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恩怨 寻找生机

时间:2022-09-22 03:26:35

2008年的初春,关于新鸿基地产“豪门恩怨”的话题成了港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作为香港商界招牌人物,新鸿基地产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郭炳湘突然“宣告休假”,其职务由他的两兄弟郭炳江、郭炳联担任。

一时谣言四起:郭炳湘遭绑匪劫持、健康恶化、被迫退休、“婚外情”被罚、另起炉灶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只有郭家兄弟的父亲,新鸿基创始人郭得胜的在天之灵才会知道。他生前从未想到,自己公司的家族式管理也许就是其长子遭遇“靖难之变”的原因。

专家认为,华人家族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源远流长,久盛不衰,其原因就在于根植于中国人内心的儒家伦理的文化本根,使之随中国现代企业发展同步而来。“三纲五常”意识得到了实际的运用。通过严格的家族等级制度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有效地集聚和利用稀缺的企业资源与成本。

剖析华人传统的家族经营模式,其优劣得失十分明显。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企业,最大的特征在于“亲情牌”与“权威牌”。“亲情牌”使其成员彼此信任、任劳任怨,而“权威牌”的“经营管理合一”,能使成员绝对服从,决策落实通畅。可一旦企业的核心人物消失,或者企业发展壮大了,现实的商业利益极易使家族成员间发生矛盾,分崩离析。同时,由于家族企业与生俱来的排他性,外部的资金、人才很难进入其中,使之无法借外力获得成长,其本能的抵御将最终使家族企业走向衰亡。

美国人克林・盖尔西克在《家族企业的繁衍》一书中曾说:“即使最保守的估计也认为家族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在全世界企业中占65%到80%之间。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左右由家族所有或经营。”而华人家族企业的数量与比例更大,比如:台湾王永庆的台塑集团,香港李嘉诚的长实、和记黄埔,马来西亚郭鹤年的郭氏企业集团,泰国谢国民的正大集团等,可以说都是家族企业的优秀典范。“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新鸿基“兄弟阋墙”的时候,家族企业的弊端也就暴露无遗。这不仅代表了家族企业最后的宿命,更是家族企业成为公众公司,走向成熟的开始。或许,郭氏兄弟的故事,能带给华人企业精英更多的反思与启发。

而在文化领域,一段存在已久的恩怨纠葛却在化解。在近代西方探险者手中失散于世界各地的甘肃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瑰宝,57794件敦煌文献与其他文物即将在当代全球专业人员的努力下,借助互联网与数码技术重新聚集。数字技术将使敦煌的洞窟、壁画、彩塑及相关的一切文物加工为数字图像。全球所有的敦煌文献、研究资料,将通过数字处理,汇集成电子档案,使全球的学者能共享资源。在不久的未来,人们将免费在电脑中观赏到精美的绢画《华严经变》、《水月观音》、《行脚僧》、《佛传》等馆藏于各地的艺术珍品。如中国敦煌学专家所说:“我们不能停留于追究历史责任,而要面向未来。”

冬天过了,春天还会远吗?或许,在经历错综复杂的恩怨纠葛后,也预示背后厚积薄发的勃勃生机即将来到。

上一篇:企业家之路:是专家还是明星? 下一篇:儒学与当今全球性三大难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