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乳胶对抗渗混凝土抗渗性能影响分析

时间:2022-09-22 12:20:25

防水乳胶对抗渗混凝土抗渗性能影响分析

摘要:文章通过抗渗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对比和优化试验,扼要地简述了防水乳胶对抗渗混凝土的影响及其关系曲线分析。

关键词:混凝土;抗渗;孔隙;裂缝;密实度;防水乳胶

中图分类号:TU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106-2

抗渗混凝土结构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下室、地下水泵房、水池、水塔、大型设备基础等防水建筑。抗渗混凝土结构是以本身的密实性而具有一定防水能力的整体式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它兼有承重、围护和抗渗的功能。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的多孔人造石材,其内分布有许多大小不等以及彼此连通的孔隙。孔隙和裂缝是造成混凝土渗漏的主要原因,抑制孔隙、减少裂缝、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是提高混凝土抗渗性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在我省施工利用防水乳胶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如:一汽花园酒店大水池、亚泰会馆、医大一院地下水池、一汽建行地下金库、以及200多家民用住宅一楼地面防潮。都有明显实用价值,已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普通混凝土骨料级配的基础上,掺入防水乳胶使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防水粘结胶泥除起到填充、和粘结的作用外,而且在粗骨料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良好的砂浆包裹层,将粗骨料充分隔开,使之保持一定间距,混凝土硬化后,粗骨料彼此之间被具有一定密实度的水泥胶砂所填充,并切断混凝土内部沿石子表面形成的连通的毛细渗水通路,使混凝土有良好的抗渗性。

本文仅就SBR-01型防水乳胶对防水混凝土抗渗性能影响试验分析结果做以下分析。

1 掺防水乳胶与不掺防水乳胶混凝土强度、抗渗性能对比试验

本试验采用的原材料分别选用复合硅酸盐水泥(双阳“鼎鹿”复合32.5)、建筑用砂(产地饮马河)、碎石(产地净月5-31.5mm)、SBR-01型防水乳胶(长春彩奥防水防腐有限公司生产)、自来水。按设计抗渗混凝土配合比方法计算,秤取各种试验材料用量本文仅以C25P6为例,参照《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0 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1 2002及《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85成型、强度和抗渗试验。混凝土试件有两种:一种是不掺防水乳胶的

普通对比试样;一种是掺入防水乳胶的标准试样。采用标准养护条件,分别测定7d、28d不同龄期的强度值及28天抗渗性能。最后将检测数据绘制成强度与龄期、抗渗等级与防水乳胶掺量关系曲线。如图1表1、图2表2所示。(水泥、砂、石检验报告附后)

2 试验结果分析

(1)根据试验测得数据及关系曲线分析,配制C25P6抗渗混凝土,在不渗外加剂条件下,7天抗压强度可达试配强度70%,达到国内现有产品标准,28天抗压强度可达试配要求强度

(2)掺入防水乳胶后,混凝土抗压强度7天可达试配要求强度70%,28天抗压强度亦在试配要求强度范围内。说明掺入防水乳胶对混凝土强度无明显影响

(3)如图2曲线所示,未掺防水乳胶的混凝土抗渗等级有保持P6及线性递减趋势;而掺入防水乳胶的混凝土抗渗等级呈递增趋势。如在一定掺量条件下,掺防水乳胶的防水混凝土,保持其抗压强度随龄期增长趋于试配强度,其抗渗等级较设计等级明显提高。说明掺入防水乳胶的防水混凝土,抗渗性能明显提高且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无不良影响。328天龄期防水乳胶掺量优化试验

防水乳胶掺量不仅要与施工条件、工程位置、环境温度、减少回弹、杜绝渗漏相适应,最终达到保证抗压强度和提高抗渗性能之目的。针对防水混凝土的施工特点,抗压强度应达到试配要求,28天抗渗等级超过设计值。据此,将龄期设定28天,在室温20℃条件下,通过三种不同防水乳胶掺量混凝土强度和抗渗性能对比试验,并将其结果绘制成曲线。如图3这样,在图上便不难界定出防水乳胶掺量最优值(即虚线与横坐标相交的数据)。试验表明:当防水乳胶在最优值以下,随其掺量增加抗压强度无明显变化,但是抗渗等级提高较小,不能达到本试验目的,反而浪费材料增加费用。当防水乳胶在最优值以上,抗渗等级虽然显著提高,但是抗压强度却呈现一定下降趋势。同样未满足施工要求,何况盲目加大剂量,非但不能发挥作用,还造成材料成本不必要的浪费。说明防水乳胶掺量过大或过小,同样会带来不利后果。因此,在使用防水乳胶时,应根据施工条件进行掺量优化试验,以便切实有效地提高抗渗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4 结论

(1)试验结果表明,该SBR-01型防水乳胶具有显著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的作用,且适合于当前高层建筑及大型地下抗渗等级要求高的施工中。

(2)不同条件下,防水乳胶掺量也应有所不同。在施工前应根据施工条件,进行防水乳胶掺量优化试验,以便切实起到提高混凝土抗渗性及节约材料的作用。取得明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乙氧磺隆在水稻土壤中残留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下一篇:黑木耳优质高产代料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