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例未足月胎膜早破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

时间:2022-09-22 04:23:00

104例未足月胎膜早破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

【摘要】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PPROM)又称早产胎膜早破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及对母婴的影响,并对不同孕龄组28~34周,34+~37-周两组做分析比较。结果 感染、臀位、早产流产史、妊高征及多胎占PPROM病因的前5位。不同孕周两组对母亲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早产;胎膜早破;危险因素

早产与胎膜早破经常同时发生,胎膜早破使早产的处理复杂化,近年来发病有逐渐增加的倾向,若处理不当,可严重危害母儿的健康,不仅能引起宫内感染、产褥感染、菌血症、败血症,还可引起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使新生儿死亡率增高。因而寻找胎膜早破的病因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着重探讨发生早产并胎膜早破的危险因素和对母婴的影响及防治。以期加强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的认识,降低其发生率,减少对母婴的危害。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未足月胎膜早破分娩的患者104例,同期分娩总数4 116例,占分娩总数的2.53%,其中单胎妊娠96例;双胎妊娠8例;初产妇80例;经产妇24例;年龄22~37岁,平均29.6岁;既往孕产次0~7次;入院孕周28~34周27例,34+~37-周77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的病因及其对母婴的影响,并将其分为28~34周,34+~37-周,不同孕龄分析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因素,见表1。

2.2 未足月胎膜早破对母婴的影响,见表2。

3 讨论

3.1 PPROM的易发因素 胎膜早破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据丰有吉(2002年)报道发生率为2.0%~3.5%,临床观察越近足月发病率越高,发生在34孕周前者约占19%,34孕周后者占81%。本资料为2.53%,与陈秀华报道的2.09%接近[1]。正常情况下,临产前胎膜不易破裂,但存在某些因素时可发生胎膜早破,如感染、宫腔内压力异常、宫颈机能不全、创伤及胎膜结构发育不良,孕妇食物中微量元素锌、铜及VitC、VitE摄入不足引起其弹性改变都是常见的诱因,常常多种因素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结果,但仍有大部分原因不明者。本资料也表明以感染、臀位、既往不良孕产史、妊高征、多胎等为主要的原因。

3.2 PPROM的临床处理 据统计27%~46%的早产将在胎膜早破后24 h内发生,60%将在1周内启动分娩[2]。PPROM在临床上处理较为棘手,因过早终止妊娠可因胎龄小、出生体质量低胎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导致围产儿死亡率升高,而长时间保胎,继发感染影响以后生育。临床处理原则为:34周接近35周者其处理原则与孕足月胎膜早破者相同。

3.2.1 抗生素的应用 在妊娠37周前发生的胎膜早破中有30%~40%存在羊膜腔感染[2],生殖道感染是诱发宫内感染及早产的主要原因,二者密切相关。本组资料显示PPROM中有15.4%存在下生殖道感染。有学者认为:应用抗生素能降低孕妇及新生儿感染病率,还可以延长孕龄,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脑室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改善新生儿结局[3]。应根据阴道分泌物培养结果选择抗生素种类,阴道培养阴性者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性应用,常用青霉素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红霉素或克林霉素。在监测过程中孕妇体温≥37.8℃,C反应蛋白升高,白细胞计数≥15×109/L或分类左移,阴道分泌物有异味,子宫有压痛,无其他原因致孕妇及胎儿心率增快者,提示有宫内感染,羊水培养是诊断宫内感染的金标准,一旦诊断宫内感染应尽快终止妊娠。

3.2.2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降低新生儿RDS及脑室内出血(IVH)的发生率,但能增加母婴的感染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即NIH(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1994年正式推荐对孕24~34周且7 d内有早产危险的孕妇考虑应用糖皮质激素,倍他米松12 mg,1次/d,肌内注射共2次或地塞米松6 mg肌内注射,1次/12 h,共4次。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禁忌证是有临床感染证据但不包括亚临床感染。

3.2.3 宫缩抑制剂的应用 一般PPROM的孕妇有70%~80%于胎膜破裂48 h后分娩,抑制宫缩的目的是延迟分娩,对于孕周

3.3 对母婴的影响 PPROM易引起早产、脐带脱垂、胎盘早剥及感染,是增加难产的主要原因,而感染是造成产后出血及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也是新生儿患病率及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儿主要的死因是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近年来,广谱抗生素、宫缩抑制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广泛积极的应用,为控制感染,促进胎儿肺成熟争取了时间,使RDS的发生有所下降。本资料

参考文献

1 陈秀华,陈文.84例早产并胎膜早破因素分析与预防.河北医学杂志,2005,2:112-115.

2 李玮,漆洪波.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研究进展.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5,8(1):57-59.

3 粱莹莹,王子莲.感染性早产的诊断与治疗.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12):861-863.

上一篇:起重机架外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60例分... 下一篇:骨髓细胞学检查诊断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