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起心爱读物 畅游知识海洋

时间:2022-09-22 01:22:51

捧起心爱读物 畅游知识海洋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阶梯,可以有效地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多读书,读好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质。受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时只注重学生对课外读物中的故事情节的理解,没有教给学生理解和感悟的方法,学生的阅读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为了落实新课改的理念,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教师应多思考,多实践,多研究,找到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好办法。

一、兴趣是学生捧起书本阅读的关键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首要环节,也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的必由之路。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作为促进学生阅读的动力,提高指导效果。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以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如教师可以组织讲故事比赛,让学生把自己看过的、听过的精彩故事讲给同学听,然后评选出一位“故事大王”,并且告诉学生要多看书,争取在下次的比赛中胜出。这样,学生一定会积极主动地翻阅各种课外读物,寻找最精彩的故事,争取成为班级的讲故事高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手抄报评比活动,让学生积极收集资料,从校园生活、科学教育等方面确定命题,通过广泛阅读、查阅资料,编辑出独具特色的手抄报。这样的活动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二、选择阅读内容是课外阅读指导的重点

小学生受年龄、知识结构以及阅读能力等方面的影响,鉴赏课外读物的能力还不够成熟,很难独立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要正确引导,给予好的意见和建议,选择适合学生具体学情的课外读物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典范性、针对性比较强的课外读物,如《小学生学习报》《我们爱科学》《作文与阅读》等少儿报刊,让学生在这些精心编选出来的课外读物中,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为了提高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书籍。如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从原著中了解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并从中了解诸葛亮、关羽等人物的性格特点,由此深化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选择教育部推荐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在文质兼美的名家之作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应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三、方法的指导是提高课外阅读效果的保证

正确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进步,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阅读指导中,很多教师只注重指导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忽略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致使学生的阅读质量一直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应创新指导策略,注重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文章的内容和意义各不相同,单一的阅读方法会让学生掌握不住文章的重点,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精读和泛读:短小精悍、意义深远的文章或段落应使用精读法,以积累课外知识;对故事性、记叙性较强的文章或段落要使用泛读法,以理清作者的思路。教师要引导学生区别并合理使用这两种阅读方法,学会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以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碰到一些生字词,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快速、准确地使用工具书,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四、习惯的养成是提高课外阅读能力的动因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依靠长期大量的阅读实践,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促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读写结合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把文中自己认为精彩的部分摘抄下来,并与同学分享阅读心得。在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读后感,表达自己的体会与见解,加强对文章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把自己认为有意义的语句背下来,以提高阅读效果。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提高阅读的效果和阅读的能力。

总之,课外阅读是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做好阅读内容的选择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上一篇:如何抓好写字教学 下一篇:叩开写字这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