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理论的历史嬗变

时间:2022-09-22 01:19:02

异化理论的历史嬗变

【摘要】异化概念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既有其本身的历史渊源及演化发展的过程,又有马克思对其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本文拟从异化概念本身的历史发展渊源为基点,以马克思对先哲异化理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为主线,试分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唯物史观对它的扬弃。

【关键词】异化;宗教异化;绝对精神异化;劳动异化;唯物史观

“异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Alienation和Alienate,意为异己的,也译作疏远的,有脱离、转让、出卖、受异己力量支配等意思。异化概念最早是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被提出来的,后来被用到哲学中作为一个哲学范畴。

一、异化理论历时性研究

异化概念在近代西方思想史上的使用可以上溯到霍布斯和卢梭。霍布斯用异化来说明社会政治问题。卢梭则在他于1755年发表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一书中发挥了这样的思想:人类在未开化的状态中是平等的,但人类具有的动物所不具有的不断地趋向于完善和向前发展的这样一种能力造成了人类不平等。他认为人类不平等的产生应归因于进步,而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退步,即进步的本身便包含着对抗。

第一个在哲学中自觉地运用异化理论的要首推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希特了。对他来说,异化概念是其主观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概念“自我”与“非我”互相联系的桥梁,在其哲学中起基础性作用。他的哲学出发点是一个能动的主体_一自我,他把自我看成是一切思维和一切存在的根本。这个自我为了规定自身,又设定了异化的客体非我与自我相对立,即自我创造非我,非我是自我的异化,两者都源于自我。然而费希特的异化观却不是一个完整的学说,因为他最终并没有将主客体重新统一起来。所以他的异化理论在逻辑上是未完成的。

异化理论最终是在黑格尔的哲学建构中完成的。他以绝对观念为整个学说的基点,构造了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并在解决客观精神和现实存在的物质世界统一性问题的过程,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关于绝对精神的异化理论。

黑格尔以后,“异化”几乎成了当时德国哲学家普遍运用的思维方式。而当时真正能称得上具备系统异化理论的是费尔巴哈。他在其于1841年出版的《基督教的本质》一书中提出了宗教异化理论,把矛头直接指向基督教的上帝,认为上帝是人创造出来的,“人关于神的知识就是人关于自身的知识”,人由于不能在现实生存中实现自己的能力和本质,就把自己、把人的本质神圣化了,而这个神圣化后的产物便是上帝,因此,上帝的完善和万能不过是异在的完善化了的人的本质,是“消除和摆脱了个人的局限性的人的本质”。费尔巴哈深刻的看到“上帝的人格性本身不外乎就是人之被异化了的,被对象化了的人格性”。在这里,人的本质被当作另一种于自己不同的独立存在物来直观来敬奉,同时被设定为一种先验的主体,这种主体自我运动的过程,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却异化为宗教的发展史。费尔巴哈通过对宗教的批判,揭露了这样一个现实:“人奉献给上帝的越多,留给自己的就越少”“上帝是人创造出来的,人却跪倒在上帝面前一”“人创造了无所不能的神,却使人类主体自身变得空无,这个无能的空心人只得跪倒在自己创造出来的万能的创造物前”,所以宗教无非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在基督教里,人不是和自己的本质发生关系,而是和一种局外的、独立的、与他相对立的他物发生关系”随后,费希特以其特有的逻辑思维指出消除异化,实现人的类本质的唯一途径就是把神的属性还原为人的属性,重建人的社会共同体。然而,费尔巴哈把克服宗教异化仅仅诉诸于无神论的宣传,在他那里,除了要建立爱的宗教外,人们却找不到消除异化的现实途径。正如施蒂纳后来指出的“费尔巴哈打到了上帝,又把人抬高到了上帝的地位,这对于个人来说,不过是统治者换了一副面孔而已”。天上的上帝是没有了,人间的上帝却产生了。

二、马克思对异化理论的发展及扬弃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这一部分,马克思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分别从劳动者同自己劳动产品的异己化、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本身相异化、人与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和人与人相异化这四个层面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规定性。异化理论在逻辑总体上被历史唯物主义新视界所扬弃了。唯物史观对异化概念的扬弃表现如下:

首先,人的社会发展被看作一个客观历史进程,历史的出发点被规定为具体社会发展阶段上的人,即现实的人以及他们的实际生活、生产创造活动的过程。社会发展的动力也不再是抽象的人性,而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其次,费尔巴哈和青年黑格尔的人本主义异化理论中所包含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合理因素也被扬弃在否定之否定规律之中了。

再次,异化概念只是在特定的含义上被有条件地使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伟大的转折性著作中,马克思废弃了对异化概念的无条件使用,并对‘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和青年黑格尔派滥用异化的做法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不仅如此,马克思还指出了滥用异化概念的危害是‘使人们脱离现实的‘纯经验关系’即现实阶级斗争,实际上是为罪恶的封建制度开脱罪责,蒙蔽革命者的视线’。在该著作中,马克思声明,如果说他有提到异化,那也只不过是因为它是“哲学家易懂的语”,并且是暂时借用一下。

参考文献:

[1](英)尼古拉斯,布宁,余纪元,西方哲学英汉对照大辞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5.

[2]孙伯睽,探索者道路的探索[M],南京大学出版,2002.

[3]吴秀华,高丽芝,从历史逻辑看异化理论的演进[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6).

上一篇:NBA与CBA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试析洛克劳动创造私有财产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