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时期农村文化工作的特点

时间:2022-09-22 05:44:50

谈新时期农村文化工作的特点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使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和繁荣中华文化,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使社会主义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是新时期文化工作的指导方针和重要战略任务。我们国家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了绝大多数。因此做好农村文化工作尤其重要,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和探索新时期农村文化工作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才能完成好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一、农村文化工作,文化事业的发展要与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协调。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循序渐进,不能一刀切。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以来,农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很多农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但我们必须看到,农村经济的发展还不平衡,乡镇之间,村屯之间,甚至本村的农民之间差异较大,由于经济收入上的不平衡,农民对于文化消费,对文化活动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也就是说,比较富裕的农村用于文化建设的投入也比较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好,文化活动开展得也比较好,质量和水平也比较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也相对较好,基本上达到了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由于自然条件等因素,农业经济尚不够发展,农民收入偏低的地区,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也很有限,有的村虽然建立了文化活动室,但设施简陋,活动开展得也比较少,有的文化室由于活动少,甚至改作或兼作它用,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农民的思想素质比较低,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也不太高。这些尚需要文化部门、龙头单位、乡镇政府和文化站在因势利导和教育引导上多下功夫。但切不可强求一律,否则会欲速则不达。

二、要针对农民的文化修养、风俗习惯、当地的风土人情、兴趣喜好,本着“三贴近”的原则,尽可能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并在广泛普及的基础上逐步提高。

在东北地区既有黑土地的传统文化底蕴,又有东北农民所特有的业余娱乐喜好。如东北民间大秧歌,包括踩高跷、跑旱船等,还有二人转、拉场戏、单出头等带有地方特色的节目都非常受欢迎,农村广为流传的是“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可见对二人转情有独种。每逢年节、挂锄、冬闲时节,甚至在田间地头,村民们自发组织开展的文化活动都离不开这些特色节目,有些是农民业余文艺骨干自编、自导、自演、自娱自乐、丰富多彩。在农村绝大多数村民都会哼哼几种二人转的曲调。而且触景生情,可随意改调填词,很有趣味。县文化和乡文化站,在对农村业余文艺骨干的培训时也应侧重于培养他们对这些传统地方节目的创作和表演能力。在每年组织的科普文化大集、文化三下乡、农村文艺汇演,以及下乡巡回演出等活动中,也应注重于编排这些倍受农民、富有特色和乡土气息的节目。从而,促进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对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多年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农村文化工作必须要解决好“农民化”的问题,不能不突出特色,不能“曲高和寡”,从形式上首先要适合农民口味,“旧瓶装新酒”。在内容上要不断创新,只有农民乐意主动接受了,才能真正起到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三、要针对农村文化工作的特点,培养和造就一支不走的文化骨干队伍。将“文化三乡”工程落到实处,最终实现建设农村小康文化的目标。

“文化三乡”工程是一项多渠道、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它指在建立适合农村特点和需求的长效文化事业发展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支不走的土生土长的农民业余骨干队伍势在必行。实践证明,要抓好抓实这项工作,必须要乡镇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发挥好乡镇文化站的组织协调、引导培训等龙头作用。目前,仍有许多地方的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发展缓熳,农民业余文化骨干队伍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有的虽然建立了阵地和配备了设施,由于人才队伍没跟上,活动开展不起来,致使阵地又闲置或荒废了,而有的乡镇领导特别重视文化工作,他们结合本乡村屯的特点,注重文化骨干人才的培养,坚持每年都举办秧歌、地方戏、乐理知识、器乐知识。美术知识培训班,在县文化专业艺术人员的帮助下,培养和造就了一支艺术素质较高的文艺骨干,保证了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

(作者单位:152400黑龙江省庆安县文化馆)

上一篇:谈充分发挥档案统计的最佳效益 下一篇:三种杨树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