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工程建设思考

时间:2022-09-22 07:16:41

科学发展观工程建设思考

市供销社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实际,对我市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以下简称“新网工程”)建设、服务三农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题调研,总的感觉做好此项工作是:政府满意,群众高兴,潜力很大,势在必行。

一、现状与成因

众所周知,从五十年代供销社的组建到改革开放的三十几年里的计划经济时代,广大农村、农民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农产品收购都是由供销社来完成的,它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与农相生,与农相伴,与农相进,无论是经济恢复时期的稳定市场,巩固政权,计划经济时期的沟通城乡,保障供给,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拓宽渠道扩大流通,其根本点都是起着沟通农民与政府,城市与乡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丹江口市供销社也是如此,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营经验、经营规模、经营网络、经营资本,为农民的生产生活资源供应和农产品收购作出巨大的贡献,但是在改革开放市场放开后,企业的经营体制、经营机制、经营设施、经营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各类矛盾问题突出的暴露出来,基层企业基本成了优秀人员走光,经营资产亏光,优势业务丢光的“三光”局面,成为“空壳社”。2000年7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快民营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市供销社抢抓机遇,科学部署,对全市14个基层供销社实施了依法破产、3个基层社实施民营化改革,使1400多名职工得到了转变身份和移交劳动保障部门托管安置,化解银行债务7700多万元,人员消化了,包袱甩掉了,但由此而带来的17个基层社和340多个经营网点消失,出现了现在供销社在农村无机构、无阵地、无网络、无人员、无资金的五无现状,给广大农民的买卖带来极大困难,农民朋友说,供销社不在了,我们买卖也不方便了,真是一家不便万家难。供销社从而丧失了为农服务的职能作用,因而要使供销社重新站立起来,重振雄风,首先就必须建立具有新特点、新功能的经营网络。

二、成效与问题

二O*年以来,市供销社根据国家商务部、十堰市供销社、市政府关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实施方案,时刻牢记供销社的服务宗旨,积极发展农村经营网络建设,按照一定的标准,组织人员深入到各乡镇调查摸底,精心筛选,把有经营能力,有一定规模,且当地具有一定资源优势的网点,确定为综合服务社发展对象,优先发展三个一批:即:以原基层社门市部和分销店为基础,规范恢复一批;以边远村组原有的双代店为基础吸纳一批;以原供销社职工及有经营能力的人为基础网络一批,使综合服务社成为“四千工程”的辅助工程。根据规划和十堰市社“四千工程”的要求,结合我市市情、社情,按照边发展边规划,在规划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的方针,已成立土关垭银洞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凉水河农资专业合作社、官山赵家坪土鸡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植、农资、生活消费等专业合作社25个。在六里坪、丁家营、习家店新建农村超市25个,在均县镇、三官殿、土关垭等建连锁门店25个,在浪河、六里坪、三官殿、丁家营新建综合服务社25个,农家店21个,农民经纪人15个,这些网点的发展为供销社在农村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它的幅射面积小,受益人口少,农民买难卖难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这与新网工程建设的要求相距甚远,与竹山、公安、赤壁、黄冈等县市相比差距甚远,主要问题是四缺:

1、缺整体规划。这些网点专业合作连锁缺乏规划,布局也就不尽合理,硬件建设跟不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务的开展。

2、缺连锁配送。由于没有龙头企业配送中心,更无物流运输设施,导致经营户各自进货,非常不便。

3、缺市场监管。目前农资放心店、连锁店、农村超市虽发展了不少,无人监管致使隐患多多。

4、缺服务协调。由于没有主管部门从业人员的培训,这些经营过程出现问题无人管理,无人协调,不能全靠经营者自己解决。

三、建议与措施

根据我市山区、库区的区域特点及经济状况、农民收入等情况,发展建设好我市的新网工程,要解决思想,整合资源,科学谋划。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供销社鄂合发*号文件精神,利用村级办公活动场所创建农村综合服务社,集村务、商务、服务于一体,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保障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使之收到政府得民心,供销社得阵地,村级得收入,经营者得实惠,农民得服务的多重效果。为此,提出三点建议:

1、在政策扶持上要增加“含金量”。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村民的理念,利用村级办公活动场所创建经营网络。商务部门“万村千乡”工程补助资金应优先用于建综合服务社,建议省、市政府把村综合服务社列入“以钱养事”范围,可按村店年补助1万元或按人平补助1元的标准,委托给有人才、有网络、农民信得过的供销社系统依法运作,总之要在资金和项目建设上给予扶助。

2、在综合服务上,要增加“硬投入”。

首先要制订标准,起初可主营日用消费品和农资开办医务室、图书室兼营各种业务。其次在硬件投入上,应按总人口或年销售额配备物流配送车和检测设备。

3、在服务经营户上,坚持“两手抓”,一手要依法监管,一手要创造优良的经营环境。

具体措施:

1、合理选择站点。村级综合服务社的建立要考虑经营服务半径,可建在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内,也可以村级组织办公场所为中心创建,还可以在人口相对集中的村级中心地段创建。

2、实行多元投入,可以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办,也可以由村民个人开办或合资参股;可以个体经营,也可以合作经营。

3、慎重选择经营者。选好经营者是建好农村综合服务社的关键。经营者可以是有经营能力的村干部,或村里的经营能人,还可以是下岗或退休干部职工。

4、坚持市场化经营,开展综合服务。经营者在获得相关行政许可的前提下,自主开展日用品、农资经营、农产品收购、废旧物资回收和烟花爆竹、卷烟、医药、图书零售以及其它经营项目,自主用工,自主分配,自负盈亏。在做好商品经营的基础上,农村综合服务社要根据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档次,创新服务方式。要围绕农民需要,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培训、文化娱乐、保险代办、邮政电信和汽(火)车客运票代售等多种服务,逐步实行“一网多用”,把农村综合服务社建成农村村务中心、商务中心和服务中心。

5、实行规范管理。农村综合服务社日常管理以村委会为主,由村委会确定一名副主任兼任综合服务社理事长,实行“五有”管理,即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有服务公约、有商品明码标价、有商品销售台帐、有代办服务台帐。综合服务社要体现合作制原则,通过建立成员档案、采取会员制等形式,鼓励成员参与种类经营和服务,并积极探索实行多种形式的返利措施。

上一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 下一篇:环保局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