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夜宴》人性主题品音乐无限魅力

时间:2022-09-22 01:29:52

析《夜宴》人性主题品音乐无限魅力

[摘 要] 《夜宴》选材于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视角鲜明地揭示了因欲望最终导致毁灭的残酷现实。剧中几处经典台词“最高境界的表演是把自己的脸变成面具”“最毒的是人心”“谁不爱自己”道出了世人丑恶的人性观,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教育意义与警示意义。影片格斗厮杀场面贯穿始终,最后也以悲剧告终,然而片头空旷悠远的《越人歌》与片尾音色优美、曲风时尚的《我用所有报答爱》却使观众似乎忘记了悲剧的伤感,伴随那柄无名剑的射入,给予影片唯美的、爱的无限升华.

[关键词] 欲望;人性;音乐;唯美

《夜宴》是冯小刚导演2006年的一部巨作,无论是强大的明星阵容,还是巨大的资金投入,都可见冯导对此部电影付出的心血。然而自影片上映之日,评论便褒贬不一,甚至有媒体发出“败笔”之报道。《夜宴》由《哈姆雷特》改编而来。千百年来,这部一直为世人所推崇的名著在世界的舞台上、文坛上盛演不衰。《哈姆雷特》以它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折服了千千万万的读者。就《夜宴》而言,冯导有他的独具匠心。如果说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与莎士比亚创作的那个时代背景有联系,那么,冯导构思的《夜宴》也无时不折射出现代人物的心理动向。

冯小刚自称为“市民导演”,他始终把目光投向现代都市生活,坚持以市民的视角,反映市民的所思所想。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有了质的转变。服装不再满足于避寒,更多追求的是品牌与时尚,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全部摆上了现代人的餐桌。在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下,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人们思想不断革新的情形下,各种社会矛盾与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正是冯小刚这位“市民”导演将生活中琐碎的事情夸张与放大,以现实朴素的创作定位与时尚敏锐的创作视角,为人民群众带来了一部部诸如《手机》《天下无贼》等经典且时代感强的影视作品。从不同的创作视角反映人生百态,继而更深层次地引发对人生、人性的重审与感悟。《夜宴》同样是一部主题鲜明的影片大作。它的主题集中在人性的情爱表达与因利益欲望所迫导致忘掉一切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与回忆,最终导致灭亡的悲剧。本影片情节简单却构思立意深远,配合音乐的无限张力,将影片推向了制高点。

人性主题的层层阐释

单从《夜宴》片名,很难与“欲望”一词相连。然而在全片观赏之后,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叙述之余,顿感冯导把更多的手笔放在了人性与现实主义的表达之上。

首先是对王子无鸾失去心爱婉儿的苦楚及逃避现实的抨击。之所以用“抨击”一词,可由片中的舞美来诠释。影片伊始的面具人应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如此统一着装,统一面具的众多人物展现在国内影片中还属首例。舞美的设计更是巧夺天工。他们个个动作怪异,表情麻木,似舞蹈嬉戏,又似痛苦的,他们好似丢失了灵魂的支配,虚无缥缈;又好似因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而呆若木鸡。王子便生活在如此之状态中,映射出王子内心的苦楚与无奈的同时给以负面形象的描画。

其次,皇后与王子有场关于面具的对白。皇后问王子“为何表演时喜欢戴着面具”,王子答“为了最高境界的表演……”,而皇后最后那句“你连最笨拙的表演都不会,最高境界的表演是将自己的脸变成面具”。这可谓影片中最经典的台词。也同时映射出王后在经历了宫廷的一系列变故后,逐渐变得诡异地“掩盖”自己,内心不可摸测。影片中有关人性表达的另一处经典台词还有药王那句重复话语“最毒的是人心”。当婉后问及药王为何王子没拿走那剧毒之药时,药王答:“他心不够狠”,接下来婉后的行为令观众为之一震。婉后不仅取走了药还留下了砒霜给老者,相形之下,将婉后恶毒之形象暴露无遗。为了个人的利益,不惜牺牲他人性命。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乏这种心狠之人。三鹿婴儿奶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皇后因欲望使她失去了人性最珍贵的善良情感,从而导致自己被欲望所毁灭的悲剧。三鹿奶粉也因利润所趋,不惜以婴幼儿的身体健康为代价,最终使得自己负债累累,走向了倒闭。

最后,影片对青女的无邪及对爱情的忠贞追求,在影片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与肯定。从青女主动要求与王子一起派送契丹,到遭受30板尺后向皇后的一番坦白直言,展现了青女对爱的大胆流露。青女不合时宜,不合情理地出现在厉帝的夜宴上,更是冯导的巧意安排。青女能够在众大臣出席隆重的夜宴之上,不顾皇帝与皇后的情绪所思,毅然决然请求唱太子生前最喜爱的《越人歌》,其胆量及对爱的大胆表达之形象被青女弱小的外形衬托得无比巨大。当饮下剧毒之酒,剧毒之火在腹中熊熊燃烧,青女仍怀着她巨大的执著与信念完成了全部的舞蹈,最终以王子的“有你我不再寂寞”而如愿离去。冯导对人心的刻画可谓到了极致,也感人到了极致。与此相对应的是三位人物的刻画。一位是皇后,明知酒中有毒,却仅在向皇上一次争取失败后,为了自保而狠心牺牲年轻青女的性命;另两位一位是青女的父亲,一位是深爱着青女的哥哥。他们均知实情,却黯然看着青女饮下毒酒。父亲则应了皇后娘娘先前与青女的那场对话:“谁不爱自己,譬如他,你的父亲”,青女答“我父亲爱我和哥哥胜于一切”,皇后接“是吗?我们很快就证明这一切。”关键之时,父亲暴露了自私的一面,而哥哥的行为又暴露了君主之命不可违抗之桎梏思想,心中纵有万般火焰却按捺不敢爆发。人性的阴暗面被的暴露,而最后厉帝的那句“厚葬青女”,可谓一语道白导演之意图。随着影片的逐步发展,人物内心的利害冲突被清晰地展现出来。青女形象因比较而伟大,肯定地表达了导演的创作意图,在人物性格、人性品质方面展示了影片的社会功用,具有人文主义色彩。

冯小刚导演习惯借助于反面材料来映射正面的积极的人类追求。《天下无贼》表现了一个有情有义,浪子回头的故事。是人性中善与恶的正面交锋,并以血的代价寻找心灵家园的一次长途跋涉。影片里到处是贼,而淳朴憨厚的农民傻根却宁愿相信“天下无贼”。正是傻根的淳朴与真实,改变了两个盗贼的命运,重新作出了他们的人生抉择。影片彰显了善良和真诚的力量。《夜宴》也同样以“欲望”为主题,虽因欲望走上了制高点,但却是那样的短暂。蓦然回首,一切都是那样的徒劳。《夜宴》的出发点不在于是否揭示了哈姆雷特的人物性格,而在于当代人们从中所获得的现实意义。

音乐表达的无限魅力

对于电影《夜宴》的评价有拍手称赞者,有坚决抵制者,有冷嘲热讽者,有潜心研究者―― 观点立场各不一致,但有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影片中音乐的巨大魅力。如果说冯导以最简单的叙述手笔映射出当前社会下深深扎根于现代人内心中却仿佛并不自知的欲望主题,那么音乐为影片增加了无尽的渲染力,它使人们深思,使人们醒悟,使人们在品味音乐的同时领悟影片的真谛。主题曲《越人歌》犹如一支穿越时空的利剑,片刻间打破喧嚣的都市生活,带着人们浮躁的心灵飞向那片寂静的绿竹林。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主题曲并未在庞大的乐队伴奏织体下着力推出,而是在寂静的几乎可听得到呼吸的没有任何伴奏音响的音乐创作形式下,人声悠然而起。在缓慢的音乐节奏中,影片中的人声、画面与观众的心灵强烈地结合在一起,随着逐步加入的古筝拨奏将观众自然且真实地带入影片所发生的那个五代十国时期。音乐因影片而生,正是特定影片情境下特定的叙述内容,使得产生了如此深邃的歌曲。冯导说:“在《越人歌》里可以听出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寂寞。”这里的“寂寞”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孤独”,它是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诉说,正是这种“诉说”牵动着导演的创作灵感,也同时感染着音乐的创作者,是艺术的灵感使得天才的艺术家完美地契合在一起,正如冯小刚所说:“谭盾从另外一个方向过来,找到了这种格调,和我,和叶锦添融在了一起。”由此我们挖掘到影片的创作真谛:这是一部不同于往常叙述性的电影,它侧重启示性,希望引起人们心灵的碰撞,给予忙碌于日常工作中无暇回顾与整合自己生活历程的人们以片刻的休憩,《越人歌》以哀泣的吟唱伴着古筝的悲柔音质发泄出人类内心最深的情感。

挖掘到影片绝非原版照搬《哈姆雷特》,而是在那样一种人物关系的情景下,重新结构一个故事,由复仇转化为欲望的故事。在《夜宴》中每个人都因欲望参与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事态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人类逐渐迷失了方向以至于最终引发不可掌控的情境:皇后因“自保”的人性弱点显现出事非得已只能将自己的利益建立在青女的性命之上,以至于引发随后一连串的死亡事件。影片可谓是一针见血地揭露了人性的罪恶面。冯小刚是一位深爱着自己的事业且不断追求突破创新的导演。力求变化,力求多样化是他继《天下无贼》后的一最大愿望。程式化的叙述揭示主题已不是《夜宴》的创作初衷。上升到文化的高度,上升到理念的高度,撞击观众心灵,引发观众无限回味的思想使冯导在令观众在即将接受女皇登基的那一刻,艺术灵感的撞击使他用一支不知从何而来的越女剑刺入婉后胸膛,影片结局的设计出人意料,令观众惊叹的同时,《我用所有报答爱》的主题曲缓缓奏起。影片完成了由揭露人性丑恶面到由爱呼唤一切美好事物的伟大转折。“只为一支歌,血染红寂寞,只为一场梦,摔碎了山河,只为一颗心,爱到分离才相遇,只为一滴泪模糊了恩仇。我用所有报答爱,你却不回来,不回来……”音乐以诉说回忆的创作手法完成了67个字歌词的全剧情囊括,张靓颖柔美的声音仿佛婉后的内心告白,清晰灵动的钢琴音色与弦乐交相呼应,在男生单音伴唱的衬托下,为影片的结尾打造了辉煌的高潮。

正如冯小刚导演所说:“这是一个被欲望所毁灭的悲剧,与皇后的成功与否没关系,与她是否登基也没关系,关键是在这一切的过程中她经历了什么,毁灭了什么。她究竟是欲望的根源,还是被欲望毁灭。”进一步分析婉后这个角色,发现这个角色里浓缩着我们每个人。欲望乃人之本性,适可而止才是人们应从本片中感悟的真理。音乐是那样的美好,可以呼唤过去,也可以憧憬未来;它拥有那样巨大的感染力,可以道出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寂寞,也可以将悲剧升华,由欲望的毁灭转化为欲望的创造,最终引出爱的主题。《夜宴》已上映了4年,再次观看仍有万般感慨。人生哲理与完美音乐的结合令人回味无限。

[参考文献]

[1] [澳]格雷姆•特纳.电影作为社会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杨晓林.影视鉴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3] 兰静.从电影《夜宴》看《哈姆雷特》剧本在中国影视解读中的异化[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8).

[4] 蒲震元.中国艺术境界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 周来祥.再论美是和谐[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薛莲(1977― ),女,山东济南人,硕士,德州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教学及演唱。

上一篇:论电影分级制就是解放电影生产力 下一篇:《傲慢与偏见》中的四种不同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