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预防全麻气管拔管反应的观察

时间:2022-09-22 08:04:02

不同方法预防全麻气管拔管反应的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处理方法对全麻气管拔管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96例患者,随机分成4组。记录诱导前、拔除气管导管几个时段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观察拔管时发生中、重度呛咳的情况。结果:与D组比较,A、B、C组在拔管时及拔管后1分钟的HR、SBP、DBP均降低(P

关键词 气管拔管艾司洛尔利多卡因复方利多卡因

资料与方法

择期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患者96例,年龄16~58岁,ASA分级Ⅰ~Ⅱ级,均无明显心血管、肝、肾、呼吸系统疾病。手术时间2~3小时。病例分为利多卡因静注组(A组)、艾司洛尔静注组(B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C组)、对照组(D组),4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麻醉及分组:术前用药,肌注苯巴比妥0.1g,阿托品0.5mg。诱导:咪唑安定0.05~0.1mg/kg、依托咪酯0.2~0.4mg/kg、芬太尼4~6μg/kg、维库溴铵0.1~0.15mg/kg分别静脉注射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维持:静脉泵入丙泊酚4~6mg/(kg·小时)、瑞芬太尼0.1~0.2μg/(kg·分),单次追加肌松药维库溴铵。手术结束前5分钟停止泵入丙泊酚及瑞芬太尼,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脱氧后SPO2>95%,呼唤能睁眼,然后吸痰拔管。A组:拔管前3分钟,静注1%利多卡因1.5mg/kg;B组:拔管前3分钟,静注艾司洛尔1mg/kg;C组:气管插管前,于气管导管表面前1/3处均匀涂抹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量1~2g;D组拔管前3分钟,静注0.9%氯化钠5ml。

监护:应用监护仪分别记录诱导前、拔除气管导管时、拔除气管导管后1、5、10分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观察拔管时发生中(咳嗽时间持续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绝对数和百分数表示。组内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X2检验。P

结果

A组在拔管时及拔管后1分钟的HR、SBP、DBP均高于诱导前(P

讨论

全麻复苏拔气管导管时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血压急剧升高,心率加快或心动过缓、咳嗽等。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抑制交感肾上腺素系统,降低血中儿茶酚胺的浓度,抑制应激反应,提高气道对刺激反应的阈值[1]。本次观察中,患者静注利多卡因1.5mg/kg后,患者的血压、心率及呛咳反应较对照组减轻。

艾司洛尔是超短效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其主要作用于心肌的β1肾上腺素受体,具有减缓静息及运动心率、降低血压、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2]。

上一篇:不完全川崎病36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腮腺良性肿瘤及腺体部分切除的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