958、先锋335,亩保苗3500~4000株。

四、适时早播,一次播种保苗

玉米适时早播,能延长玉米营养生长时期,积累更多营养,满足穗分化及籽粒灌浆的需要。早播早熟,利于籽粒灌浆阶段有足够的积温,使籽粒饱满。适时早播的幼苗,在低温和干旱的环境中得到锻炼,使地上部生长缓慢,根系发达,茎组织坚实,节间短,植株矮小,能增强耐旱、抗倒伏的能力,而且,早播地温低不利于黑粉病孢子发育,减少玉米病害危害。

建平县春季少雨,旱情严重,种子发芽很大程度上靠秋后冬灌土壤储存下来的水分。当土壤5~10cm土层地温稳定在10℃左右,田间持水量维持在60%~70%时即可进行播种。最佳播种期一般在4月20日—4月30日,岗地向阳地宜早,低洼易涝,背阴地宜晚,晚熟品种宜早,中熟的宜晚。播种得越早,越有利于玉米增产。

玉米播种多采用条播,深开沟浅覆土,将种子种在湿土上,播种时选用籽粒大小一致的饱满种子,下籽均匀且踩格子,亩用种子3~4kg,亩施种肥磷酸二铵20kg,硫酸钾肥5kg。种肥与种子分开,肥在种子的侧下方,与种子有一层土隔开。播种深浅一致,一般3~5cm,覆土厚度均匀严密,播后视土壤墒情及时镇压2~3次,使种子与土壤密接有利种子吸水发芽,既防透风跑墒,又可加强土壤毛管作用,提升水分。土壤湿度过大时不要当时镇压以免造成板结,妨碍出苗。这是保证玉米苗全、苗齐、苗壮的重要环节。

五、加强田间管理,争取棵壮穗大

玉米高产的关键在于田间管理。“三分种,七分管”。才能发挥水、肥、种、密等增产措施作用。

1.苗期管理(出苗—拔节)

玉米从出苗到拔节,是营养生长阶段,以根系生长为中心。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保证苗“齐”的基础上促根壮苗,“壮苗先壮根,促苗先促根”。

①适时间、定苗,避免幼苗拥挤相互遮光,争水争肥,减少土壤养分和水分消耗,有利于培育壮苗。当玉米幼苗3—4片叶时间苗,5~6片叶时定苗。个别缺苗地方可在定苗时就近留双株进行补偿。

②中耕除草,是促“下”控“上”增根壮苗的重要措施。不仅疏松土壤,提高地温,增强土壤微生物活动,促进幼苗健壮,而且消灭杂草,减少地力消耗。天旱时还能防止水分蒸发,起保墒防旱作用。玉米苗期中耕一般进行2~3次。第一次在定苗前,浅一些,防止壅土埋苗;第二次在拔节前,深一些,利于次生根下扎。

③蹲苗促壮。苗期底墒好的情况下,不追肥、不灌溉、多铲地,造成上干下湿,上虚下实的土壤环境,使根系向纵深发展,控制幼苗徒长。使幼苗敦实粗壮。增加后期抗旱和抗倒伏能力,蹲苗的原则:“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蹲苗时间从出苗到拔节(30d),蹲苗结束后立即追肥浇水。底墒不足,天又旱,叶子大部萎蔫,应停止蹲苗,并追肥灌水。

④防治地下虫害。苗期常有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危害,播前种子包衣或苗期撒毒谷、毒饵防治虫害。

2.穗期管理(拔节—抽穗)

玉米从拔节到抽穗,营养生长旺盛,生殖器官逐渐分化形成,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是争取穗大粒多的关键期,主攻方向是壮株促大穗。

①轻追“攻杆肥”(拔节肥)。在玉米拔节前后,追施适量的攻杆肥,可使杆壮叶茂,利于穗分化与形成。追肥量占总追肥量的20%~30%,应以速效氮肥为主,在缺磷少钾地块应配合磷钾肥使用。每亩追施尿素10kg。

②重追“攻穗肥”(孕穗肥)。在玉米拔节后20~25d或抽雄穗前10~15d即所谓“大喇叭口”期,正直雌穗小花分化期末期和雄穗花粉粒形成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十分旺盛,需要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是决定玉米产量的水肥“临界期”。此时施肥灌水,对果穗大小,穗粒数的多少具有重大影响。追肥量占总追肥量的60%~70%,每亩追施尿素35kg,硫酸钾5kg。

③适时灌水。玉米灌水从拔节期开始,但是拔节期不宜大水漫灌,以免引起茎杆过旺生长,穗位升高,易倒伏。孕穗期是玉米需水的临界期,水分充足,有利根系发育,促进支持根发生,增强抗倒伏能力,而且缩短雌、雄花序出现的间隔时间,利于授粉结实。

④中耕培土。玉米是中耕作物,穗期中耕一般为2次。玉米在拔节时,结合追肥用耘锄中耕一次,大喇叭口期结合追肥用铧犁中耕培土。利于近地茎节次生根和支持根的早发快长,扩大吸收范围,增强抗倒伏能力,又能利于灌溉和排水。

六、花粒期管理(抽穗—成熟)

玉米从抽穗到成熟,是玉米开花散粉和籽粒形成阶段,营养生长已渐趋停止,完全转入生殖生长。管理主攻方向是,保花攻粒,防早衰。

①酌追“攻粒肥”(花粒肥)。在玉米抽穗后开花授粉前,即抽丝时酌追攻粒肥,防止后期脱肥,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制造更多的营养物质,促进灌浆,增加粒重。花粒肥要早施少施,一般占总追肥量的10%,每亩追施尿素5kg。若前期追肥较多,玉米生长正常,可不施,以防贪青。

②浇足攻粒水。玉米在抽雄穗前10d到抽雄穗后20d,是玉米需水高峰期,水分状况对玉米生长结实的影响最为强烈。“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此时,灌水,使土壤湿度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有利于缩短雌、雄花序出现的间隔时间,花期协调,花嫩粉多,受精良好,结实率高,粒重增加。

③隔行、隔株去蓼(去雄)。去雄(拔蓼)是简而易行的增产措施。“玉米去了头,力气大如牛”,去雄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加光合,减少雄穗开花消耗营养,促进雌穗发育,提早抽丝,果穗增长,粒重增加,提早成熟而增产5%~10%,且兼防玉米螟的效果。为了保证有足够的花粉量,一般在雄穗刚抽穗尚未散粉时,隔行或隔株去蓼,去蓼株数不能超过总数的1/2;阴雨连绵或天气干旱,去蓼株数不能超过总数的1/3;边际2~3行和间作地块,不宜去蓼,以免影响授粉。

④人工辅助授粉。在盛花期,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天气上午8~10时人工摇株辅助授粉2~3次,每隔2~3d一次。促进授粉良好,籽粒饱满,不缺粒秃顶。

⑤放秋垄。玉米灌浆后,浅锄地破板结,疏松土壤,消灭杂草,提高低温,促早熟。但不能伤根折损叶片。

七、适时防治玉米螟虫

玉米螟虫在建平县一年发生两代,第一生在6月中下旬,危害玉米心叶,第二生在8月上中旬,危害玉米雌穗尖,药剂防治上可用BT乳剂每亩150~200g,制成颗粒剂置入玉米的心叶中或兑水30kg喷雾。

八、适时收获

玉米收获应晚收5~7d,待玉米苞叶变白,上口松散,籽粒已经完全硬化时收获。

参考文献

[1] 农作物栽培学

[2] 植物保护学

上一篇:川东丘陵区水稻倒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下一篇:水稻覆膜栽培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