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研究

时间:2022-09-22 04:14:09

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研究

摘要:易燃易爆场所是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发生的高危地带,加强易燃易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火防爆对策措施是防患于未然,减少和避免易燃易爆场所火灾和爆炸事故发生,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分析了易燃易爆场所火灾爆炸引发的主要原因,探讨了加强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易燃易爆场所;火灾;消防安全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投入使用和储存场所大量增加,物品火灾危险性也随之增大,加之,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基础设施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到位、安全防护措施不规范等问题,从而导致易燃易爆场所火灾事故和爆炸事故时有发生,火灾形势严峻。因此,加强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已迫在眉睫。

一、易燃易爆场所火灾爆炸引发的主要原因

易燃易爆场所作为火灾和爆炸事故发生的高危地带,其产生的原因多样,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雷击电磁效应引发的火灾爆炸当雷电直接击中易燃易爆场所中的设备、仪表、仪器或管路时,往往容易使电子设备受到损坏。雷击产生的电磁效应对易燃易爆场所中的构筑物破坏力最强,在雷击过程中,雷击电流会沿设备仪表中的导电支架浸入大地中,从而产生感应电磁场,处于强大电磁场周围的现场设备若连接不牢固,或未能形成一定的回路,此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电火花,从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2)电气点火源引发的火灾爆炸电气点火源主要来自电火花和静电火花,一旦电气点火源被引燃,火灾爆炸故事会随着发生。在易燃易爆场所中,由于有些电气设备防火防爆措施不当,加之未采用较好的接地装置,这样很容易产生电火花,引发安全隐患。另外,人体和设备本身会聚集静电,因而当它们放电时,易燃蒸气、粉尘和纤维容易被引燃,进而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3)维修作业摩擦起火引发的火灾爆炸在维修作业时,若动力驱动装置和传输装置出现接触不良现象,或维修过程中原料突然堵塞或卡住、调装时意外擦磨,极易造成摩擦起火,从而引发易燃易爆场所的火灾爆炸。(4)人为原因引发的火灾爆炸在易燃易爆场所中,操作人员消防安全防护意识薄弱,思想麻痹大意,操作过程中违反安全规范和操作要求,用火安全制度未落实,禁火区乱玩火、乱扔烟头等人为原因是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

二、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

(1)严格行政审批前置程序,确保场所设置合法合规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首先在于场所设置,要确保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首先必须把好项目行政审批这个源头关口。近年来的事故教训表明,易燃易爆场所的设置,首先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控制性规划要求,并按《城乡规划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办理规划许可、消防设计审核、安全评价审批、环境评价审批等前置审批手续,确保这些场所在设立之初,就能得到全面审查,杜绝先天隐患不足,防止形成既成事实。(2)严格审查从业者资质,规范从业操作行为首先,严格审查从业者资质。应从业者涵盖了从业企业和人员,资质涵盖了易燃易爆危险品经营许可证、运输许可证、特种作业许可证等,从业行为涉及开办、管理、作业。杜绝无证经营、非法经营,野蛮操作,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停业整改,待整改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继续恢复生产经营。若整合仍然不符合标准要求,需要依法取消相应资质。其次,要严格规范从业操作行为。易燃易爆场所的岗位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需经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或其委托机构培训合格,并发放合格证后方可上岗。企业应结合易燃易爆场实际情况,制定岗位操作安全规范,并发放到相应的具体岗位。如,动火操作人员应具备动火资格,禁止在火灾、爆炸危险区域内动用明火;进入火灾、爆炸危险区域时应穿戴好防静电服,不可使用产生火花的操作工具;设备仪器、仪表从事者需要了解工作场所易燃易爆等级、危险性程度以及对电气设备的防爆要求;使用的照明灯具必须符合防爆要求,并采用安全电压,用防爆接头;平台作业人员禁止使用铁器敲击管道、阀门、反应釜等设施,以避免火花产生等等。(3)严格规范危险化学物品的贮存,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易燃易爆场所危险化学物品的堆放和存放工作要符合《常用危险化学物品贮存通则》规范要求。易燃易爆危险化学物品的堆放,应与防火、防爆安全要求相应符合,摆放整齐,注意防火、防潮、防高温,切忌对易燃物品、有毒物品、爆炸物品进行露天堆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存放要配有专用的仓库、货场或其他专用储存设施,要根据物品性质、危险特性,实行分类、分库、分间储存,并对储存物品的名称、性质和灭火方式做好标注,不可对危险物品进行超量储存,或将其其他物料混合储存。同时,派专业人员对易燃易爆场所危险化学物品进行管理,存放剧毒药品的专柜要进行双人双锁保管,并经常对储存的危险物品进行安全检查,以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4)合理设置防火防爆安全装置,确保生产装置的稳定运行设置防火防爆安全装置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易燃易爆场所各种设备或生产装置的稳定运行,以避免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在易燃易爆场所内,凡是燃烧爆炸危险性的生产装置,均需要配置相应的安全装置。但是,因其场所不同的,作用不同,所使用的防火防爆安全装置也略有不同。一般情况下,防火防爆安全装置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类:一是防爆泄压装置,如,安全阀、爆破片、防爆帽、呼吸阀、放空管等装置,它可以保证在容器内压力超过规定的压力范围情况下,能够自动、迅速地将容器内的气体排除,使之始终保持在许可压力范围内。二是防火控制和隔绝装置,如安全液封、阻火器、阻火闸门、单向阀等装置,它可以有效防止外部火焰窜入易燃易爆危险性的设备、管道和容器中。三是防雷防静电装置。防雷防静电装置配备不当,是雷电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安装防雷防静电装置时,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对防雷防静电装置进行合理有效的安装。同时,防雷装置需要配备完整的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且所使用的金属材料要具备一定的机械强度、较强的耐腐蚀性、较好的热稳定性以及足够的截面,从而有效确保防雷防静电装置能够承受雷电流的破坏作用。四是报警、紧急制动以及联锁装置,如消防自动报警器、紧急切断阀、止逆阀、压力和温度控制联锁、着火源切断联锁、自动灭火联锁等装置,它可以自要定期加强对报警、紧急制动以及联锁装置的安全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提高其装置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稳定性。(5)落实消防安全责任目标,做到管理细化和规范化易燃易爆场所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认真开展安全隐患的自查和整改,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措施及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员工消防教育培训、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和用火用电、防火防爆管理等情况;易燃易爆场所各部门负责人应定期进行防火检查,如,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完好无损,电气线路、设备是否存在违规情况,各种设备、管道、阀门、附件是否出现跑、冒、滴、漏现象等;相关操作人员要努力履行本岗位消防安全职责,每日进行防火防爆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向消防安全管理人或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报告;检查巡查人员要定期进行防火巡检,根据工艺要求穿戴必要的防护装备,并及时填写巡检报告,从而有效遏制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全力保障易燃易爆场所的安全稳定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6)加强维修作业的安全管理,降低火灾或爆炸危险性据相关调查显示,维修作业环节是易燃易爆场所火灾和爆炸事故发生的集中环节,一旦维修过程中检修和维护不当,火灾或爆炸危险性会不断增大。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维修作业的安全管理。首先,检修维护前应安排专业人员对易燃易爆场所内具有的化学危险品浓度进行仔细检测和分析,并制定详细的作业程序,明确监护管理人,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其次,检查维护人员必须持有相关作业的操作合格证,以确保操作安全性;再次,在进行易燃易爆场所设备检修中的动火作业时,应把握好火星飞溅方向,切不可用易燃材料做挡板,而应使用难燃或不燃材料;若遇管道突然破裂,或可燃物意外泄漏,亦或生产装置紧急排空等突发性事件时,应立刻停止动火,待正常稳定后方可继续动火,以确保动火安全。(7)加强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综观历年来的易燃易爆场所火灾或爆炸事故,不难发现,引发火灾和爆照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在于消防安全人员管理工作不到位,知识掌握不足,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因此,加强易燃易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离不开对工作人员消防安全的教育和培训。首先,要在易燃易爆场所积极开展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使其能够熟悉本岗位火灾危险性、各类危险物质的隔离要求、防火防静电要求、事故应急处置方法等,明确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宣传和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增强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其次,组织员工开展预案演练,按《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第40条④的规定,针对理化性质各异、处置方法不同的危险货物制定针对性的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演练,使其掌握疏散逃生、火灾扑救、处置危险化学物品等相关知识、技能以及安全疏散设施管理要求。(8)加强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仓库的消防监督检查对易燃易爆场所化学物品仓库的消防监督检查应严格按照《消防法》、《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加以进行。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是否设有专用的储存室或仓库,是否安排专人管理,储存室或仓库管理人员是否对物品分类、性质、保管知识以及消防安全知识是否熟悉,消防器材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是否掌握得当等;二是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专用储存室或仓库是否符合消防安全防火防爆规定要求,储存环境是否设置通风、防爆、泄压、防火、防雷、灭火等安全设置,消防通道是否通畅,配电线路性能是否良好,消防器材配备是否合理,有无隔离火源及其它可燃物等;三是易燃易爆场所化学物品是否分类存放,是否超量储存,入库前是否做好检查登记工作,入库后是否定期检查等。

三、小结

加强易燃易爆场所安全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立足实际,深入分析易燃易爆场所火灾爆炸产生的原因,严格检查易燃易爆场所内的各种设施设备和构筑物,使其与消防安全标准相符合,同时,要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切实提高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保障生产装置安全、稳定运行,减少经济损失,确保人们生命安全。

作者:王渊 单位:江西省赣州消防支队大余大队

上一篇:唐史论丛 下一篇: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