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公司夹具柔性化提升竞争力

时间:2022-09-22 04:12:42

【前言】F公司夹具柔性化提升竞争力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夹具柔性化的前提需要夹具的标准化。通常情况下,不同的产品对于夹具的要求不同,不同的工程师设计夹具的思路也会不同,因此会产生大量不同形式的夹具,不但工程师们耗费大量工作,而且由于不同人员设计的夹具与机床的连接不同,切换产品,更换夹具困难。以F公司的三...

F公司夹具柔性化提升竞争力

[摘 要]市场的激烈竞争,对制造类企业的柔性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满足客户对于交货期的快速的要求。F公司通过标准化夹具和快速换型的柔性发展带来成本和交付速度方面的巨大改善。

[关键词]柔性 夹具 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TG7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092-01

柔性制造是制造类企业为解决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效率低、周期长、成本高等的问题。柔性制造最初由英国Molins公司雇员Theo Williamson于60年代提出来的。1965年Molins公司取得该项发明专利,但是并未得到迅速发展。直到70年代末,才引起比较普遍的重视。其主要原因是:①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②要求缩短交货周期;③要求降低成本[1]。通常来讲,柔性被定义为:能快速而且无耗费的适应新形势或环境变化的能力。即系统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2]。随着顾客需求变数加大,产品周期不断压缩,构建适应快速变化的柔性制造体系成为制造企业能否适应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柔性制造技术的应用,既能解决小批量和中大批量的多品种加工问题,亦可很好的适应产品迅速更新的需求,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柔性制造中夹具的柔性化占有重要的地位。F公司根据自身产品特点,建立自己的夹具柔性化发展的策略,把夹具柔性首先建立在夹具标准化和快速换型的基础上。

夹具柔性化的前提需要夹具的标准化。通常情况下,不同的产品对于夹具的要求不同,不同的工程师设计夹具的思路也会不同,因此会产生大量不同形式的夹具,不但工程师们耗费大量工作,而且由于不同人员设计的夹具与机床的连接不同,切换产品,更换夹具困难。以F公司的三种产品A、B、C为例,理论都可以在A、B、C三种设备上加工,但是由于A、B、C三种夹具的外连接尺寸各不相同,就如图1的情况,A夹具只能用于A设备,B夹具用于B设备,C夹具用于C设备,夹具与设备为对应关系,夹具在设备之间的切换难度大。

F公司解决的措施是在机床上增加标准化的连接尺寸的机床底板,夹具上增加与机床底板匹配的连接板,使得机床底板与夹具之间连接标准化。通过这一措施使得夹具能够在机床之间能够容易地切换。图2出示采用标准连接的夹具,使得夹A、B、C三种夹具可以在A、B、C三台设备上的任意一台加工,因此更加地柔性化,使得生产不会过长的时间等待某台设备,可以缩短生产周期。

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实现夹具的快速换型。快速换型的夹具极大提高了换型的效率,对于中小批量、多品种需要频繁换型的设备更加适合。以加工中心类设备老的夹具方式为例,采用百分表工装找正、调整、螺钉紧固的工装安装方式,至少需要2个小时完成这个过程,而且调整麻烦,每次调整都会产生变化,都要进行零件的试切。快速换型通常采用零点快速定位和球锁机构的方式,以零点夹具为例,所有加工中心设备上增加标准化的统一零点夹具的底板,不同产品的加工夹具连接部分遵循底板的连接方式和尺寸,夹具的定位和夹紧一次完成。零点夹具换型精度高,能够实现0.002mm的定位精度,理论上换型之后不需要停机检测就可以进行生产,同时换型快速、方便,实现5分钟内的换型,而且夹具能够快速连接到同类的任何加工设备上,使得加工更加的柔性。

快速换型通过产品切换时快速切换和随行夹具式的方式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随着F公司采购的设备价值越来越高,换型节省的时间产生的经济性也体现出来。如果以每次换型节省120分钟,假设设备的小时费率为150元,这样每次的换型就会节省300元,以每台设备每天换型一次,每台设备每年节省75000元。快速换型除了在进行产品换型时能够带来好处外,通过随行夹具的方式,实现加工夹具的互换,把零件装夹的机内时间转移到机外,可以极大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以F公司的V产品为例分析。通常情况下,机内装夹工件,夹具每次装夹4件,每件装夹时间为22秒,因此需要停机88秒装夹,而整个加工加工循环时间6分钟。采用两套夹具进行快速切换,一套机内加工,另一套机外装夹,仅需要切换夹具,采用零点定位使得夹具的切换只需要30秒的装夹时间,因此每个循环可以节省58秒,生产效率提高16%。因此,夹具的标准化和快速换型是夹具的柔性化发展策略,提高了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生产的柔性提高。

基于上面的分析,夹具的柔性使F公司在交货速度方面更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同时能够带来的成本的降低,有利于F公司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吴启迪,严隽薇,张浩.柔性制造自动化的原理与实践[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6

[2] Eugene Kandel,Neil D. Pearson. Flexibility versus Commitment in Personnel Management[J].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 ,2001,(15):22-24

上一篇:试析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策略优化问题 下一篇:煤矿地质测量中的数字化制图技术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