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业设计策略

时间:2022-09-22 07:27:26

优化作业设计策略

摘要:优化作业设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轻负高效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作业的优化设计列入备课的重要一环。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所得,提出以下一些:贴近生活实际,优化作业内容;丰富生活内容,优化作业方式;感悟生活过程,优化作业目标;再现生活情境,优化作业结构。从而使课文文本与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产生共鸣,达到轻负高效的目的。

关键词:兴趣 优化 作业 生活

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优化作业设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轻负高效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当今追求轻负担高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实践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作业的优化设计列入备课的重要一环。然而在现实中,这一环节的许多现象令人担忧,有的拘泥于课本搞重复练习,学生的作业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有的把书面作业作为惟一的形式,封闭而单一,一刀切奉行题海战术。如上所述的作业形式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带有极浓厚的应试训练色彩,与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作业成了学生一项艰苦的劳作、沉重的负担,学生的“作业恐惧症”由此而生。如果长此以往,势必会让学生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影响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素质教育的有效展开。那么如何优化作业设计,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轻负担高质量呢?笔者根据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所得,提出以下一些策略,与同行们探讨。

一、贴近生活实际,优化作业内容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语文,并用学到的语文知识进一步丰富日常生活,树立大语文学习观,帮助学生沟通语文和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与反映日常生活的文本表述产生共鸣。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的影响,知识面较狭窄,对有些课文的内容往往体会不深,对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认识也较肤浅。我就依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贴近生活实际学语文,拓宽知识范围。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找春天》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些作业:

先让孩子们在校园里找春天,孩子们在操场边找到了:刚探出头的小草,淡黄而嫩绿的叶子,大红或粉红的杜鹃花,在花丛中飞舞的小蝴蝶。再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自己找到的春天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作业后,在课堂上对像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平常教学时不易读懂的句子的理解迎刃而解。

实践证明,如果语文作业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识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上起到事半功培的效果。

二、丰富生活内容,优化作业方式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一些游戏和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使他们玩得愉快,学得开心。

比如,小鸟找树游戏(字词识记用)、同桌出题游戏(词句积累用),这样的游戏活动作业,使枯燥的词语积累变得有趣,特别是“同桌出题游戏”一改以前的“教师出题学生做”的传统方式,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个性化理解,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感悟生活过程,优化作业目标

课前课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体验感悟型的作业,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为了让孩子们理解一字多义,我出示这样一组词语:打水、打伞、打电话、打鱼、打球、打个问号。让孩子们做不同的“打”的动作,通过各式各样的“打”字动作,他们发现了同样的“打”字在不同的词语里意思是有差异的。孩子们这时对“打”字的理解,不是老师告诉的,也不是查字典得来的,而是孩子们亲身体验感悟到的,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的印象会格外深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一次“理解――积累――运用――内化”的语言习得过程。

四、再现生活情境,优化作业结构

再现生活情境,在作业设计时可分动手操作演示、分角色表演和给文本配画等。

动手操作。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探究性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探究需求,爱护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如教学《乌鸦喝水》一文,“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在小朋友的桌子上放了半瓶水,请小朋友们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让瓶里的水升高呢?一个孩子一边操作一边大叫起来:把瓶子斜过来就行了。另一个孩子则自言自语:扔下一粒石子,怎么不见水涨高呢?孩子们做实验的兴趣十分高涨,又一孩子在往瓶子里扔了四粒小石子后突然兴奋地大叫:哟,水真的升高了!这时老师的任何讲解都是多余的了,通过动手操作演示,孩子们已经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经历了探索新知的过程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还获取了比单纯地理解文本表达更多更珍贵的东西。

分角色表演。有些课文故事性强,情节适于表演,让孩子们学完课文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分组自由表演。你会发现,有时孩子们的理解很新颖,表演很有创意,把一些用文字很难解释清楚的词句诠释的很到位。孩子们的表演既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思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同时还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才能。

给文本配画。有些文章的一段段文本本身就是一幅幅非常优美的画,对于这一类文本我们在教学时就可以通过让孩子给文本配画的方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像这类再现生活情境的作业,对于提高孩子们语文的综合素养是很有好处的,它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集字词、阅读、写作于一体;还实现了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涉及到音乐、美术、科学等学科。另外,在语文学科内对孩子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很好的渗透平台。

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贴近学生生活优化作业设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轻负高效的有效途径之一,值得有志于此的同行关注并加以尝试。

参考文献:

1.倪文锦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7 月版。

2.陆志平著,《语文课程新探-新课程理念与语文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第1版。

3.吴琳编著,《梅林看课堂》,百家出版社,2006年9月。

4.魏薇著,《小学阅读教学的生活体验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

上一篇:初中思品教学方式的优化研究 下一篇:搭建有效“桥梁”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