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时间:2022-09-22 01:18:15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小学生处在学习知识的起始阶段,能力发展比较缓慢,同时,这个年龄又是他们认识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他们熟练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一、善于阅读教材,培养自学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小学数学学习也不例外,我们在上课之前,应当给学生全面阅读教材、自学将要学习的内容的机会。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利息的计算”这一内容之前,可要求学生自学教材,并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调查研究,完成以下问题:什么叫“本金”、“利息”、“利率”,利息是怎样计算的?

在学习“年、月、日”的内容时,可让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从教材提供的多个年历中观察,一年有几个月?各个月有多少天?其中有怎样的规律?

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都潜藏着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人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小学生与生俱来就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阅读教材进行探索的机会应当留给他们。除了在课前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自学能力状况,直接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先阅读教材,然后老师再和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需要指出的是,小学生的自学过程应该是在老师的精心策划之下进行的,老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指出明确的目标,设置科学的自学提纲,引导学生的自学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不断提升他们自学的能力,并逐步放手,减弱过细的指导,直到他们学会学习。

二、善于捕捉问题,养成追问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是促进学生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从学习的本质上来讲,问题是产生学习需求的根本原因。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也不会深入思考;没有问题,学生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对看似符合常理的规律、公式持怀疑的态度,只有进行深度的辨析,数学知识才能掌握得扎实、理解得透彻。

记得一位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有自由表达思想的机会。课上,一个学生问:“为什么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都规定“有一个角是直角(钝角)”就行了,而锐角三角形却规定“三个角都是锐角”。于是课堂教学转入了高潮,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锐角三角形也可以规定为“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因为锐角三角形确实有一个角是锐角”。有的认为这样的规定不行,原因是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中都有锐角。有的说那就规定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但又有学生讨论后认为也不行,原因是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中都有两个锐角。最终,有学生认为可以看最大的角: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锐角,就是锐角三角形;最大的角是直角,就是直角三角形;最大的角是钝角,就是钝角三角形。这样的规定表达上趋于一致,判断的时候也比较简单,只要看最大的角就行了。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进行独立的问题思考后才能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可见,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会有思考。因此,鼓励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提出问题,是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重要手段。

三、善于另辟蹊径,形成独创的品格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的过程,是能动的、创造性的、具有选择性的过程,其创造程度的高低取决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强弱程度。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实践调查等都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重要途径,但是,最本质的还在课堂,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才能的主渠道。学生的独创性品质的形成不可能开设专门的课程来进行,它必须通过学科教学达到训练的目的。作为“思维的体操”的数学教学,在独创性开辟方面应该扮演好重要的角色。

我在教学“垂线的认识”内容后,发现一个问题:学生能按照教材要求的步骤去画出指定的水平直线的高,但是,一旦给出的直线不是水平位置,错误率就大大上升,尽管我多次纠正,效果仍不理想。我很纳闷,于是就向那些正确率高的学生请教。有的说,当给出的直线不水平的时候,我们首先将作业本旋转,让直线成水平状态,然后再按步骤画;有的说,是不是垂直,一眼就看得出来,将一条直线放置水平,看另一条直线是不是像一个人立在大地上那样“竖直”,如果斜了,就不行……于是我让学生把这些方法教给其他同学,让画不好的学生选择自己能够理解的方法来进行学习,效果比我强调多次要好得多。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习惯于学生在老师的刻意安排下循序渐进,老师放手的程度不高,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就很狭小,只有让学生自学教材、对不理解的内容大胆进行提问、完全掌握课本知识后还要有自我成长的主动意识,善于寻找解决本课问题的其他方案,才是小学数学课堂积极倡导的重要教学模式。

(责编 金 铃)

上一篇:浅析如何改革小学数学作业的评价方式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