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家庭养老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时间:2022-09-21 11:38:18

【摘要】笔者在本文中定义的家庭养老概念是指:对老年人物质生活的需要、日常生活的照料和精神生活的慰藉,完全依靠家庭来满足。这是学界的普遍认识,也是人们易于接受并理解的。 (一)家...

现阶段家庭养老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摘 要:随着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家庭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家庭养老,是产生于以小生产方式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传统农业社会,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方式和传统孝道文化观念等对其影响深远,使家庭养老成为人们所享有的主要养老方式。但随着改革开放,市场化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家庭结构、生活方式等不断地发生变化,对家庭养老不断造成冲击。

关键词:家庭养老;老龄化;政府;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6-0078-02

中国家庭具有稳定性的结构。工业化的发展,取代了农业在社会中的主导位置,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但在工业文明浪潮的冲击中,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的根基并未发生多大变动。中国的家庭依然保持了传统家庭的主要功能,包括家庭养老。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基数等,使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子女比重相对减少,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家庭养老的负担越来越重。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养老方式,也成了目前社会中的主要养老方式。家庭是社会的分子,家庭养老发展得好,家庭和谐,社会的稳定性则必然增强。

一、家庭养老的社会功能

笔者在本文中定义的家庭养老概念是指:对老年人物质生活的需要、日常生活的照料和精神生活的慰藉,完全依靠家庭来满足。这是学界的普遍认识,也是人们易于接受并理解的。

(一)家庭养老方便了老年人和其他家庭成员

在农村来讲,子女与老人待在一块,使老人在与老龄相关的问题上减少压力,子女也能更好地提供赡养,并且老年人在有自我照顾能力的时候,可以通过土地、副产品等获得更多的养老经济收入;城市来讲,也可以按农村那种模式走。

(二)家庭是每个人的精神归宿,家庭养老做到了精神回归

如今,经济发展迅速,物质水平提高了很多。同时,人们对精神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家庭养老中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老年人在家庭环境中可以时刻体会到家的温暖,子女的关心、爱戴,使老年人在平淡的生活中也会产生乐趣,也避免了单一地参加社会养老给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即使老年人享受社会养老,也会获得精神的快乐,但这时获得的精神慰藉与在家庭中的精神慰藉有一定的差异性。如上文讲到的家庭养老的概念中提到的亲情血缘关系在家庭中的作用。

(三)家庭养老也会使子女获得精神满足,使抚养与赡养在家庭中形成有效循环

在敬老、养老的环境下,家庭养老的延续隐形形成。家庭养老的过程中,老年人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完成家庭中的许多事务,从而减少子女家庭负担。特别是现代社会中子女通过老年人来代养孩子。一方面,使子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足够的时间来发展;另一方面,老人在带孩子的同时,也会教授小孩许多知识,丰富其思想。这样,通过家庭养老减少了很多的负担。

综上所述,目前社会中家庭养老的功能很重要,但不能不承认社会养老将是必然趋势。我们必须在这个经济转轨时期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优势,与社会养老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二、现阶段家庭养老面临的困境

(一)人口老龄化给家庭养老造成巨大压力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1.776亿,占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中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但是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四、二、一”家庭模式和抚养系数比上升将使得现行的家庭养老模式发生困难。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普遍产生了“四位老人、一对年轻夫妇以及一个未成年小孩”,这样一种家庭结构模式,子女对小孩的付出增加,相比之下,养老的付出减少;另一方面,它也导致老年扶养比从1964年的6.3%逐渐上升到2000年的10.1%以及2050年的33%。在人口流动频繁的今天,这两种情况必然导致家庭物质供养、生活照料以及精神安慰等方面严重缺乏,单纯地依靠现有的家庭养老方式难以使养老目标得以实现。

(二)人口流动分散了养老的力量

现代社会中人口频繁流动,出现子女与老人的分离,常导致家庭养老难以正常实施。以陕西省为例,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11月1日陕西省流动人口589.44万,约占全省常住人口的15.79%,与2000年相比,流动人口增加了1.5倍,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上升了9.1个百分点。说明经济以及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助推了人口的流量和流速。人口流量变动和流向,同时也显示出流动人口流量加大,人口从农村到城市、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活跃地区和大城市集中的趋势更加突出。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多数子女和老年人形成了分地而居,即使是在经济上赡养得好,其精神上的慰藉也难以弥补。老年人养老,渴望来自子女后辈的尊敬和爱戴,缺少子女在老人生活中的陪伴,老年人的精神动力减少,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

三、发展现代家庭养老的建议

(一)鼓励家庭赡养协议书的签订

我国有一定的法律和老年法规,对老年人养老有一定的规定,但这些规定是非刚性的,使家庭养老的落实有一定的困境。赡养协议书的签订,明确签订对象,明确子女在家庭养老中的权利与义务。一般要求保障被赡养人的生活水平不低于或略高于赡养人的生活水平,且赡养协议书所规定的项目和供养标准,一般是赡养人应尽的最低义务,也不妨碍赡养人向被赡养人提供额外的经济和生活的帮助。协议的强制性不是对子女的不信任,子女不能产生消极情绪。协议书的签订,大大地减少赡养纠纷,是一种法制与道德的融合,更好地落实家庭养老。

(二)加强家庭内的交流,建立和谐稳定的家庭生活

形成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成员之间就得有充分的了解、交流,可以用语言,也可以用手语、身体语言或表情等非语言手段来实现。学会交流,要认识到家庭成员都有着独立的人格。老人要了解子女的人格,子女要明白老人有什么样的人格。双方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不是随心所欲可以控制他人的。通过交流,才能实现相互理解。也要注意交流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并留意自己的表达方式。家庭中的交流,不是相互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合适的交流,有时候甚至会引起家庭纠纷,导致子女和老人之间矛盾深化。在家庭的相互交流中,不能含混模糊,使对方难以理解,甚至误会。家庭交流,要很好地理解对方的感情变化,特别是子女对待老人,在充分理解老人感情变化时,才能做好有效的交流,达到一种感情上的治疗。

(三)关注老年人的婚姻

老年婚姻在家庭保障中有综合。子女在确保老人生活无忧的同时,也要了解老人的心理需求。老人也会以感情的慰藉克服自身独处的孤独感和失落感。子女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家庭摆脱影响老年人婚姻的消极因素。全国家庭道德状况问卷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三的调查对象认为老人再婚的事情应由老人自己做主。子女在具备这种思想之后,也要尽可能地从实际当中落实老年人的婚恋。为老年人牵线搭桥,并维护老年人的婚姻权益。

(四)做好老年自我保障

老年自我保障区别于家庭保障,但不是隔离,而是并列关系。做好老年自我保障,才能使家庭养老之路更加平坦。老年自我保障,既包括老年人自身自青壮年期为老年期养老所做的准备,又包括老年人自身进入青老年后为中老年和老老年期养老所做的准备。包括物质保障和精神保障。做好老年自我保障,要做好以下几点:

1.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好的生活方式需要老人在心理和行为方式上进行自我调节:以文明的东西克服落后的东西;以活到老、学到老改变自身,同传统的、西方的腐朽东西做不懈的斗争;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以新的科学成果丰富自己的生活、使自己的身心健康;继承优秀的传统,提高自身生活质量。“个人的责任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友善、乐于助人。友善,易使人心平气和,有效控制恶劣的情绪的产生,做到与人为善,保持心理平衡。乐于助人,为他人提供物质帮助、精神帮助,同时也收获了精神支柱,对老人而言,这样的奉献意味着延长自己的生命。

3.以德行养生。清代养生家石在基提出常存安静心、常存正常心、常存欢喜心、常存善良心、常存和悦心、常存安乐心等以养生,保持心理健康是快乐、为善、养生,养老的良好起点。

(五)国家、社会逐步承担养老责任

养老,不是家庭独自承担的事情;家庭养老,不是可以脱离社会责任的。政府、社会应承担养老责任,分散家庭压力。因而,家庭养老不单纯是子女的责任,也包括老年人自身、社会与国家;家庭养老不只是单纯的道德规范,其也会受法律强制。只有使各个角色都了解家庭养老的重要性时,才能使家庭养老做得更好。

1.立法。要明确家庭和社会分别承担的责任,并且具体到人或部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法律,只有将这些老年人的特有权利具体化、法制化,才能更好地做到老年人养老。

2.加强社会保障的实施。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社会保障的实施,如养老院、社区养老等,改善其服务水平,扩大其覆盖面,增加专业人员。这些方式,为如今家庭养老做好了辅助。特别是为社会中没有能力或没有办法家庭养老的人提供了帮助。

如今,社会养老的发展最为重要。现代社会养老的低水平、差异性等虽不能立刻解决,但必须注重其发展路线,指定发展计划,逐步完善。

四、结语

家庭养老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每个人都会变老,面临养老。只有对家庭养老有进一步的明确,才能更好地落实养老。但在经济转型时期,家庭养老的压力比较突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养老依然会面临新的问题,这些仍需不断探索。根据家庭养老面临的压力,从社会的各个角度来看,家庭养老中各个角色必须正确地做出努力,才能使家庭养老更好地落实。笔者以家庭养老为主题,一方面,自身想更好地了解家庭养老;另一方面促使其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认识,提高整个社会的认识,提高各相关部门的认识,希望本文能对我国家庭养老事业提供一些帮助。

上一篇:浅析国际关系理论为何源于西欧 下一篇:辽宁城乡统筹发展中的文化融合路径探析