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混凝土底板施工裂缝的分析及控制

时间:2022-09-22 08:43:48

地下室混凝土底板施工裂缝的分析及控制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施工和建设规模也不断的扩大和增加。在这种建筑事业的发展基础上,建设施工规模不断扩大、地下施工技术也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在地下工程施工中,其结构问题是最受人们关注和重视的环节,也是目前工作中最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的一个话题,尤其是裂缝的出现,更是深受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地下室混凝土底板施工中常见的裂缝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供同行工作参考。

关键词:地下室 混凝土 裂缝地下室工程在建筑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不断出现,其作用与地位与日突出,成为整个社会发展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环节。在地下工程项目中,由于混凝土施工越来越多,其产生问题也日益严重,成为影响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寿命的关键成分,因此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就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入手去总结和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各种质量问题加以完善和处理,从而使得整个工程都能够达到预计工作标准和施工要求。

一、混凝土裂缝分析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由于受到混凝土本身具有的特殊性和整体性总结和归纳,其在施工的过程中极容易出现各种质量缺陷和问题。尤其是在地下工程施工中,裂缝问题是最为严重和影响最大的工作隐患,其一旦出现,不仅造成建筑结构使用功能发挥的限制,同时也给工程使用寿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目前的工程施工中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入手去总结和控制,从而将各种裂缝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一般情况下,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裂缝的产生是最为常见的,也是最普遍的一种现象,根据多年的工程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其主要原因有混凝土内部结构强度设计不合理、周边温度变化过大以及地基不沉降等多个方面造成的,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钢筋出现锈蚀、混凝土质量发生变化等也容易给混凝土施工带来不必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地下室工程中,由于其处于地下,是一种与渗水相关联的工作模式,因此其在施工的过程中一旦出现质量隐患,极容易造成渗流现象,甚至是造成空间内部出现水流,给室内家具和其他设备带来影响,同时由于工程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造成了其一旦出现裂缝现象,则很难对于进行根治,并且还容易影响到地下工程的不稳,给建筑整体性带来一定的影响。经过总结和归纳,在地下室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造成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随着混凝土等级的不断提高和水泥用量的增加,各种不良因素和材质问题也成为影响工程施工的主要手段和因素,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也容易总称相关的超静定结构,使得结构约束力不断增加和增大。其次,在施工的过程中采取的施工方法不合理、不科学和不全面,从而造成了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了混凝土裂缝,给工程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控制裂缝的措施

1、钢筋布置

可以说在地下室混凝土施工中,钢筋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性材料,其应用对于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刚度和强度十分关键。在目前的钢筋施工中,其弹性模量和混凝土弹性相比较高达7倍以上,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好钢筋的合理配置工作十分关键,对于减轻混凝土的收缩程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同时在相同的配比率之下,我们应当选择合理的钢筋密布方法,通过针对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以研究和处理,同时还需要保障混凝土振捣合理,从而发挥出应有的工作效益和质量要求。

2、合理的设置施工缝

施工缝也被人们称之为伸缩缝,是目前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防止整个结构因为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而出现裂缝的一种预先设置的结构缝。我国现行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式结构处于室内或土中条件下的伸缩缝间距为55m,合理设置伸缩缝对大体型结构防止温度裂缝是非常有效的。

3、后浇带

它是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温度收缩变形缝,是一种特殊的施工缝。设计后浇带的目的是取代结构中永久性的伸缩缝。要求在浇捣后浇带之前,结构混凝土至少30%的收缩已完成。

4、选用相应的水泥

混凝土内部实际最高温升,主要处决于水泥用量及水泥的品种。应优先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品种,如矿渣硅酸盐水泥。在符合设计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减少水泥的用量。地下室外墙施工时,考虑到矿渣水泥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量大25%,因此墙板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好。

5、骨料

根据试验,采用5~40mm石子比采用5~25mm石子,每立方米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5kg左右,在相同水灰比情况下,水泥用量减少20kg左右,因此尽量选择大粒径粗骨料。

6、砂

采用中、粗砂,细度模数必须控制在2.3以上,含泥量控制在2%以下。因为采用细度模数为2.8比2.3的中砂每立方砼可减少水泥用量约30kg,减少水用量20~25kg,从而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和温差引起的收缩。泵送砼时,砂率应控制在38%~45%。

7、使用粉煤灰等矿物质外掺料。由于粉煤灰颗粒呈球状,为中空结构,主要成分为SiO2、Fe2O3、Al2O3、CaO、MgO,因此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对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替代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减少收缩,提高抗裂性有着良好的效果。但应注意掺入粉煤灰后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较低,掺量应根据水泥的品种、不同的工程对象、施工工艺,通过试验确定。

8、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

根据规范规定,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合理分段分层进行,使混凝土温度均匀上升,浇前应在室外气温较低时进行,混凝土浇筑温度不宜超过28 ℃。夏季施工时,如果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过高,可用冷水作为搅拌用水,也可将粗骨料遮盖,防止日晒以降低温度。 混凝土浇筑以后,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升温而达到的最高温度主要是混凝土入模温度与水化热引起的。规范规定:温度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温度升幅不宜超过25 ℃。对于浇筑厚度在1.0~2.5m的底板,实际最高温度一般发生在砼成型后的第3天。

三、结束语

总之,地下室混凝土裂缝控制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要通过设计、施工、材料优选等环节进行全面控制,才能减少裂缝的产生。采用了上述方法,经过了试验和工程实践,对底板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是行之有效的,但对墙面混凝土的开裂现象,还有待我们去继续研究。

上一篇:智能建筑的防雷、接地、抗干扰 下一篇:简述沉桩工艺和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