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伦德尔给我上的宝贵一课

时间:2022-09-22 04:07:38

今年五月,我在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角逐Symphony hall Prize,这是每年一度的混合器乐比赛,竞争很激烈,冠军除得到奖金外还可获得在Symphony hall开独奏会的机会,那是个可容纳3000人的非常漂亮的音乐厅,也是世界杰出艺术大师们献艺的舞台。经过几轮混战,我赢来了最终的胜利。6月21日,作为获奖者我有幸以嘉宾的身份参加了布伦德尔(A.Brendel)先生在该音乐厅举行的音乐会,并在著名乐评家、Symphony hall剧院经理约翰・詹金斯(Lydon Jenkins)先生的热心引荐下得到了和大师会面的机会。

当晚的音乐会是为庆祝指挥家查尔斯・麦克拉斯(Charles Mackerras)爵士的80寿辰,布伦德尔与乐队演出了莫扎特《第27号钢琴协奏曲》。他身着白色礼服,精神矍铄地走上舞台,这位诠释古典音乐的权威在一部纪录片中曾提到:“我最近开始更多地关注莫扎特,正如施纳贝尔说过的那样‘弹莫扎特对儿童来说很容易对成人则很难。’我还是要试试,希望这还不至于太晚……”。布伦德尔当晚的演奏将严密的结构和高度的诗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趣的是,他在第二乐章加入了不少装饰音,激活了莫扎特音乐里即兴的自由和富于灵性的美。第三乐章的清丽呼之欲出,十六分音符的游走得心应手,让人很难相信演奏者已是75岁的老人。明快的旋律中我不禁回想起前一段时间他在伦敦BarbicanCentre一场独奏会中创造的魔术般的美妙时刻,那天的最后一支乐曲是海顿《C大调奏鸣曲》,布伦德尔把作品里的谐趣、顽皮演绎得惟妙惟肖,所有的观众都被逗乐了,全场在一片会意的笑声中响起热烈的掌声。

也许在很多人心目中,布伦德尔的演奏富于深刻的哲思而吝于情感的外露,但这并不能掩盖布伦德尔内心的丰富和充盈,也正因为这种内在性使得他的音乐更加深入、感人。

音乐会结束后,詹金斯先生把我带到布伦德尔的休息室,关于大师耿直、不好打交道的个性我早有耳闻,心中甚是惶惶。门轻轻打开,布伦德尔就站在他的助理身后,高大瘦削的钢琴家用他那双因缠满胶布而让媒体津津乐道的大手有力地和我握了握手。我向他问好并感谢他为大家带来的精彩演奏,但对我的问候和祝贺布伦德尔一言不发,严肃的脸上更看不到一丝表情。正当我不知所措之时意想不到事发生了,在依旧面无表情的听完詹金斯先生对我获奖情况和正在弹贝多芬晚期奏鸣曲的介绍后,布伦德尔开口了,第一句话竟是:“明天早上你有什么安排?”在其他人仍不知所以的时候他随手从果盘里拿起一根香蕉边吃边接着说:“在我走之前会有一点时间,可以听听你的弹奏。”容不得我做出反应,他已转向剧院经理问:“琴怎么办?我的琴今晚就要运走了(布伦德尔到世界各地演出都带自己的专用琴),得有像样的琴才行!”……哦!古怪的大师,但现在我要感谢这古怪了,原以为能近距离接触大师已经是件荣幸的事了,没想到自己竟能得到布伦德尔的亲自指点,而且上课地点是在全英国最美丽的音乐厅里面!在场的经理和工作人员的惊讶程度显然也不亚于我,谁也没有想到布伦德尔会主动提出给人上课,他们都纷纷过来致贺并为我的幸运感到高兴。

次日早上十点,我准时来到Symphonyhall,很快,穿着米黄色风衣、披着围巾的布伦德尔由随员陪同轻轻走了进来,在离我不远的另一台斯坦威琴前坐下,没有多余的话,微微颔首,我开始为他演奏贝多芬《E大调奏鸣曲》(作品109号)。

当音乐进行到贝多芬标有“有表情地”富于咏叹色调的第二主题时,布伦德尔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哼唱起来,完整地听完两个乐章后,他拿着谱子向我走过来说:“很好!你有清晰的头脑和非常棒的手指,但你要更好的聆听和掌控高低音及各声部间的平衡。我觉得很多时候你的左手弹得太响了,现在不少人喜欢把低声部弹得又响又闹,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试想一下,你有一个乐队,可这乐队里头安排了十几把大提琴,上头却只有几把小提琴,那该多可怕呀!”我被他生动的比喻逗笑了,他也乐起来,这是我头一次看见他的笑容。场内原本严肃的气氛也随之变得温暖、松融起来。

“这首奏鸣曲的开头太难了,首先就难在这得弹出弱起拍的感觉,然后还要做到贝多芬要求的‘dolce’,是难上加难。”接着他坐到钢琴前面弹起来,边弹边吟唱着。然后让我反复体会Adagio espressivo处咏叹的感觉,他对作品如此熟悉,简直像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似的。“要让每个音都有生命,富有趣味,同时又不能失掉节奏的严谨和准确性,表情是做在音色变化里面而不是乱动节奏……”进入发展部,布伦德尔说:“第一句仍然是柔和优美的,句尾在节奏上可以适当地自由,做一些呼吸,但紧接下来必须一气呵成地走到再现部,在情绪上不能有任何的停歇。要注意的是,在刚开始的时候别急着往前冲,要留有余地,因为这是一条通往远方的漫漫长路。”他让我再把这段试一试,随着音乐的发展,布伦德尔变得激动起来,大声唱念着,不时地拍打着琴板,并且像笼中困兽一样来回地在两架钢琴间踱步。

到了尾声之前的和弦进行处(第75小节),布伦德尔认为四分休止符后的和弦要弹得像小提琴的上弓一样,有一字一顿的感觉,接下来的长句要让纵向的和弦歌唱起来,要尽情享受每一个和声,尤其是切分节奏的地方。第84到85小节左手中声部有一条旋律线,要把它表现出来但又不能喧宾夺主,那只是个背景,温厚但是从远方传来的。尾声的地方布伦德尔用了非常诗意的描述:“日下西山,阴影开始覆盖大地……我不知道在你的脑海里想象的是什么。但这个结尾应该和前面的音乐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和意境。”从布伦德尔的示范中我留意到在第一乐章结束前最后的一个大句里(第90小节至97小节),他只用了一个长踏板以加强乐句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第二乐章布伦德尔一再强调忠实于乐谱的重要性,要严格和准确地依照作曲家所写的每一个标注和时值来演奏,因为往往一个看似细微的差别,导致的将是音乐内容表达上的南辕北辙。乐章中部类似于卡农的段落是很容易在节奏上慢下来的地方,这很危险,应当想办法在右手不同声部的音色和角色上做出变化。

然后,布伦德尔饶有兴致地让我把最后一个乐章给他弹完,又接着给我讲下去:“你看,在这个乐章开头,贝多芬除了用意大利文,还专门用了德文来更好地表达他的要求‘Cesangvoll,mit innigster Empfindung’(行板,内在遥远的歌唱)。这里有四个声部,现在你是指挥,要平衡好各声部间的比重。最应该重视的首先是高声部,要把很多的力量集中在指尖上来突出高音旋律。另一个难题则是如何让这些柱式和弦作横向流动。”他轻轻拿起我的手向钢琴做推送的动作,帮助我更好地发出歌唱般的声音,一边不断地说:“唱!一定要唱起来。”讲到主题里出现的琶音,布伦德尔让我去联想竖琴的拨奏,去感受拨弦的感觉。因为钢琴键盘的排列往往让人容易忽略音程之间的距离,所以要经常去想象其他乐器的演奏法和音色来帮助我们的演奏。边说着,布伦德尔再一次坐下弹起来,他的一双大手在键盘上翻动着,时而是平静的歌唱,时而是富有威力的弹跳。布伦德尔的弹奏饱含了他对乐谱孜孜不倦的研究和力求忠实于作曲家音乐意图的精神,让我再一次领会到钢琴家的职责是服务于作品本身而非凌驾其上一味地表现自己。

沉浸在音乐中,我们完全没有注意到一个多小时已飞驰而过,在助理的提醒下,布伦德尔该赶赴下一个音乐活动了,他匆匆穿上风衣戴上帽子对我说:“很遗憾不能讲完这个乐章了,我得离开了。”我由衷地感谢他给我的无私帮助,同时感叹音乐世界的广博无垠。“是啊,这些音乐真是太美了!这将是我们毕生的事业……”布伦德尔最后说到。尽管知道他不喜欢拍照,但我还是试着提出了合影的请求,果然,他一脸为难的表情挠挠头说:“可是……你知道,我必须得走了。”然后逃一样的走出了Symphony hall。

布伦德尔给我上了一节私人大师课的事情很快在当地的音乐圈里传开了,大家都对我这次近距离接触大师的经历很感兴趣。我在读的伯明翰音乐学院的院长在听说了这件事后鼓励我把这个经历写下来,并愿意亲自为英文稿件做修改和校编。于是我也产生了要把这宝贵一课和国内同行们分享的想法,也让更多的乐迷们从不同的侧面领略大师的风采。布伦德尔对音乐的投入和诚挚深深地感染了我;他对艺术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渊博的音乐修养为年轻音乐家们树立了榜样;他率真、唯艺术论的性格也让人们看到了在生活中艺术家的可爱一面。

上一篇:我们一起爱巴赫(十一) 下一篇:范妮·沃特曼谈钢琴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