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语教学上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如何解决

时间:2022-09-22 07:39:04

在俄语教学上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如何解决

摘 要:在俄语教学中常会发现部分学生有厌学情绪。教学实践中发现产生这种心理情绪原因是多方面的。

关键词:俄语教学厌学情绪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厌学情绪的发现

近几年来我接手的学生是一批新课改的学生。本以为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使俄语课更生动、活泼;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实现任务目标的同时能让学生感受成功,从而学生会更喜欢俄语学科。但是,事实上我却发现:(1)“两极分化”现象出现早。(2)后期俄语“厌学”的学生多。这两班学生共40位,讨厌英语学科的学生有15位,喜欢的只有25位。

二、厌学情绪的成因分析

根据外语教育学和心理学,外语学习中的厌学情绪障碍指的是形成积极学习态度方面的阻力及困难,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紧张、焦虑或对外语的恐惧、厌倦、冷漠,对自己的担心等,学习者思想负担重,心理压力大,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我在俄语教学中不少学生时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或很不积极,信心不足,甚至不想再学俄语的厌学情绪。这些厌学情绪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语言障碍。俄语课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有别于其他课,学生无论在听说还是读写方面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麻烦。尤其是在领会和表达方面,他们听不懂,也说不出,而老师又不理解自己,他们就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恐惧、紧张、烦躁和抵触心理。如果教师不采取相应措施,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害怕上英语课,讨厌上俄语课,跟老师赌气,并发展成不听课,不交作业,甚至怨恨老师。

第二心理障碍。在俄语学习中,许多学生表现得不自信,总觉得其他同学的语言基础比自己好,在讲俄语时或是回答问题时,顾虑重重,担心自己的语音不准,语调不好,怕同学笑话,怕老师挑毛病。在他们的心目中,老师是唯一的语言权威,因此他们会在回答时声音很小或者拒绝回答。担心老师和同学的否定评价,出现害羞、回避、自我封闭、过分依赖或逆反等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上课不敢发言,也不愿回答;有的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愿望,想争取锻炼的机会,但机会来时又因缺乏自信而放弃了;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特别是在老师面前寡言少语,表面上看似文静、守纪,实际上是“心在曹营身在汉”;有的学生依赖性强,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不愿独立思考问题,甚至抄作业;有的学生喜欢凭自己的兴趣做事,一觉得不合自己口味,就变得索然无味,对老师淡漠,容易产生对立情绪,甚至与老师、同学对着干。

从上述表现来看,我之所以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有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自身因素

学生刚学俄语时还有新鲜感,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和难道的加深,他们发现不容易学就产生畏难情绪,继而产生厌烦、反感。加之学生目标不明确,学习被动,遇到困难就退缩、畏惧,意志力薄弱,缺乏自觉性、自治性和持久性。久而久之厌学情绪就产生。

第二.家庭教育的误区

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有的过分溺爱孩子;有的父母对孩子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这些都容易导致孩子苦恼、忧虑、敌对、缺乏责任感等消极情绪。这些消极情绪都会转移到学习,特别是在英语学习中很多家长的忽视,导致孩子对学习感觉无趣、无用、无所谓,甚至逃学,导致厌学。

第三.学校教育的误区

感教育之痛不在于我们教师的负担多大,学生的任务多重,而在于我们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之间已经没有办法粘合在一起。一边是轰轰烈烈的先进教育理念教育,一边却是落后陈旧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考核体系。学校的教学设备不全,让孩子无法在一种英语氛围中学习,无法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这种只重视分数不重视素质教育死板单调的学习,必会让厌学的学生更厌学。

三、厌学情绪的解决

学生在外语学习中之所以产生这么多情绪障碍,作为老师应该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来解决。因此我认为这些厌学情绪的产生除了学生自身因素外,教师以及师生关系、环境等因素也不容忽略。为了消除俄语学习中的情绪障碍,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应着力抓好如下三个环节:

A、热爱尊重学生,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老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作出不懈的努力。热爱尊重学生是消除学生情绪障碍的先决条件。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基本相当的前提下,学生会是喜欢“亲切、充满师爱”的老师上课。因此,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师生的情感交流畅通无阻。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重教师,师生彼此就能获得一种无形的情感动力。

同时,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教师要赢得学生的热爱与信任,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教师做好工作的基本保证。同时,教师还必须把权威建立在长期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主动关心学生,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可亲、可敬、可近、可信任的知心人,才能真正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

B、消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自信心首先,教师对学生要肯定他们的智力,不能一味的指责学生的能力水平。人的智力水平是存在差异的,但这种差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很小的。即使笨一点,但如果能充满信心,勤奋努力,照样能在学业上取得成功。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是树立学生自信的关键。

其次,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协调师生情绪,把自己的积极情绪转化成学生自身的积极情绪,引起师生共鸣,那么学生就会产生强大的情绪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学为勤学、乐学。

再次,教师要善于正确评价学生,捕捉学习俄语的闪光点,多运用激励教育和成功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不但要善于正确评价学生,还要教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同样“有一得之长、一专之长”,树立“别人能做到我也能做到”和“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观念,逐步培养自信心。

C、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兴趣不可否认,缺乏语言学习环境也是学生产生情绪障碍因素之一,这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人为地改变,正如语言学家章兼中所说,要努力使“学生在愉快、安全的环境中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加速掌握语言交际能力,增强信心和上进心”。我们应该做到:

第一、充分利用实物、挂图、投影、多媒体等组合教学,适当到语音室上课,让学生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强烈的语言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准语言环境和真实俄语语言环境中,能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学习语言的氛围。

第二、创设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包括搞好教室布置、开设俄语角、进行口语竞赛、定期出好板报和手抄报、成立课外兴趣小组、介绍补充读物等,提高听说能力,开阔视界,培养兴趣。

第三、收集和展览俄语图片、标记、广告和物品的说明书,说明英语和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强调英语的重要性。让他们感觉到学好俄语不只是升学所需,更是自己成才所需、工作所需,同时还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所需,使学生意识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得,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总之,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也是当代教师的重要职责。学生是活的个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用最优化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俄语教学,花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消除学生俄语学习中的厌学情绪,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这样,我们的学生就有望树立对俄语学习的信心、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学有进步、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体验成功,享受学习俄语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01]赵纯海,厌学现象探究[J],渤海大学学报,2007,

[02]梁斌明,厌学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科教创新导刊 2009

上一篇:复杂条件下的特殊供电排水方式研究与探讨 下一篇:箱梁采用节段预制拼装法施工时的节段梁预制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