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滇池旅游度假区体育旅游开发模式探究

时间:2022-09-22 01:46:14

昆明滇池旅游度假区体育旅游开发模式探究

自19世纪中叶,“近代旅游业”兴起的这100多年时间里,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以旅游业带动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格局的战略性调整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产生于旅游母体的体育旅游是体育业和旅游业交叉、融合而产生的新兴旅游形式。体育旅游更注重的是体育活动在旅游中的作用,是以体育活动为主导的旅游,是我国新兴的休闲娱乐方式 。

昆明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处亚洲大陆腹地,是东亚大陆与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和各国进行经济贸易往来的陆路枢纽,也是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核心区,区位优势独特显要。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位于“高原明珠”――滇池之滨,拥有世界同纬度或同海拔地区独有的“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特征,是全国唯一一个位于内陆的国家旅游度假区。2010年,度假区实现增加值90亿元,同比增长40.4%,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85.4亿元,同比增长41.2%;实现服务业总收入224.7亿元,同比增长68.6%; “十一五”期间,全区累计实现旅游服务业总收入达到492亿元,年均增长84.8%;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09亿元,年均增长66.6%。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内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独特。2012年正逢昆明滇池旅游度假区建区二十周年,通过二十年的建设度假区形成了延续山水生态和民族文化、康体休闲等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成为旅游、娱乐和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度假区的特点是休闲度假、康体娱乐,这与体育旅游的核心特征不谋而合。作为1992年国务院首次批准在全国建立的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昆明滇池国家旅游渡假区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开发休闲体育旅游产品的条件。

一、基于空间布局的体育旅游产品定位

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在《十二五纲要》中提出:依据战略和功能定位,度假区空间布局为“一核、二区、三带”,规划总面积达到47.5平方公里。其中“一核”是指10平方公里的海埂片区,功能定位与发展基本思路为:巩固基础,挖掘潜力,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优化结构,提升品牌,增强带动力,做大休闲康体,做精高原体训,做强民族文化。“二区”是指国际高端商务旅游片区(25平方公里的大渔片区),功能定位与发展思路为:理念现代,功能齐全,构建服务呈贡新城、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高端商务、国际会展、现代度假引领区;湖滨休闲度假片区(即广福路以南、新划入度假区的12.5平方公里的沿滇池湖滨区域),区功能定位与发展思路为:依托滇池滨水资源形成沿湖滨的休闲旅游区,主要发展沿湖湿地公园、旅游度假酒店、特色餐饮等项目。“三带”是指滇池东岸湖滨旅游景观带、广福路―呈贡新区大道为轴的高端商务区发展带和大众休闲经济带。

根据滇池度假区的空间布局应明确海埂片区作为体育旅游开展的核心区域,采取扩散式的空间格局,优化旅游空间。核心区域以开展体验类旅游产品和观光类旅游产品为主,延伸层次主要开展休闲类和特色类旅游产品,结合周边景区景点开展绿色生态体育旅游。大众性、家庭型或其它观光、休闲、购物等旅游方式为基本点,采取点面辐射的空间开发格局(见图4-13)。这种扩散式的旅游产品的空间格局能够延长游客旅游的时间,但必须以畅通的交通条件为前提。

根据滇池度假区“十二五”空间战略规划,结合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构建度假区体育旅游产品定位为:海埂片区整合现有体育旅游资源重点开发体验类、观光类体育旅游产品、大渔片区结合湖滨休闲区重点开发休闲类、特色类体育旅游产品。

二、开发思路

(一)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基础保障能力

(1)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强化交通支撑能力

体育旅游的开发离不开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度假区应建设以主干道、次干道、步行道等互为补充,内外交通合理衔接,并有足够容量和服务水平的对外交通系统。应建设滨湖水岸线观光游览步行街、中心区观水步行街、社区绿化景观等,让游客真正体验沿山川湖畔步行休闲的乐趣。并加快设立海埂片区与大渔片区之间的交通转运站,设立完善在度假区内部运行的电瓶车等旅游交通工具,打造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无障碍交通体系。

(2)加强信息通信设施建设,提升度假区信息化服务水平

需建设度假区电子商务和政务平台,深化信息技术在市场宣传、招商引资、咨询服务、项目开发、支付结算等各领域的应用,以信息化促进度假区各产业的进步与发展。提高设备维护投入,保证优质高效的通信信息服务。普及网络服务,加强宽带数据业务,无线上网服务。增加旅游专用通讯装机,建设电信线路,提高通信质量。

(3)加强安全设施建设,提升旅游安全保障水平

体育旅游较一般旅游项目而言,更加惊险刺激危险性也更高。这就要求在开发过程中应以人为本,建立质量较好的安全保障体系,制度化地监督检查服务设施的安全性,防患于未然,对一切可能发生的旅游危险给予提前防范。

(二)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培养世界品牌,提升区域竞争力

度假区应加强对海埂片区内部资源整合及外部资源的利用,即通过机制创新、统一规划、推动产品升级,加快各度假疗养场所、两大体训中心、民族村与民族博物馆的整合利用,体训中心与体育学院、体育服务企业与民间组织的联合。在注重或实施度假区内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同时,加快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商标的培育,提升度假区康体、旅游、休闲品牌品质。树立度假区“康体休闲之都”的良好形象。加快形成休闲、康疗、体育健身、文化娱乐、旅游度假等领域专业服务合作网络。提高服务水平,率先形成品牌,赢取品牌输出的增值效应。

(三)增加投资力度,创新融资方式,鼓励多方发展体育旅游

在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树立经营意识,创新投资方式,加强资本运作。一方面要激励投资,促进加强与省市商务、台办、侨办、工商联、各省驻滇商会等部门的联系,实施委托招商、主题招商、敲门招商、展会招商、境外招商等方式,创新思路和手段,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另一方面要灵活运用社会资本,除了争取国家专项资金、银行贷款和招商引资以外,还要灵活运用挖潜空间巨大的民间资本市场,营造多元投资主体结构,推进各类项目的建设。并探索尝试新的资本运作模式,如采取BOT(Build-Operate-Transfer)、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以及相关的资本运作方式进行融资、建设、经营与管理。

(四)加快人才培养,吸引优秀人才

体育旅游作为一个综合性产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是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得以发展体育旅游事业的关键因素。要重视优化人才培养环境,建立健全培养机制,注重专业性人才的引进及现有人员的规范管理。要根据体育旅游的项目开发策划,系统的建立人力资源方案,根据所开发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人才需求类型、结构以及规模。旅游企业要加强同各大高校的合作,一方面邀请各高校的专业参与或主持重点项目的建设;另一方面利用高校优势对旅游管理人员、导游人员和服务人员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使其能较快的掌握体育方面的相关技能,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以满足昆明市和滇池国家度假区对体育旅游人才的需求。

(五)优化旅游生态环境,促进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

滇池水体资源污染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度假区水上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要实现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预防由于盲目开发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优化度假区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必须遵循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充分考虑旅游环境的承载力,维护生态平衡,树立环保观念,防止对生态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利用。保证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资源浪费,重视旅游过程中游客对生态环境的满意程度,以营造舒适、宁静、清新的旅游环境为目标,从而实现昆明滇池国家旅游渡假区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 柳伯力、陶宇平.体育旅游导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2

[2] 王云才.现代旅游规划设计案例[M].青岛出版社,2004.4

[3] 姚媛.陕西体育旅游发展SW0T分析及战略选择[J].西安体育学学报,2004.9

[4] 李海燕.浅析内蒙古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3

上一篇:加强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建筑内、外装饰工程节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