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催眠药 选用大不同

时间:2022-09-22 02:06:37

目前,失眠的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两种方式。患者可依据自己的失眠症状,对症选药。

普通失眠患者 失眠症的治疗目标是以改善患者夜间和日间症状为主。

入睡困难者 可选用苯二氮?类药物中的短效药物,如咪达唑仑、三唑仑等。非苯二氮?类药物扎来普隆同时能促进松果体腺分泌褪黑素,协同发挥镇静催眠作用,可用于入睡困难者。此外,快速短效非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如佐匹克隆和右佐匹克隆也可用于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者。

注意事项: 咪达唑仑、三唑仑等易形成药物依赖和撤药后反跳性失眠。

睡眠不实、多醒为主,兼有入睡困难者 可选用苯二氮?类药物中的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劳拉西泮等,也可以选用非苯二氮?类药物中的唑吡坦。

注意事项: 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劳拉西泮用量较大时有延续反应。

睡眠易醒、不实或早醒者 可选用苯二氮?类药物中的地西泮、氟西泮、氯硝西泮等。该类药物起效较慢,治疗时间较长,易有蓄积作用和延续反应,容易抑制呼吸;也可以选用非苯二氮?类药物中的唑吡坦。

注意事项:地西泮、氟西泮、氯硝西泮等不宜连续使用。

抑郁症伴失眠者

随着临床研究深入和认识水平的提高, 失眠与抑郁障碍之间的因果关系逐步受到重视。因此,伴发抑郁或抑郁症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具有镇静作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氯米帕明和多塞平,它们可增加睡眠总量和第二阶段睡眠时间。也可选用调节5-羟色胺的抗抑郁药,如曲唑酮,用于治疗抑郁性失眠,发挥镇静作用。另外,米氮平可引起日间镇静效应,增加睡眠总量,患者也可选用。

注意事项: 抗抑郁药用于失眠症治疗的剂量,一般应低于抗抑郁治疗剂量。

生理节律紊乱引起睡眠节律障碍者

生理节律紊乱引起的睡眠节律障碍,包括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时差反应、倒班工作所致失眠。这类失眠患者可选用褪黑素。褪黑素,又称为松果体素,是由松果体腺分泌的一种吲哚类物质,由5-羟色胺代谢产生,有诱发睡眠作用,可调节睡眠觉醒周期。

注意事项: 褪黑素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和嗜睡。

上一篇:治哮喘:在家也可做雾化治疗 下一篇:医学科普是顶天立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